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3 12:02:46瀏覽2250|回應1|推薦19 | |
初唐四傑,中國初唐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 他們代表了當時文學革新的前進方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詩風,突破了宮體詩的狹小範圍,擴大了詩歌的題材。諸如離別、懷鄉、邊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都成為他們歌詠的內容,詩裡表現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鬱不平的憤慨,顯示詩歌創作的健康方向。 《舊唐書·楊炯傳》記載:「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四傑活動於唐朝高宗、武后時期。他們在內容、風格等方面對宮體詩有較大突破,並將五言律詩發展成熟,勇於改革齊梁浮艷的詩風。 四傑的名次歷來有多種排序,宋之問在《祭杜學士審言文》中第一次提出「復有王楊盧駱」, 《舊唐書·王炯傳》也採用這個排序,但是楊炯本人對這個名次不同意,表示「愧在盧前,恥居王后」。 與四傑同時代的張說在《贈太尉裴公神道碑》中稱:「在選曹,見駱賓王、盧照鄰、王勃、楊炯」。 此外,《舊唐書·裴行儉》也有「楊王盧駱」的排序,吏部侍郎李敬玄盛讚四人,但裴行儉見面後,便說:「士之致遠,先器識,後文藝。如勃等,雖有才,而浮躁衒露,豈享爵祿者哉?炯頗沉嘿,可至令長,餘皆不得其死。」。 四人中王勃被有些人認為是成就最高的,例如明代陸時雍的《詩鏡總論》說:「王勃高華,楊炯雄厚,照鄰清藻,賓王坦易,子安其最傑乎?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 四傑在唐初詩壇上,對律詩創作下過許多工夫,大致已臻成熟。 明初王世貞《藝苑葩言》說:「四傑,遣詞華靡,固沿陳隋之遺,骨氣翩翩,意象老境,故超然勝之。五言遂為律家正始。」“骨氣”等三句,說明唐詩在內容和境界上已比六朝邁仕了一步,。四傑詩作,在唐詩發展上,確起了承先啟後作用。 初唐是唐詩醞釀形成時期。 唐初三四十年間詩歌的主要創作傾向,是沿襲六朝華艷風習。 初唐詩風不振,原因有二:一是六朝華艷詩風積深難改,二是高層統武后初年,出現了“以文章齊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他們的社會地位較低下,但在唐初都能努力擺脫齊梁詩風影響,積極開拓詩歌的思想題材的領域,探索詩的格律形式,對詩歌的發展,起了承先啟後的好作用。 經過四傑的努力,已漸擺脫梁、陳頹靡影響,給詩壇帶來了生氣;接著近體詩雛型,大量創作,完成了五、七言律詩形式的創造,正式和古體詩脫離關係。 大約到了陳子昂才能自覺地倡導革新,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掃除形式主義的殘餘,開一代新的詩風,給唐詩打下了根基。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