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10/30 18:34:04瀏覽3441|回應3|推薦9 | |
大概是從畢業就一直在股市浪跡天涯,我看政治也習慣用股市分析,有句話說「行情總在絕望時萌芽」,因為這句話,我對台灣又開始燃起了希望。
現在大概是台灣人有史以來最絕望的一刻吧,經濟表現上GDP高成長不再,對外順差大幅縮減,股市表現落後國際。政治上又一堆弊案,好像換人作作看,只是換人污污看。 但是,我之所以越來越樂觀,就是當與受訪者、計程車司機,甚至乎我爸爸接觸,發現大家的看法越來越趨於一致,用股市的說法就是趨勢正在形成,未來可能有一個中長期大波段值得期待(哈)。 然而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台灣在光復以後,有超過40年的時間,族群議題是受到壓抑的,雖然累積了經濟(物質)上的起飛,但事實上,台灣仍暴露在某種內部不一致的風險,如果我是分析師來形容台灣這間公司,內部不合,雖然EPS亮麗,但是本益比我也會給予一定折扣。 可是經過陳水扁這幾年頻繁操作族群議題,我不會說他是成功的改革者,但他在這段期間的確是起了某種加速趕底的作用,只是或許歷史定位上將會受到質疑,但是當大家對族群逐漸免疫同時,台灣政治經濟正在進行打底階段。 作為一個觀察者,我看到族群議題邊際效益正持續遞減,這也是這次縣市長選舉,無論南北,候選人都刻意保持距離原因之一。 我預期,最後,台灣政治是該回歸到一種合理的競爭。以制度分析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布坎南曾經這樣形容民主政治,民主政治是種選擇,而選擇以什麼角度提供選擇更是關鍵。 在長期族群糾紛中,台灣的政治選擇和一般民主政治的選擇出現歧異,一般先進民主國家,多以左、右兩派代表國家中社經地位的中高階級和低下階級,進行制衡,而台灣這方面卻出現長期中空。 其結果就是造成弱勢族群更受忽視,我們看2次金改趨近於家族寡佔,甚至就是這種政治下的結果,2黨都爭著迎合具影響力的財閥,以支持其政治鬥爭,一般公民權利卻遭到踐踏。 而這過程中,民進黨路線最好趕快調整,最好必須找回過去以勞工階級、弱勢族群訴求,不然最不滿兩岸政策的中產階級、企業主等,最後勢必擁抱更形右派的藍軍。 而打底過程,最後反彈勢必需要一個事件來作為終結,我一直疑問中國為什麼不是一個選項,不一定會是共識,但我認為族群最後的終結,不能用維持現狀,這類模稜兩可選項混過去,需要以中國或獨立作為選項,確定某種台灣共識。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