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1/10 22:02:19瀏覽1761|回應3|推薦16 | |
韓愈(768年—824年,唐代宗大曆三年至穆宗長慶四年,年五十七),字退之,唐代文學家、哲學家。中國河南河陽(今河南孟州)人,祖籍郡望昌黎(今屬河北,一說遼寧義縣),自稱昌黎韓愈,世稱韓昌黎又稱韓文公,北魏貴族後裔,父仲卿,為小官僚。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卒諡文。 與柳宗元是當時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力主「文以載道」,自云:「己之道,乃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於〈原道〉一文,更確立儒家道統譜系,以承繼者自任。攘斥佛老,擯除諸子百家之說。 韓愈三歲喪父。受兄韓會撫育。後隨韓會貶官到廣東。兄死後,隨嫂鄭氏北歸河陽。後遷居宣城。 七歲讀書,十三歲能文,從獨孤及、梁肅之徒學習,究心古訓,二十歲赴長安應進士試,三試不第。 二十五歲登進士第,然後三試博學鴻詞不入選,便先後赴汴州董晉、徐州張建封兩節度使幕府任職,後至京師,官四門博士。 三十六歲任監察禦史,因上書論天旱人饑狀,請減免徭役賦稅,指斥朝政,被貶為陽山令。 順宗即位,用王叔文集團進行政治改革,他持反對立場。憲宗即位,獲赦北還,為 天命之年後從裴度征討淮西吳元濟叛亂,任行軍司馬,貫徹了加強中央集權反對藩鎮割據的主張。淮西平定後,升任刑部侍郎。他一生排斥佛教。元和十四年(819)憲宗迎佛骨入大內,他奮不顧身,上表力諫,為此被貶為潮州刺史。 移袁州。不久回朝,曆官國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顯職。為兵部侍郎時,鎮州王庭湊叛亂,他前往宣撫,成功而還。最後這一階段,政治上較有作為。 他反對魏晉以來的駢文,提倡古文,進行了長期的激烈鬥爭。由於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導,終於形成了唐代古文運動,開闢了唐宋以來古文的發展道路。他的詩歌有獨創成就,對宋詩的發展有重要影響。韓愈的集子,為其弟子李漢所編,外集為宋人所輯。 現存韓集古本,以南宋慶元魏懷忠所編刻的《五百家音辨 其有名事蹟為韓愈見到姪兒韓湘(傳說韓湘就是八仙之一的韓湘子)。不禁再三嗟歎道:「吾為汝成此詩。」詩吟:「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願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此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貶為潮州刺使又寫〈祭鱷魚文〉,往河裏扔了一豬一羊,據聞鱷魚就此絕跡。事實上,後來宰相李德裕、宋朝陳堯佐在潮州時,看見鱷魚仍在。韓愈於潮州興學、又藉以工抵債釋放奴婢。韓愈卒後,當地乃建韓文公廟供奉。潮州任內,韓愈上書謝恩,改任袁州。 其一生得到許多稱讚,蘇軾盛讚他為「文起八代之衰」「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關盛衰之運。」(八代:東漢、魏、晉、宋、齊、梁、陳、隋)。著作有《 韓愈所撰寫《祭十二郎文》與李密的《陳情表》、諸葛亮的《出師表》並列為中國三大抒情文之一,南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用安子順之說:「讀《出師表》不哭者不忠,讀《陳情表》不哭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