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茨威格短篇小說選》之〈一列封閉的列車〉
2022/08/17 06:07:31瀏覽251|回應0|推薦7
Excerpt:《茨威格短篇小說選》之〈一列封閉的列車〉

茨威格是奧地利近代著名作家,擅長寫小說、人物傳記,也寫詩歌和戲劇。是20年代最受歡迎的德語作家之一。他一生追求的理想是人道主義和精神自由。出於人道主義的立場,讚美人與人之間的同情、仁愛和寬恕,厭惡資產階級社會的爾虞我詐,虛偽和冷酷。
這部小說集選譯了膾炙人口的《家庭女教師》、《掩蓋不住的秘密》、《看不見的珍藏》等。此外還從《人類星光燦爛的時刻》中選譯了《拜占庭的陷落》、《滑鐵盧震撼世界的時刻》、《瑪里揚巴特哀歌》等傳奇作品。那些戲劇性的時刻,命運攸關的偉大歷史時刻,將載入史冊,永遠地保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
魏家國,〈譯序〉

續讀茨威格的短篇小說選

其中有幾篇,茨威格描述了一些偉大的歷史時刻,其實也收錄在《人類的群星閃耀時》(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Decisive Moments in History) 一書。
底下我挑選了191749日列寧搭上的一列火車,時值俄國爆發二月革命,流亡在瑞士的列寧,突破重重封鎖返回聖彼得堡
……


書名:茨威格短篇小說選
譯者:魏家國等
出版社:湖南文藝
出版日期:1996/06
語言:簡體中文

Excerpt
〈一列封閉的列車〉
——列寧在191749

[
鞋匠的房客]

瑞士,這個和平小島,四面都受著世界大戰的浪潮衝擊。19151918那些歲月,這兒一直呈現出一幅偵探小說中的動人心魄的畫面。在那些窮奢極侈的賓館裡,敵對國家的使節們,即使擦肩而過,也冷若冰霜,彷彿素不相識似的。一年前他們還互邀作客,親切友好地聚在一起玩著橋牌。然而曾幾何時,一批批行蹤詭秘的人從他們的住地悄然無聲地溜走了。派遺的人員,秘書、武官和商人,其中也有一些女士,她們有的蒙著面紗,但也有不戴面紗露出真容的,不難想像,他們都有著不可告人的使命。一輛輛豪華小汽車駛向賓館,車上拖著各自國家的國旗,顯示著各自的尊嚴。從車裡鑽出來的是一些工廠主、新聞記者、藝術名流,偶爾也有一些貌似旅遊之類的客人,他們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搜集情報,刺探敵情。就連那些引領旅客進入房間的侍役、打掃房間的女傭們,也都被逼著去幹一些窺測、刺探的勾當。各個組織彼此針鋒相對地在開展工作,客店、公寓、郵局和咖啡館,處處都成了他們角逐的場所。
……

可是,那些日子的紛繁事件怎麼也涉及不到這麼一個人,也許是因為他一點也不引人注目吧,他下榻的地方不是那些豪華的賓館,咖啡館裡也見不到他的蹤影,他和自己的妻子隱匿在一個補鞋匠的家裡。在利馬特河對岸有一座古老的城鎮,他就住在這兒的一條坎坷不平的古樸小巷裡,他的住地是一座拱頂樓房,建造得非常堅固。他的房間在三樓,由於多年沒有粉刷,兼以樓下院子裡有一座香腸加工廠,因而這座樓房早給燻得黑濛濛的了。這兒住著一個烤麵包女人,一個義大利演員,一個奧地利藝人,這些人都是他的鄰居。平時他並不健談,因而鄰居們除了知道他是一個俄國人,幾乎都說不出他的名字。他逃出自己的家鄉已經多年了,沒有什麼財產,也沒有經營任何可以賺錢的生意,這座房屋的女主人從這對夫婦的三餐粗茶淡飯和破舊衣著上也能看個一清二楚,他倆搬來時,攜帶的隨身用品幾乎裝不滿一隻小小的籃子。
這人身材不高,但卻結實健壯。他並沒給人留下任何特別的印象,平時一言一行,盡可能不讓人注意。他離群索居,也很少有人登門拜訪。房客們也少有人去審視他那眯縫著的雙眼裡所發出的深沉而又尖銳的目光。然而,每天早晨他總是在9點鐘去圖書館,幾乎天天如此,呆在那裡,直到12點關門他才離去。1210分他又準時回到家裡,1250分又離開家,又是第一個走進圖書館,在那兒真待到晚上6點。情報人員總愛著眼高談闊論的人。他們怎能知道,要搞世界革命的最危險人物卻在獨身靜處,博覽群書呢?因此,那些情報人員就沒有為這位不受人注意的鞋匠家的房客動什麼筆墨了。
……

[
實現]

1917
315日,這一天蘇黎世圖書館的管理員異常驚奇,時針已指向9點,那位每天最準時的讀者座位還空著,已經是9點半了,這位勤奮的讀者還沒有來,大概是不會再來了。
原來,在去圖書館的路上,一位俄國朋友對列寧說,俄國爆發革命了。
……

[
失望]

幾天後,人們才感到吃驚:俄國革命勝利的消息確曾使他們浮想聯翩,但這不是他們所夢想的革命,也不是俄羅斯的革命。只是一場旨在顛覆沙皇的宮廷政變,是英、法外交官們一手策劃的,目的在於防止沙皇跟德國單獨締結和約,這根本不是一場人民革命。人民要和平,要爭取自己權利。這不是他們出生入死所追求的革命,是一些好戰分子、帝國主義分子和將軍們的陰謀詭計,這些傢伙怎麼也不願看到自己計畫的破產。列寧和他的同志們很快就看清了,讓大家都回去的諾言並不是對渴求真正革命、激進的革命、馬克思主義革命的人說的。苗尤諾夫和其餘的自由黨人已聲稱,禁止他們回國。
……

[
一列封閉的列車]

在這場世界大戰中,發射了成百萬發毀滅性的炮彈。工程師們設計出了射程極遠的,威力極強的重磅炮彈。可是,在這新的歷史時期沒有一發炮彈比這列車射得更遠,更能決定人類的命運,列車裝載著本世紀最富威望,最堅定的革命者,這時他們正離開瑞士邊境,穿過整個德國,駛向彼得堡,去那裡炸毀一個舊時代。
這獨一無二的炮彈停在哥特馬亭根車站的軌道上,婦女和孩子們乘坐的是二等車,男人們坐的是三等車。地板上用粉筆劃了一道分界線,一邊是俄國人,另一邊是兩名押送易爆炸藥的德國軍官,沒有發生任何意外事件,列車在深沉的夜色中奔馳著。只是在車抵法蘭克福時,突然衝上來幾名德國士兵,他們聽說,有幾名俄國革命者穿越國境。德國社會民主黨人本想同過境的人交換看法,取得相互瞭解,但卻遭到了拒絕。列寧知道,如果要是跟任何一個德國人在本國土地上交談,哪怕只說一句話,他準會受到懷疑。到達瑞典他受到了熱烈歡迎。他們餓壞了,立即趕去進瑞典式的早餐,想不到瑞典早點是那樣可口。列寧托人買了一雙鞋,換掉了他那兩隻笨重的靴子,還買了幾件衣服。列車終於到達俄國邊境了。

[
戰鬥打響了]

抵達俄國國土,列寧卻是不同於一般人,首先他端詳的不是一張張面孔,而是撲向各種報紙。離開故土14年了,一直沒見過這塊大地,也沒有看到自己的國旗和士兵的制服。然而他意志堅強,不會像別人那樣流下久別重逢的熱淚,他也不像婦女們去擁抱那驚喜莫名的人們。報紙,最重要的是報紙,要看看《真理報》,看看他的報紙是否堅持著國際主義的立場。他十分惱怒地把報紙揉成一團。不夠啊,談的盡是祖國,愛國主義,他想,這是夠不上真正革命的。他感到,該是自己回國扭轉方向盤,實現自己平生抱負、爭取勝利的時候了。即使失敗也無所顧忌。然而他能做到嗎?他一時又惶恐不安起來。苗尤柯夫沒有即時派人到彼得堡——這座城市當時叫這個名字,但不久就改名了——逮捕他們。乘車去迎接他的朋友們的,有加米涅夫和史達林,他們走進了光線昏暗的三等車廂,一節短短的蠟燭把這節車廂照得或明或暗,他們非常隱晦,但卻令人注目地投以一絲微笑。他們沒有答話,也許是不打算說什麼。
可是,緊接著出現的現實情況作了回答,這是人們所意料不到的。在列車駛進芬蘭車站時,寬闊的廣場上已擠滿了上萬名工人,各兵種的儀仗隊在等待著這位流亡歸來的人,場上響起了《國際歌》的歌聲。符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走了出來,這時成百雙手向這位大前天還住在鞋匠家的人伸去,人們把他拍到一輛裝甲車上。一座座建築物和碉堡上的探照燈,向他射出一道道光柱,他站在裝甲車上向大家發表了第一次講話。條條街道都動起來了,接著不久就開始了那震越世界的10,戰鬥打響了,一發發炮彈摧毀了一個帝國,埋葬了一個舊世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76809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