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0/06/13 11:59:10瀏覽1418|回應1|推薦57 | |
烏鎮位於浙江省桐鄉市北端,地處富饒的杭嘉湖平原中心。歷史上曾是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距杭州、蘇州均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 烏鎮是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是江南水鄉六大古鎮之一,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稱。十字形的內河水系將全鎮劃分為東南西北四個區塊,當地人分別稱之為「東柵、南柵、西柵、北柵」。 其實,烏鎮的歷史極為早遠。考古發現,早在大約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這一帶繁衍生息了,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濱文化。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越國,史稱「烏戍」。秦時,屬會稽郡,以車溪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其後,或隸浙江的湖州、嘉興管轄,或隸江蘇的蘇州治理。這樣一路走到明代,宣德五年(1430),將崇德縣的募化、千金、保甯、清風、永興和梧桐六鄉置桐鄉縣,青鎮屬之,隸嘉興府;烏鎮仍屬烏程,隸湖州府。這一隸屬關係至清代未變。民國元年,烏、青兩鎮依舊分治。到了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併,稱為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直到今天。 至於「烏鎮」之名因何而來也有不同的說法。其中,一說:稱烏鎮古名烏墩、烏戍。烏墩之「墩」,明代大收藏家王雨舟在《二溪編》中說「烏鎮古為烏墩,以其地脈墳起高於四曠也…」,此說只解釋「墩」的由來,但何以稱「烏」呢?二說:「越王諸子爭君長海上分封於此,遂為烏餘氏,故曰烏墩」;三說:唐憲宗元和年間,將軍烏贊為平定叛亂,犧牲在烏鎮,人們為了紀念這位使百姓免遭戰亂之苦的將軍,在烏鎮建造了一座烏將軍廟,鎮也以其姓命之,故「因土地神烏將軍而名烏」;四說:「烏有烏陀古跡,青有昭明青鎖」,故有烏、青之名。不管如何,烏鎮之名首見於唐咸通十三年(872)的《索靖明王廟碑》(朱洪撰並書,吳曄篆額)。當時的另一塊碑《光福教寺碑》中則有「烏青鎮」的稱呼。因此,烏鎮稱「鎮」的歷史可能就是從唐咸通年間開始的。 走過歷史的長河,經歷過戰火紛飛的年代,小鎮保存著清代和民國時代的風貌,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水閣、橋樑、石板巷等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以及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整體美。 看了這些有關烏鎮的介紹,來此一遊似乎理所當然。 烏鎮,作為一個有1,300年建鎮史的江南古鎮,老舊、損傷在所難免。為了讓烏鎮還原貌,從東柵、西柵整建工程開始,就將先進的管理理念實踐於對古鎮的保護,包括管線地埋、河道清淤、「修舊如故」、控制過度商業化等。整建完成後又以整體規劃建設景區,這些運作的典範更被聯合國專家考察小組譽為古鎮保護之「烏鎮模式」。就連旅店裡的備品都有統一品牌。
我們進了景區之後,從景區遊客中心開始就能感受到這種整體規劃的「烏鎮模式」典範為何了。景區統一規劃,進入景區必須經由遊客中心。就像國外許許多多知名景點一樣,景區裡有統一的交通,外車不能入內。而這統一的交通也真代表了烏鎮的原有風貌。景區以水鄉聞名,水道縱橫,搖櫓船就成了景區內往來最有特色的交通工具。在景區內住宿,行李也由遊客中心代為送到住宿處所,遊客不必操心。
從遊客中心搭上擺渡船,細雨中,船夫搖著船,晃晃悠悠的到安渡坊下了船,正式開始了我們的烏鎮之旅。 天上下著雨,外面存在著新型冠狀病毒的威脅,稀疏的遊人,不由得自我安慰的以為是進了世外桃園,一切不快似乎都被阻擋在景區之外。 從安渡坊沿著巷弄邊走邊瞧,除了遊人和店家之外,整個景區,無論是房舍或是氣氛,都讓人有回歸樸實的感覺。走走看看,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們下榻的通安客棧。 (註:天雨,昭明書院牌坊拍不清楚,不得已,只好上網找了這張照片) 通安客棧坐落於西柵大街東端,為典型的二層江南風格明清建築,座客棧分為1號樓、2號樓、民居樓和貴賓樓四個區域。擁有獨立的中餐廳及各式臨河餐飲包廂,多功能會議廳,中小型會議室等等。我們入住的貴賓樓應該是比較新的建築區塊。
進了房間,桌上兩包紅通通的迎賓禮,年味就在這兒了。紅包裡有花生、瓜子和年糕幾樣年節常見有吉祥涵義的食物。安頓停當,時間大約是四點半左右,該準備去吃年夜飯了。 去那兒吃呢? 答案是「烏村」。 來了烏鎮,怎麼又冒出個烏村呢? 原來烏村位於烏鎮西北角,南接西柵,北依京杭大運河,總面積450畝,全村圍繞著江南農村村落的特點,內設酒店、餐飲、娛樂、休閒活動等一系列的配套服務設施,烏村被定位為高端鄉村旅遊度假區,正好與西柵的歷史街區互補。
從客棧出來,走到景區內公車站,搭上電動公車去到烏村。景區內外車不能進入,除了水路的搖櫓船之外,還有地面上的電動公車聯繫各個據點。這也是烏鎮用心的規劃所在。 大約十分鐘左右,到了烏村村委會前下車。旁邊廊簷下擺了許多桌椅。桌子上一張張紅紙,原來是讓遊人在這裡練習寫春聯。乍看前面遊人寫的春聯頗有些樣子。心想,哇噻!這些人還真有兩把刷子呢!待走近仔細一瞧,這才發現竅門。原來是描紅啊。紅紙上原就印妥了淡淡的字框,只要用筆細細描紅即可。想是不希望遊人對自己的書法功力太過失望之故吧!雖然天冷,加上陰雨手凍,也就應個景的寫上幾個年字吧!
烏村,看來像是個經過整理的村落,這裡的房舍雖也是當地風味,卻是少了古意。有人給起了個名兒,叫作「烏鎮的村子,親子的樂園」。從這個名稱就不難看出建設烏村的用意了。 烏村有水、有田,還有咱們的年夜飯。 來烏鎮的第一餐就是在烏村享用年夜飯。或許是大過年了,當地人少了,也可能是冠狀病毒影響所及,只有我們這些台灣來的遊人在這兒享用年夜飯。即使如此,菜色一樣豐盛,服務人員一樣用心。看來我們對大陸的旅遊水準得另眼相看了。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