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巴黎又暴動了
2005/11/07 11:13:14瀏覽2565|回應0|推薦4
巴黎總是在暴動的,法國大革命開始,近代1968年的學生暴動,跟這次發生的,但是巴黎的暴動總不是一種沈淪,往往是一種現代社會不得不然的發作。而發生之後,影響深遠,無損於這個城市的偉大,「悲慘世界」裡面也這樣形容過巴黎,那不過是一場暴動,巴黎很快就能適應一切。


戰後巴黎2次重大暴動,在我們看來都有點不可思議,不為民主政治,也不為吃飯問題,可以說就是「吃飽太閒」,他們起義的目的,用左派說法就是面對資本主義異化之下,一種「非如此不可」的反抗。

1968年的起義,讓我們看到資本主義快速繁榮之下,精神上不能與之一致的現代破裂,參與暴動者從學生到工人,地區也從延燒全球的大學。

我們看村上春樹「挪威森林」用書中主角(或他自己)的冷漠,正記錄反映那個年代的激情。

這次暴動訴求與族裔、失業有關,發起者仍然是青年人。

只是在「單向度」的台灣,我們的媒體還是單向度從失業率這些相當然爾「唯物」的面向看待這個問題,以暴民稱呼暴動參與者(是啊,吃得飽又可以投票,某種定義之下,沒有人該暴動的)。當全球化「生產要素均等化」,好像水往低流,人往工資高處聚集,我們忽略對原有文化生態造成的衝擊。

越是單向度看待暴力,其實正突顯出,暴力之不得不然的正當性。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azylife&aid=96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