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明鄭時代的「金包里社」
2014/01/14 16:08:15瀏覽1949|回應2|推薦115


西班牙人、荷蘭人在台殖民時期對蕃社建立了不同的主從關係,西班牙人是透過傳教士以改宗行為、荷蘭人以呈獻土地給公司的方式來呈現。但背後均是以優勢的武力威脅為後盾。蕃社示好行動又可依其勢與其他村落較勁,有些相互利益的意味。但是在荷蘭人出兵攻打雞籠的覀班牙人時,或因對外來政權互信不彰、況其間屢有脅迫歸順及被過度欺壓而反叛等事件,致各蕃社均置之度外,未忠心投入爭戰。


惟據《巴達維亞城日記》記載,鄭成功的勢力進入北台灣之際,蕃社不但反抗荷蘭人、更在1661年鄭成功攻擊荷蘭人時、還曾闖入滬尾要塞,焚燒公司倉庫、民宅⋯⋯。雞籠地區亦有突襲公司倉庫未果轉而焚燒漢人村落等情事發生。但當荷蘭人於1666年重新掌控台灣北部時、各蕃社則又轉向曾經的老朋友表達善意、表示歸順、並即與東印度公司展開交易。當1664~1666年間、各蕃社對明鄭、荷蘭人兩個擁有強勢武力的外來族群在北台灣的爭奪戰,為求自保,只好使出隨勢見風轉舵依附強勢端的互動關係。即是在異族入侵影響到原來部落社會時,如何減少傷害、增加利益?才是各蕃社共同努力挹注的目標。這也許就是台灣平埔原住民族群無奈的宿命了⋯⋯


當明鄭結束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的經營,迄台灣收入清朝版圖期間,由於鄭氏政權將行政中心放在南部,與北台灣原住民往來的漢人,仍屬偷渡者、海盜或流放的犯人。台灣當時屯墾的軍民、除隨鄭成功登陸者外,尚有許多因清朝在東南沿海實施禁海遷界令而偷渡到台灣謀生活的流民。屯墾地區以南部較為密集,北部則呈現點狀分布。鄭氏將雞籠及淡水視為防戍及屯田之地,也曾將佔領大陸閩浙時的罪犯流放到淡水。足見明鄭政權對北台灣僅視為防務軍需、而作兵士 屯田、並未刻意經營屯墾開發⋯⋯所以除了雞籠及淡水地區外,對北台灣原住民蕃社地區的生活型態沒有太多的干預與影響。除了神話傳說外、也沒有留下些許古蹟可供憑念⋯⋯


在金山磺港的「承天宮」、雖是奉祀鄭成功為唯一主神,但並非當年留下的。此廟源由係在民國44年間,中角海濱拾獲一漂來的木雕神像頭,幾經轉折經村民說明是國姓爺託夢、欲留駕在磺港,初期僅以油桶充身軀外圍紅布、供奉在港邊搭建簡單的草寮、供鄕民膜拜、傳甚靈驗。當時、我曾陪同外婆數度前往拜拜,目睹香火鼎盛之況。後經當時村長李清輝及邱振、謝榮春、簡秀泉⋯⋯等士紳倡議建廟、以便永久奉祀,遂擇定現址、限於經費分年擴建,始有今日的廟宇。但與明鄭政權統治台灣時期是沒有關連的⋯⋯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ch323&aid=10452793

 回應文章

mate : 國會議員大戰奇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萬事如意
2014/02/23 2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