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威廉‧戴維斯‧金恩的《收藏無物》
2019/12/25 04:59:25瀏覽707|回應0|推薦8
Excerpt威廉‧戴維斯‧金恩的收藏無物

Part memoir and part disquisition on the psychological impulses behind the urge to accumulate, Collections of Nothing is a wonderfully frank and engaging look at one man’s detritus-fueled pathology…
(
半是回憶錄,半是對收集癖的心理衝動所作的分析,本書既坦誠又深入探索個人以碎石礫為燃料的病理,極為精采。)
——Henry Alfor,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這一本《收藏無物》有著迷人的聲調,漫談自己選擇毫無價值的事物進行收藏 (例如:信封的黏貼郵票處,而不是郵票),其與一般世俗追尋有價、增值,滿足富裕期望的「收藏」,反其道而行;同時你也將發現這更是一本企圖透過書寫自我救贖的懺悔錄,情感如此真摯動人。

https://www.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2963544
收藏無物
作者:威廉‧戴維斯‧金恩
譯者:穆卓芸
出版社:繆思
出版日:2012/03/28

作者簡介
威廉‧戴維斯‧金恩(William Davies King

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戲劇教授,有多部著作與文章探索了劇場史上許多奇特角落,如亨利.歐文的《滑鐵盧》,並以此獲得卡洛威獎。


Excerpt
中產階級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收藏,收藏配偶、房子、兩個小孩、體面的車、可敬的職業、可愛的寵物、親戚微笑的相片、各種年齡和時間玩的玩具、咖啡和咖啡壺、湯匙和咖啡杯、咖啡桌和擺在咖啡桌上關於咖啡和咖啡桌的書。我有一整組,後來又弄到一組——成箱、成綑、成櫃沒人要的東西:
五十三個「起司一下」餅乾盒,空的
三十四本舊辭典
三打生鏽的萬能鑰匙,在一處森林找到的
一堆用過的航空信封,大部分是收發室扔掉的
一個塞滿了鵝卵石的菸草錫盒
我鄰居的借書證,一九六〇年代的,當時他還沒變成重犯
我不認識的人的家族照
塑膠購物袋(很多),全都仿照花椰菜的頭部做成圓弧狀
名片印刷廠的名片,雖然我自己沒有名片
雪茄標籤,雖然我不抽煙……
(p.13~14)

收藏者的世界要能圓滿,就必須匯集依然受人渴求的一切,取得期望的總集合——黏貼此處。許多收藏品最初只是作為紀念物,但我這套收藏卻不是針對過去,而是指向一個期望:總有一天,這本冊子將不剩任何空間、任何需要,空白格子將世界填滿,這就是我的收藏。這套收藏滿足了一個可悲的需求,彌補了痛苦的失落感,因而體現了普世認為的收藏的本質。然而,它所缺乏的也正好修改了普世對收藏的定義,那就是實體 (幾乎沒有) 與價值 (完全沒有)。「郵票黏貼於此」只表達一件事:對有價值事物的喚求。因此,這套收藏從谷底開始,隨著郵資年年調漲,它也變得愈來愈珍貴地毫無價值。
(p.37~39)

收藏是連結過去、現在、未來的一種方式。來自過去的物品於現在被收藏,以便留存到未來。收藏除了處理存在,也闡明欲望的奧祕。人想要或不要什麼,影響了收藏者想要或不要什麼,他們再進而預測未來的收藏者想要或不要什麼。連結欲望方程式的公式神祕難解,但所有收藏者都算個不停。實用之物偶爾會變得值得收藏,但值得收藏之物鮮少變得實用。
(p.54)

我一直知道自己是收藏者,但直到現在才明白自己和其它收藏者不一樣。我的收藏與眾不同,因為我將叱吒市場的物品排除在外,只在乎沉默、卑微、缺乏實用價值的東西,例如海水沖刷過的、出水口已被小石子堵住的水龍頭。我的收藏荒謬又吊詭,雖然仍舊算是收藏,因為它滿足了收藏者普遍具備的補償心態,彌補失去的愛。但我的收藏回應的是另外一個神,我想應該可以稱祂為「不在之神」,是內在的闕如。我喜歡在無能之物中看出潛能,在受輕視的死去之物中看見可敬的新生命,在無中看出有。我折服於這樣的神性,喜歡想像其中帶著幾分溫暖。即便如此,當我往後退放眼望去,那些東西裡仍時常什麼都看不到。
(p.77~78)

儘管如此,這些小東西不只是緬懷過去用的,而我也已經跨過追尋紀念品的階段。我在尋找足夠低微的東西建構一個世界,好讓自己立於其上,有如君王俯瞰自己的國度。這些雞肋之所以能成爲收藏,原因就在我有一個品類要填滿,而且必須一致。這個品類可以稱爲「無用之物」,簡稱「無物」。組織這些物品的方式和個人對無的經驗有關,來自空虛的午後、乏味的傍晚、孤獨的深夜,那些因我本身的乏善可陳伴隨而來的時光。但畢竟我一直試著不讓自己成為無名小卒 (青春期常有的夢魘),既然我沒辦法 (輕鬆) 取得有用之物,因此無物就成了我要的,但我永遠需要無物來轉移我始終無法擁有有用之物的事實。這樣說懂嗎?無論如何這整件事都非純然抽象。當時我覺得我在收藏自己個人經驗的片段或轉喻——那些片段各自無用,但組在一起或許能展現出豐富的生命。就像宜家家居的東西。我的生命需要組裝,需要合適的六角扳手與技術 (或許藝術)。最終我還需要精神分析、大擁抱、許多時間,還有運氣,但我當時只曉得藝術,而且才剛開始懂一點皮毛。
(p.93~94)

我收藏的是我的隱喻,我在這些無物中描繪自己。各式各樣的信封內裡組成一冊不曾建立的親密、不成功的對話、發展不良的愛情。我剪貼這些小紙片的時間 (通常是晚上) 大可以用在什麼地方?我要各位同情我,可憐我浪費了這麼多夜晚。我要各位尊敬我,敬佩我投入了那麼多時間上膠水,用黏答答的手指高明處理這些細緻的紙片。我要各位愛我,愛我這個樣子 (和我擁有的這些)。我要各位看見我將自己黏了進去,投入氣力整理,確保某部分的自己收入整齊的方格裡,無論有多詭異。謝謝。
(p.190)

收藏是我對現在的遁逃,也是對過去的。一直是如此,我也任之如此。但我希望藉由這本書能表達一些其他含義。我希望打開收藏、收藏行為、收藏者、收藏者的內心,就像盒中盒,永遠包含著什麼,只不過打開除了盒子别無他物,除了無還是無。成串的露珠 (那顯而易見的串鍊,細緻而閃耀,但溼潤多水) 連結每一個盒子。我對每一件收藏獨特的愛比肩而立,我每一個被需要的時刻也一樣……
(p.258)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3111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