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6 11:53:22瀏覽1267|回應0|推薦4 | |
魯肅之短 論三國人物,以曹操得人最多,其次為孫權,最少的是劉備。然而像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陸抗,如此堅強的陣容,並不多見。周瑜、魯肅、呂蒙死後,孫權和陸遜曾經談論三人的長短,他認為魯肅有「二快一短」。一快是,與魯肅初見面,便談及帝王之業;二快是,魯肅力排眾議,主張迎戰曹操。一短是,魯肅勸孫權借荊州給劉備。「三國志」認為孫權的評論允當,其實有商榷的必要。 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魯肅力勸孫權借地給劉備,共同對抗曹操,因而種下此「一短」之因。
起初,劉備無處容身,暫時借駐荊州,孫權尚無索還之意。到了建安十九年,劉備取得益州,孫權派諸葛謹向劉備索討荊州諸郡。劉備卻耍賴說:「吾方圖涼州,涼州定,乃進以荊州與東吳耳。」孫權說:「此假而不反,而欲以虛辭引歲。」(三國志卷四十七)於是,孫權置長沙、零陵、桂陽三郡長吏,卻一一被關羽逐回,盛怒之下,乃派呂蒙取此三郡,派魯肅屯巴丘防禦關羽。呂蒙取得三郡後,出兵助魯肅在益陽對抗關羽。雙方尚未開戰,正巧曹操出兵漢中,劉備怕失去益州,遣使向東吳求和,重新結盟。遂分荊州長沙江夏桂陽以東屬孫權,南郡零陵武陵以西屬劉備,獲得了短暫的和平。建安二十四年,關羽進兵攻擊襄陽的曹仁,陸遜、呂蒙則趁虛襲其後方,十二月,擒獲關羽,平定荊州。
房東孫權碰上佔屋不還的惡房客劉備,不得不訴諸武力以收回財產。表面上,荊州借給劉備,似乎是欠佳的決定,但是,反觀建安十三年九月,當劉琮舉荊州投降,曹操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東吳將士都感到害怕,孫權問群下意見,只有魯肅和周瑜主張迎戰,因此,才有後來的孫劉聯軍以及赤壁之戰。
赤壁敗戰,並未減弱曹操原有的勢力,因此,建安十四年,劉備來見孫權,要求領有荊州。周瑜上疏說:「劉備乃一介梟雄,並有關羽張飛如熊似虎的猛將,決不是久屈人下之人。個人以為,應該將劉備遷到吳地,為他建築華麗的宮室,給他美女和珍玩,以滿足他的耳目之欲,再將關羽張飛分置一方,讓我們來夾攻他們,大事可定如果割地幫助劉備,聚集此三人在沙場上,恐怕如蛟龍得雲雨之助,終非池中之物。」呂範也勸孫權拘留劉備。
魯肅說:「不可以。將軍雖神武蓋世,但曹操的勢力實在太大。我們剛獲得荊州,恩信尚未建立,應該借給劉備,讓他來安撫。多為曹操樹立敵人,等於是增加我們的同盟,這才是上計。」孫權以曹操在北方,應當廣擥英雄,又恐劉備一時難以控制,因此,採納了魯肅的意見,借地給劉備,共同對抗曹操。
身為上司,一旦採納部屬的意見,就成為自己的意見,孫權既然採納了魯肅的意見,就不能說:「勸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也。」如果當年孫權認為魯肅的意見不佳,為都麼還採用它呢?這種上司顯然是沒有擔當的,好事往自己身上攬,壞事都往屬下推,當這種人的部屬會很辛苦!再者,當曹操聽到孫權借地給劉備,竟然「方作書,落筆於地」。(卷五十四)果真魯肅這個計策欠佳,老謀深算的曹操,也不至於嚇得把筆掉在地上吧!由此觀之,魯肅之短,非真短也,孫權的評論,並不公允。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