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29 21:11:19瀏覽1021|回應0|推薦3 | |
赤壁,長江北岸。午夜,風中有人吟唱著:「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憂從中來,不可斷絕。‧‧‧‧‧‧月明星稀,烏鵲難飛,遶樹三匝,何枝可依。‧‧‧‧‧‧」
嚴重的傳染病,正加速地在曹操部隊中蔓延。病死的人數,直線上升,戰鬥力銳減。曹操考慮退兵,但是,一時也想不出解決良策。
九月,剛從劉琮手中,獲得荊州水軍,船步兵數十萬,何等意氣風發!十二月,自江陵出兵,不料,才出發不久,軍眾已感染疾病。更糟的是,到了赤壁,和孫劉聯軍一接仗,就輸了一陣,退至長江北岸紮營。周瑜等則駐紮南岸。
退兵本是遲早的事,然而數十萬的部隊,全部由陸路撤退,規模龐大,速度太慢,而且留下大小船隻,被孫劉聯軍取走,不是辦法。因此,曹操有意讓一部份軍隊,從水路撤退。可是,時值隆冬,又是西北風節氣,如何溯江而上呢?煩惱的曹操把著酒杯,望著長江山水,吟出千古不朽的「短歌行」。
曹操召集眾謀士以及荊州水軍將領,共商對策。熟悉赤壁風向的人說,雖然目前吹的是西北風,有時候會颳起強烈東南風。曹操心中有了主意,於是下令調動船隻,讓船艦首尾相接,誘使孫劉聯軍來攻。
果然,黃蓋探知曹操的船艦首尾相接,於是建議周瑜用火攻。為了鬆懈曹操的防備,黃蓋派人送信給曹操,述說投降之意。由於信上並沒有約定投降的日子,以曹操機警有權數的個性,雖然半信半疑,並未加派船隻巡邏放哨,目的就是要誘敵深入。
東吳方面,準備了蒙衝鬥艦數十艘,裝滿燥荻枯柴等易燃物,並灌入膏油,裹上帷幕,船後並繫上救生艇。一切準備妥當,只等東南風一起,便行出發。 span lang="EN-US">
某夜,果然颳起東南風,黃蓋見機不可失,命令所有船艦成一列縱隊前進。一直前進到了可以看見曹操船艦的距離內,黃蓋這才下令眾軍士齊聲叫道:「投降!」隨即立刻舉帆,點火,棄船。蒙衝鬥艦藉著風力繼續前進,有些被風吹偏了方向,有些撞成一團,有些不到曹營就順水下流了。
在北岸的曹操,一見黃蓋放火,馬上按計畫焚燒部分船隻撤退。反正,船隻原本接收自荊州水軍,燒了也不覺太可惜,不過也不能讓孫劉聯軍獲得這些船艦,所以,不但焚船,連同岸上的營落,也一起放火燒了。陸上,水上熊熊烈火,形成一道強力防線,迫使孫劉聯軍無法展開攻擊。趁著大火的掩護,曹軍分從陸路和水路迅速撤退。
從陸路撤退的這支部隊,多是帶病的人,因此,尾隨而來的聯軍,受到較小的抵抗。水路這支部隊,乘著猛烈的東南風,很快到了巴丘,接著風也停了。不得已棄船上岸,曹操下令燒掉所有船隻。回望熊熊烈火,曹操嘆道:「郭奉孝(郭嘉)不死,我也不至於落此地步!」取道華容,退回江陵,令曹仁留守,自行率軍北返,結束了赤壁之戰。
以上是我根據史料重新改寫的赤壁之戰,此次戰役,牽涉了曹劉孫三個勢力,可是同一事件,號稱良史的「三國志」其中魏書、蜀書、吳書的記載,卻又不盡相同。例如,吳書吳主傳第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飢疫,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三國志卷四十七)這條史料最令人耳目一新的是,曹操自行燒掉剩餘船隻而撤退。此外,魏書十四:「後太祖征荊州還,於巴丘遇疾疫,燒船,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卷十四)這條史料也說是曹操部隊疾疫而燒船。
史書明白記載,曹操自行放火燒船,為何我們只相信孫劉聯軍放火燒曹操船隻?一切的爭議,起於黃蓋所言「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曹操聰明蓋世,帳下謀士如雲,為何讓船艦首尾相接,一定有一個合理的解釋。有一點必須加以澄清的是,相接並非相連。「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卻硬把相接當作相連,並且大做文章。他借龐統的嘴說:「大江之中,潮生潮落,風浪不息,北兵不慣乘舟,受此顛播,便生疾病。若以大船小船各皆配搭,或三十為一排,或五十為一排,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休言人可渡,馬亦可走矣。乘此而行,任他風浪潮水上下,復何懼哉?」(三國演義第四十七回)羅貫中的想像力很好,但細密程度卻不夠,他完全忽略了曹操獲得荊州水軍、船步兵數十萬的事實。
試想,曹操不派遣這些降兵降將征伐東吳,難道置於後方讓他們享清福?雖然建安十三年春天,曹操曾在玄武池練水師,畢竟這些人不熟悉長江的風向、水流、淺灘、礁石,因此,派荊州水軍出征是合情合理的。建安十三年九月,曹操得荊州,勢力大增,東吳震動,孫權召開會議,研商對策。與會者都說:「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路俱下‧‧‧‧‧‧」(三國志卷五十四)水路俱下,不就說明了,曹操率荊州水軍東下嗎?水軍本來就不怕潮生潮落,風浪不息,沒有必要將船首尾用鐵環連鎖,上鋪闊板。羅貫中完全站在北方人的立場,肆意發揮,基本上就錯了!
至於黃蓋的火攻,也有疑點。記載赤壁之戰最詳細的吳書周瑜魯肅呂蒙傳第九,沒有提及黃蓋放火自焚船隻的地點,倒是「江表傳」說:「去北軍二里餘,同時發火,火烈風猛,往船如箭,飛埃絕爛,燒盡北船,延及岸邊營砦。」(卷五十四)如果「江表傳」所言屬實,那麼黃蓋是在距離曹操水寨不及一公里半的地方放火,為何黃蓋能靠得這麼近?顯然是因為曹操欲誘敵深入的緣故。
再說,這些滿載燥荻枯柴等易燃物的船隻,只是靠著船帆所提供的動力前進,當船帆逐漸被烈火吞噬,換言之,在動力逐漸減少,又加上逆流而上,又無人控制,的狀況下,這些船隻真的能夠衝進曹軍水寨?二次大戰,日本神風特攻隊連人帶機衝向目標,尚且不能次次命中,何況是無人操縱的船隻?個人認為,黃蓋火攻並沒有達到預期效果,若非曹操自行放火,豈能輕易燒及北船,並延及岸邊營砦?
同樣是赤壁之戰,對孫權、劉備而言,確實是一場生死存亡的戰爭,對曹操卻不重要,至少不如官渡之戰重要。曹操麾下的五員猛將,張遼、于禁、樂進、張郃以及徐晃,每次隨曹操出征,「咸遞行為軍鋒,還為後拒」(卷十七),但是遍查他們的傳記,竟然找不出與赤壁之戰有關的記載。此一現象,恰可證明赤壁之戰對曹操並不重要。
周瑜的運氣不錯,因赤壁之戰而聲名大噪,不過,曹操後來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戰,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卷五十四)不知孫權作何感想? 赤壁之戰,由於史料記載分歧,而給了羅貫中許多發揮想像的空間。再者,「成者為王,敗者為寇」,孫劉聯軍贏了赤壁之戰,更加上羅貫中本身奉劉備為正統,於是隨心所欲地發揮,直到破綻百出為止。然而,能夠看出破綻的,又有幾人?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