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ppy New Year! 2021年個人閱讀歷史十大推薦書單
一個星期之前,我大膽提出了140本今年個人閱讀歷史推薦書單的 Longlist。
回想起今年整理的書摘大概只有200多篇,這跟今年個人閱讀量能的衰退應該有很大的關聯性,然而感到欣慰的在哲學/思想/歷史這方面的書籍倒是增加不少,在反覆思考之後,以這一兩年出版的新書為主,最終我挑選出自己的十大推薦書單 (Shortlist)。
#走向千年綻放一回的玫瑰:里爾克詩100首 / 何家煒譯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史蒂芬‧康纳
#睡眠的方法: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 / 馬修‧富勒
#想像的動物 / 波赫士
#鳥、藝術、與人生:觀察自然與反思人生的一年 / 京‧麥克利爾
#悲傷地形考 / 達米恩‧魯德
#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 羅伯特‧麥克法
#尋琴者 / 郭強生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 / 陳德政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 / 席爾凡・戴松
以下提供簡略版(abridged) 的書摘,繼續期待新的一年閱讀更多的好書。
Selected poems:《走向千年綻放一回的玫瑰:里爾克詩100首》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8915541
走向千年綻放一回的玫瑰:里爾克詩100首
作者:里爾克
譯者:陳寧、何家煒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版日:2021/02/01
〈最初的玫瑰在蘇醒〉
最初的玫瑰在蘇醒,
它們的芬芳是畏葸的
如一絲寂寂悄悄的笑;
輕快地以雨燕平展的
羽翼掠過白晝;
而何處你欲前去,
何處一切依然恐懼。
每一線微光都是畏怯的,
無一聲響依然是溫順的,
夜是太新的,
美是羞慚的。
〈玫瑰,啊純粹的矛盾〉
玫瑰,啊純粹的矛盾,樂欲,
是在這許多眼瞼下作無人有的
睡眠。
譯註:1925年10月27日,慕佐。里爾克在遺囑中留下的詩句,里爾克死後成為他的墓志銘。此詩句猶源自其法語散文詩《墓園》(Cimetière)。
(何家煒 譯)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史蒂芬‧康纳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372
知識的癲狂:人類的心智為什麼受知識吸引,同時又被它制約?
The Madness of Knowledge: On Wisdom, Ignorance and Fantasies of Knowing
作者:史蒂芬.康纳
原文作者:Steven Connor
譯者:劉維人, 楊理然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9/29
【Excerpt】
〈引言〉
簡而言之,人們對知識的瘋狂本質上就是因為我們通常認為知識必須有意義,而且要簡單易懂。要讓事情可以理解,就一定得讓它更有條理,讓人能用更簡單的方式去認知。但我們未必會用很直覺的方式去簡化事情,某些簡化方式甚至乍看之下會讓事情更複雜。不過當我們說某件事很複雜,經常只是找藉口讓自己可以不用再去想它。我們無法理解真正的複雜。
……
這就是知識的瘋狂:我們只能知道那些「已經可以知道」的事物,永遠無法判斷自己能不能了解其他事物。我們永遠不會知道,知識會不會只是我們調整焦距後所觀察到的世界樣貌。而即使你明白這件事;也必須臣服於知識的格式,否則事情永遠無法為人所知。
睡眠的方法: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 / 馬修‧富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318
睡眠的方法:無意識的藝術、生物學和文化
How to sleep : The Art, Biology and Culture of Unconsciousness
作者:馬修.富勒
原文作者:MATTHEW FULLER
譯者:郭書瑄
出版社:典藏藝術家庭
出版日期:2020/06/10
【Excerpt】
〈04 我不想醒來 I don’t want to be awake〉
詩人將愛的殘骸轉成詩句;失眠者將睡眠的廢墟轉成電子郵件、清單、深夜廣播、腕隧道症候群、不安論點的循環、愚蠢且固執跳針的迷惘思索。和排便類似,失眠是人類文化中身不由己但又四處可見的主要層面之一。若不論那些應該單就這種狀況而想像的慣例,失眠是我們在愛情、繁殖、工作和金錢上陷入失敗與迴圈的頂峰,也就是說,失眠是反轉的成就,像實物投影一樣。
失眠的特徵之一在於源自循環的思想;唯我論成了循環迴路。思想如同梭子般在旋得過緊的鉤織之間前後穿梭:預先管理工作的錯時備忘錄、永遠未完成與必須完成的事物。那些造成自身幽閉恐懼迷陣的思想:愛情的背叛;被取代的羞辱;由於在這種狀況下無法持續或有效地思考任何其他事情而產生的惱怒……
想像的動物 / 波赫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6045
書名:想像的動物
El Libro de los Seres Imaginarios
作者:波赫士 (Jorge Luis Borges)
譯者:葉淑吟
繪者:彼德.席斯 (Peter Sis)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21/10/30
〈雙生〉
EL DOBLE
在鏡子、水和孿生子的暗示或啟發下,許多國家都有雙生概念。可以假設,諸如畢達哥拉斯「朋友是另一個我」或柏拉圖「認識你自己」之類的句子,都是受此概念的啟發。在德國,人們的說法是「分身 (Doppelgangers),在蘇格蘭則稱為「魂 (fetch)」,因為它涉及將人引向 (fetch) 死亡。因此,遇見自己是不祥的;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的悲劇民謠《提康德羅加》,講述了關於這個主題的傳奇。還記得羅塞蒂那幅奇怪的畫《他們如何遇見自己》(How They Met Themselves);兩個戀人在森林的暮色中與自己相遇。類似的例子還可以從霍桑、杜斯妥也夫斯基和阿爾弗雷德.德.繆塞那裡引用。
另一方面,對猶太人來說,雙生的出現並非即將死亡的預兆。而是證明那個人具有如先知的預言能力。格爾肖姆.朔勒姆就是這樣解釋的。《塔木德》收錄的一則傳說講述一個尋找上帝的人,他找到了自己。
在愛倫坡的故事〈威廉.威爾森〉中,雙生是主角的意識。
後者殺了前者後也會死去。在葉慈的詩歌中,雙生是我們的正面,我們的反面,是補足我們的那一個,那個我們不是也永遠不會成為的人。
普魯塔克寫道,希臘人稱國王的代表為「另一個我」。
譯注:
1. 德文為 Doppelganger,字面的意思是「雙行者」。
2. fetch,帶來、把魂接來等意思。名詞有「活人的魂」之意。
鳥、藝術、與人生:觀察自然與反思人生的一年 / 京‧麥克利爾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3009
鳥、藝術、人生:觀察自然與反思人生的一年
Birds, Art, Life: A Year of Observation
作者:京・麥克利爾
原文作者:Kyo Maclear
譯者:張家綺
出版社:八旗文化
出版日期:2017/09/06
【Excerpt】
〈十二月—結語〉
……
我好奇,是什麼將這些人串聯起來?難道他們有共同的特質?莫非他們擁有特殊的視覺能力——類似鳥類的全光譜視覺,能在朦朧中看見隱藏的路徑?我瀏覽著名的賞鳥專家傳記,尋找線索,想尋找觀點和意圖的共同之處。
我發現,有些賞鳥人關切鳥類每年的遷徙,有些則研究牠們斑斕華麗的外觀,也有人是為了創作而研究鳥。有些人從小就開始賞鳥,有些人則是在日後年歲中才意識到鳥兒。
他們是詩人,是自然主義拉拔長大的成人,是善於觀察的孩子,是重獲機會的不良少年;他們曾是戰俘,是業餘鳥類學家,是和善的獵人。他們一頭栽進鳥的世界,讓鳥兒滲入自己的基因;他們是無根的移民,是富裕的業餘愛好者;他們是環保運動人士,是常搭飛機的有錢旅人;他們用空瓶換來望遠鏡。他們曾經失落,盼望著超脫,想知道該如何讓這一生過得最精彩。鳥兒對著他們說話——對著他們注定憂鬱以及飽含希望的部分說話。他們擁有某種獨特的孤獨;他們愛好交際;他們已經找到人生的慰藉。
那些我在書頁中和這世上遇見的賞鳥人,幾乎沒有共通點,唯一例外是這個最簡單的祕密,如果你豎耳傾聽鳥兒,那麼,每一天,你都能從中發現一首歌。
悲傷地形考 / 達米恩‧魯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431
悲傷地形考:憂傷時到這些地方去旅行,空間製圖×憂鬱地圖×無名記憶,獻給旅人的24則地理傳奇
Sad Topographies: A Disenchanted Traveller’s Guide
作者:達米恩‧魯德
原文作者:Damien Rudd
譯者:吳莉君
繪者:凱特琳娜‧狄迪克
出版社:臉譜
出版日期:2021/05/29
語言:繁體中文
【Excerpt】
〈前言〉
……
每個地名背後都有一則故事,而在這些悲傷地方的案例裡,故事背後都是一樁悲劇事件。儘管這些事件常常是真的,但更常見的是,這些事件的記憶往往都淡去了,就像風化的路標指向一條廢棄的道路,只有名字還留著,回響著一個不復記憶的時代。在這本書裡,我企圖沿著那些道路前進。它們經常彎來繞去,岔分成更多小路,通往讓人瘋狂迷路的森林,在那些森林裡,你不可能區分歷史或神話,虛構或事實,記憶或想像。所以,本書也是一趟不太真實的偏岔之旅,通往一些怪異隱晦的歷史:蘇聯科幻小說和宗教隱士,原子彈測試場和旅館命案,詭祕的加油站和人類世 (Anthropocene) 的憂鬱。
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 羅伯特‧麥克法倫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2431
大地之下:時間無限深邃的地方
Underland: A Deep Time Journey
作者:羅伯特‧麥克法倫
原文作者:Robert MacFarlane
譯者:Nakao Eki Pacidal
出版社:大家出版
出版日期:2021/02/03
【Excerpt】
〈降下〉
我們對腳下世界所知甚微。在無雲之夜仰望天空,你能看到來自億兆公里外的恆星之光,可以認出小行星撞擊月球表面留下的隕坑。但若是向下看,你的視線卻止於表土、瀝青和腳趾。即使離地面僅僅十公尺,但我身陷古代海床石灰岩層平面的光亮巨頜時,卻有股罕見的離世之感。
地下世界安守秘密。億萬年來,眞菌將一棵棵樹木連結成互通聲氣的森林,但生態學家直到過去二十年間才循線追出林地土壤中細密交織的眞菌網路。二〇一三年在中國重慶發現的一個洞窟網絡竟然擁有自己的天氣系統——在太陽遠遠照射不到的地下,洞窟中心的龐然空間裡豐沛水汽層疊,雲朵彌漫的巨大穴室內冷霧飄移成形。而在義大利北部的石灰岩下方三百公尺處,我沿著繩索垂降,穿過一處廣大空間的穹頂,這裡被沉入地底的河流所切割,被黑色沙丘所充填。徒步穿越那些沙丘,彷彿在無光的行星上跋涉穿越無風的沙漠。
……
尋琴者 / 郭強生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167
尋琴者
作者:郭強生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0/04/01
【Excerpt】
起初,我們都只是靈魂,還沒有肉體。當神想要把靈魂肉體化的時候,靈魂們都不願意進入那個會病會老,而且無法自由穿越時空的形體裡。於是,神想出了一個辦法,讓天使們開始演奏醉人的音樂。
那樂聲實在太令靈魂們陶醉了,都想要聽得更清楚一點。然而,能夠把那音樂聽得更清楚的方法,只能透過一個管道,那就是人類的耳朵。神的伎倆因此得逞了,靈魂從此有了肉體。
(p.21)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 / 陳德政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3944
神在的地方:一個與雪同行的夏天
A White Summer
作者:陳德政
出版社:新經典文化
出版日期:2021/02/25
語言:繁體中文
【Excerpt】
〈Chapter 1 雪崩〉(The Avalanche)
......
這時一件難以想像的事情發生了:彷彿有巨人在山谷裡奔跑,他強壯的肺不停換著氣,發出轟轟轟的巨響,成噸的雪塊從山的稜脊向下滾落,引發撼動大地的回聲,一波接一波的雪浪傾瀉成一道飛馳的瀑布,向山腳下砸來。
是雪崩!漩湧的雪流愈降愈快,勢頭就要吞噬掉前方的一切,我們的位置正在雪塊滑落的方向,我急忙看向他們,兩人的神情異常冷靜,甚至流露出一種平靜。我忽然意識到現在的我能做什麼——我什麼也不能做,只能好好欣賞這場壯大的奇觀。沒有太多人有機會這樣感受自然的,即便它意味著毀滅。
K2正在重整自己的型態,雪崩是它自我更新的一種方式,一旦冰層上的積雪超過冰層所能負荷的臨界,累積的重量會令支撐的雪板斷開,塌陷的冰層便向下滑動,一併捲入沿途的雪塊與碎石,雪崩因此愈滾愈大。直到摩擦力消解了動力,它才會停在山坳,化身為揚起的雪煙。
這其實有點像夢,剛睡著的夢通常比較輕盈,隨著時間,向下塌陷到更深的夢境,夾帶著更多記憶與迴響。醒來前最後一個夢通常比較沉重,或許就是因為沖刷了更多的過往。
但我們置身的不是夢,夢不會有這麼清晰的結尾:崩塌的轟鳴聲逐漸轉弱為落雪聲,散開的冰晶嘩啦啦打在臉上,甚至會痛。大量的雪在空中旋舞,讓周遭景物蒙上一層奇異的白光,當懸浮物質全都沉降以後,世界變得一片安靜。直到這時,我才湧現這個念頭:那些崩雪差點埋掉我們。
......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 / 席爾凡・戴松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4756
在雪豹峽谷中等待:這世界需要蹲點靜候,我去青藏高原拍雪豹
La panthère des neiges
作者:席爾凡・戴松
原文作者:Sylvain Tesson
譯者:林佑軒
出版社:木馬文化
出版日期:2021/03/04
【Excerpt】
〈第一次顯現〉
……
牠休息著,臥在一面已經昏暗的絕險峭壁之腳,隱伏在灌木叢中。下方一百公尺,峽谷的小溪蜿蜒。我們很可能經過牠身旁一步之遙,渾然不見。這是一場宗教性的顯現。如今在我心中,這夢幻的一幕,它的回憶蒙披了一層神聖的色彩。
牠抬起頭,嗅著空氣。牠承載著一身圖博風景的紋章學。牠的毛皮——金與青銅的細木鑲嵌,屬於日,屬於夜,屬於天,屬於地。牠披起山脊。披起積雪,披起峽谷的陰影,披起蒼穹的水晶,披起山壁的秋光與永恆的雪。披起斜坡的荊棘與艾屬 (armoise) 灌木叢,披起暴風雨和銀色烏雲的祕密,披起乾草原的黃金與冰霜的屍衣,披起摩弗侖野綿羊的臨終,披起岩羚羊的鮮血。牠活在世界的濃密毛皮底下。牠穿上了各種「表現」(représentation)。雪豹,雪之精魂,牠穿上了地球。
我以為,是牠隱藏在風景中。風景在牠顯現時,消逝化為無。憑依一種媲美電影裡鏡頭拉遠 (zoom arrière) 的視覺效果,每一次我的目光棲上牠,周遭的景色就後退,接著漸漸全消失在牠臉孔的線條中。牠生於這面地層,成為山,又從中而出。牠在此,世界就解消。牠體現了古希臘的 Physis、拉丁文的 natura,海德格為之下了宗教性的定義:「從己身湧出,並如此顯現」。
總之,一隻披著斑點的大貓從虛空中湧出,占據了牠的風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