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NEW ARRIVAL:葉櫻與魔笛:太宰治怪談傑作選
2013/05/24 05:17:29瀏覽1243|回應1|推薦8

NEW ARRIVAL:葉櫻與魔笛:太宰治怪談傑作選

誠然,「太宰治」已經成為一組關鍵字,雖然對我來說,強度還比不上「普魯斯特」,但如同「村上春樹」、「卡夫卡」、「羅蘭巴特」、「卡繆」、「費茲傑羅」,在網路書店閒逛時,一旦發現帶有這組關鍵字的新書,將立即躍入眼底並直接加入下次購買清單,沒意外的話,幾天之後,大腦中樞神經就會自動下達購買指令。
於是,最新的太宰治選集《葉櫻與魔笛》,在此推薦。


EXCERPT
我想見識一下這個陰慘的世界,像是渡過隅田川,前往對岸某個魔窟的時候,在抵達魔窟之前還有好幾條街,鑽進一條小巷,就已經寸步難行了。從那個世界散發出一股難聞的惡臭令人窒息。我反覆試過好幾次類似的體驗,但每次都失敗。
我絕望了。我想,我沒有成為大作家的天賦。啊,但是,正因為我是個內向羞怯的人,才會變成一個可怕的犯罪者。

——懸崖的錯覺 (P.049~050)

我用我的這個肉體,在夢的風景裡漫遊。而記憶本身,究竟是現實?抑或睡眠中的夢境?如果那璀璨光華沒有改變的話,對我來說,夢的記憶不同樣是現實嗎?
……
就在那時,醒了過來。我留著眼淚。睡眠中的夢境與現實連結在一起。心情也原封不動地連結在一起。因此我認為,對我來說這個世界的現實,也包含著睡眠中夢境的延續,而睡眠中的夢境,也包含著我的現實世界。
只看見在這個世界裡我的現實生活,對其他人來說,是不可能瞭解我的全部。同時,我對其他人的內心世界也無從理解。
——
磷光 (P.122124)


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84842
葉櫻與魔笛:太宰治怪談傑作選
作者:太宰治
譯者:銀色快手
出版社:大牌出版
出版日期:20130509
語言:繁體中文 ISBN9789868896970
裝訂:平裝

我曾見過怪異的幽靈。
在長長的走廊一角,一團白色的東西孤單地蹲在那裡……

  日本文豪太宰治 另一個異想、詭譎的文學世界
  《葉櫻與魔笛》收錄二十篇太宰治短篇作品。這些短篇有別於他的頹廢「私小說」,可感受太宰編織故事的巧妙,氛圍、意境營造的巧思。這些如夢似幻,似真似假的故事,韻味十足,其中庶民怪談的靈異奇想,雅致的文學味濃厚。而其細膩的情感,更善於描寫女人纖細的心理。他認為:
  「妖怪是日本古典文學的精髓。狐狸娶親。狸的腹鼓。只有這種傳統,至今依然大放異采。一點也不會讓人覺得老舊過時。女性幽靈是日本文學的調味料。是植物性的。」
  在太宰的心靈深處,妖怪志異一類的文體,保存著日本古典文學的傳統。他早期在《蜃氣樓》發表的短篇作品〈怪談〉,頗為自豪地向讀者宣稱:
  「我從小就喜歡怪談。從形形色色的人們口中聽聞各式各樣的怪談。從琳瑯滿目的書籍得知千奇百怪的怪談。說我記得一千則怪談也不誇張,像這樣既神祕,同時又讓人感到嚴肅的話題,除了怪談以外,恐怕在這世上也是絕無僅有。當青色蚊帳外浮現灰色的女子幻影時,或是昏暗的行燈陰影處,一位骨瘦如柴的按摩師弓著背突然咚的一聲坐在那裡時,我藉由這些神祕體驗察覺到神明的存在。」
  不論是〈葉櫻與魔笛〉裡相依為命的姊妹,互相愛護和嫉妒的那種暗潮洶湧的心思、<哀蚊>描述著昏暗房間的蚊帳上隱約浮現鬼魂的模樣,那種哀怨神祕的氛圍、<玩具>那個回溯童年記憶的仿若真實的情境、<剪舌麻雀>那種被體制壓迫而無法發聲的弱勢角色、<皮膚與心>自卑卻又對於美醜的價值觀如此纖細敏銳的設計師之妻、<鏗鏗鏘鏘>裡二十六歲的懦弱男子以提問的書信形式討論人生的虛妄性……這些短篇深切剖析人之所以存在的必然性與虛無,讀者或許也可以藉由太宰這些短篇作品神祕的體驗而「察覺到神明的存在」。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7664076

 回應文章

elvisme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推薦
2013/05/29 18:25

您也是太宰治的迷嗎?他好些書例如《人間失格》、《斜陽》看了好多回,但實在無法下筆寫心得,真搞不清楚為什麼,也許最愛的總是最怕,不知道如何下筆了。

下次我買這書來看,謝謝推薦。

le14nov(le14nov) 於 2013-05-29 22:06 回覆:

不敢說自己是太宰治迷,不過可以確信的是《人間失格》以及《斜陽》應該是他的代表作。

這本書基本上是從其他小說集選譯而來,裡頭的作品散見在《女生徒》、《潘多拉盒子》、《陰火》、《奔跑吧梅勒斯》、《御伽草紙》...

太宰治吸引我的應該是他對於人生嘲諷的態度,從這個點出發,無論他的作品被冠上了無賴派或是被批評為頹廢或敗德,我還是會儘可能一一找來讀過,終究他表現出人生的另一種真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