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中基測「字義比較」考法歷屆考題【參考答案】及【詳解】(二)
2009/01/28 21:11:35瀏覽6851|回應0|推薦0

國中基測「字義比較」考法歷屆考題【參考答案】及【詳解】(二)

完整閱讀請點!

( )93-01下列文句中的「經濟」一詞,何者當形容詞使用? 

(A)多多使用再生紙,既「經濟」又環保 (B)「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大幅增加

(C)「經濟」自期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抱負 (D)古聖先賢皆能以道德「經濟」為己任。

93-01答案:(A) 【解析】「經濟」當形容詞使用?

(A)多多使用再生紙,既「經濟」又環保: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或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效。 (B)「經濟」不景氣,失業人口大幅增加: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 (C)「經濟」自期是知識分子應有的抱負:經世濟民。 (D)古聖先賢皆能以道德「經濟」為己任:經世濟民。

※經濟:

 

1.經世濟民。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論曰:「以文章節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上:「吾負經濟之才,為庸人謀事,一死固自甘心。」 

2.經濟學上指人類利用種種財貨,來滿足慾望的一切行為及狀態。通常指一國國民的生產關係,或指國家、個人的收支狀況。

3.用較少的人力、物力或時間獲得較大的成效。如:「做事合乎經濟原則。」

參看《與經濟有關的詞語》

( )93-01下列文句中的「息」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息」事寧人是一種非常保守的作法  (B)他都已經認錯了,您就「息」怒了吧 

(C)良馬馳騁千里後,仍然不「息」不汗  (D)我不想再過這種仰人鼻「息」的日子。

93-01答案:(D) 【解析】「息」字,何者詞性與其他三者不同?

(A)「息」事寧人:動詞。停止、消失。息事寧人:ㄒㄧˊ ㄕˋ ㄋㄧㄥˊ ㄖㄣˊ原指為政不生事擾民。=相安無事←→推波助瀾、惹事生非、無事生非。

(B)「息」怒:動詞。停止、消失。

(C)不「息」不汗:動詞。呼吸、喘氣。

(D)仰人鼻「息」:名詞。呼吸時出入的氣。

※息:名詞

1.呼吸時出入的氣。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齋志異˙卷七˙青娥:「略聞香息,心願竊慰。」

2.子女、兒子。如:「子息」。戰國策˙趙策四:「老臣賤息舒祺,最少,不肖。」聊齋志異˙卷二˙嬰寧:「弱息僅存,亦為庶產。」

3.利錢。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傳:「貧不能與息者,取其券而燒之。」 

4.音訊、音信。如:「消息」、「信息」。

5.贅肉。通「瘜」。黃帝素問靈樞經˙卷一˙邪氣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偏風。」

6.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動詞

7.呼吸、喘氣。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武氣絕,半日復息。」

8.休憩、放鬆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飢者弗食,勞者弗息。」

9.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漢書˙卷四十八˙賈誼傳:「百姓素樸,獄訟衰息。」

10.繁殖、滋長。荀子˙大略:「有國之君,不息牛羊。」戰國策˙齊策四:「振困窮,補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參看《與息有關的詞語》

( )93-02下列哪一組詞語中的「前」、「後」二字都含有「未來」的意思? 

 (A)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B)前車之鑒/後來居上   (C)前事不忘/後患無窮

 (D)前途無量/後會有期。

93-02答案:() 【解析】哪一組「前」、「後」二字都含有「未來」的意思? 

 (A)前無古人:ㄑㄧㄢˊ ㄨˊ ㄍㄨˇ ㄖㄣˊ空前的,從沒有人做過的。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老杜於詩學,世以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後無來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ㄑㄧㄢˊ ㄨˊ ㄍㄨˇ ㄖㄣˊ ㄏㄡˋ ㄨˊ ㄌㄞˊ ㄓㄜˇ空前絕後。宋˙劉攽˙中山詩話:「文惠喜堆墨書,深自矜負,號『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卷九˙杜少陵四:「老杜於詩學,世以謂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B)前車之鑒:ㄑㄧㄢˊ ㄐㄩ ㄓ ㄐㄧㄢˋ前人的失敗,可作為後人的借鏡。=前車可鑒、前車覆,後車戒←→重蹈覆轍。/後來居上:本指堆積柴火時,後搬來的反而在上面。語本淮南子˙繆稱:「故聖人不為物先,而常制之其類,若積薪樵,後者在上。」後用以諷刺用人不當,使新進之人位居舊臣之上。亦用以讚揚後來之人的成就,超越前人。=後發先至、青出於藍。

(C)前事不忘:前事不忘,後事之師ㄑㄧㄢˊ ㄕˋ ㄅㄨˋ ㄨㄤˋ ㄏㄡˋ ㄕˋ ㄓ ㄕ記取過去的經驗教訓,可作為今後行事的依據。戰國策˙趙策一:「臣觀成事,聞往古,天下之美同,臣主之權均之能美,未之有也。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後患無窮:日後的禍患,將永無斷絕之日。←→斬草除根。

(D)前途無量:ㄑㄧㄢˊ ㄊㄨˊ ㄨˊ ㄌㄧㄤˋ前途看好,無可限量。/後會有期:ㄏㄡˋ ㄏㄨㄟˋ ㄧㄡˇ ㄑㄧˊ 以後還有相見的時候。離別時多用此語以安慰對方。=後會可期。三國演義˙第二十七回:「後會有期,將軍保重。」

※前:ㄑㄧㄢˊ

 

1.在正面的、臉所向的一面。與「後」相對。如:「前門」、「前方」、「面前」。論語.子罕:「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唐.李白.靜夜思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次序在先的。如:「前三名」、「請大家坐到前排來。」

3.過去的、較早的。與「後」相對。如:「前天」、「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太史公曰引賈誼.過秦論云:「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也。」

4.已成歷史的。如:「前清」、「前蘇聯」。

5.前任的簡稱。如:「前妻」、「前總理」。

6.未來的。如:「前程」、「前途」、「前景看好」。

7.向前走。如:「勇往直前」、「畏縮不前」。唐.韓愈.左遷至藍關示姪孫湘詩:「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後:ㄏㄡˋ

1.在時間上與「先」、「前」相對。禮記.曲禮下:「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廄庫為次,居室為後。」

2.在空間、位置上與「前」相對。如:「背後」、「村後」、「敵後」、「幕後」、「向後轉」、「懲前毖後」。左傳.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塞其前,斷其後之木而弗殊。」唐.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3.子孫。如:「名人之後」。詩經.大雅.瞻卬:「式救爾後。」鄭玄.箋:「後,謂子孫也。」孟子.離婁上:「不孝有三,無後為大。」

4.姓。如五代時後漢有後贊,清代有後禮。

5.時間較晚的、未來的。如:「後天」、「後代」、「前因後果」。

6.次序、位置近末尾的。如:「後排」、「後半段」、「後院」、「後門」。

7.遲、晚。如:「先來後到」、「後來居上」。

8.落後。論語.雍也:「非敢後也,馬不進也。」韓非子.喻老:「趙襄王學御於王子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

9.延緩、趕不上。論語.衛靈公:「事君敬其事,而後其食。」

10.摒棄、排除。漢書.卷五十一.鄒陽傳:「願大王察玉人、李斯之意,而後楚王,胡亥之聽。」

參看【與前後有關的詞語】(一) 【與前後有關的詞語】(二)

94樣本.下列選項「 」中詞語的詞性,何者前後相同?

(A)你一再「欺騙」自己說你從來沒有「欺騙」過我

(B)「夢想」擁有一棟房子始終是她多年的「夢想」

(C)他喜歡「批評」別人,卻不接受別人的「批評」

(D)能讓你「快樂」,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快樂」。

94樣本.答案:(A) 【解析】(A)你一再「欺騙」:動詞。自己說你從來沒有「欺騙」過我:動詞。

(B)「夢想」:動詞。擁有一棟房子始終是她多年的「夢想」:名詞。

(C)他喜歡「批評」別人:動詞。卻不接受別人的「批評」:名詞。

(D)能讓你「快樂」:形容詞。是我這一生中最大的「快樂」:名詞。

※欺騙:ㄑㄧ ㄆㄧㄢˋ說假話哄騙人。=欺罔、欺謾、欺矇、哄騙、詐欺、詐騙、誑騙、利用、愚弄←→誠實。福惠全書˙卷三十一˙庶政部˙禁造假銀:「專造假銀,欺騙愚民。」。 

※夢想:ㄇㄥˋ ㄒㄧㄤˇ =空想、幻想、妄想、理想←→事實。 

1.妄想、空想。如:「不努力就想要有成就,那簡直是夢想。」

2.渴想。如:「她從小就夢想有一架鋼琴。」

○眠思夢想:ㄇㄧㄢˊ ㄙ ㄇㄥˋ ㄒㄧㄤˇ連睡夢都不忘,表示思念之至。元˙王元和˙小桃紅˙題情曲:「眠思夢想如花貌,這愁煩誰人知道。」

○夢想成真:ㄇㄥˋ ㄒㄧㄤˇ ㄔㄥˊ ㄓㄣ心中所欲想的已在生活中實現。◎要努力耕耘才能使夢想成真。 

※批評:ㄆㄧ ㄆㄧㄥˊ=月旦、批判、批駁、挑剔、指摘、評述、評論、褒貶←→表揚、誇獎、讚美、讚揚。

1.評論是非好壞。通常針對缺點、錯誤提出意見或加以攻擊。紅樓夢˙第十九回:「天下山水多著呢,你那裡知道這些。等我說完了,你再批評。」文明小史˙第二十三回:「我這門樣一鬧,學堂中人一定要批評我,把我從前的名聲,一齊付之東流了。」

2.對文學或藝術品加以分析、比較及評價。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九齣:「俺小店乃坊間首領,只得聘請幾家名手,另選新篇。今日正在裡面刪改批評、待俺早些貼起封面來。」 

※快樂:ㄎㄨㄞˋ ㄌㄜˋ愉悅歡樂。=高興、康樂、安樂←→悲哀、痛苦。◎祝你生日快樂。

94樣本.下列文句「 」中的字義,何者相同?

(A)個性暴「戾」的人勢必難以達到鳶飛「戾」天的成就

(B)他不「厭」其煩的勸說眾人絕對不可以貪得無「厭」

(C)他「矢」志要加倍還擊那一群無的放「矢」的批評者

(D)他好整以「暇」的欣賞這場令人目不「暇」給的表演。

94樣本.答案:(D)【解析】 」中的字義,何者相同?

(A)暴「戾」:兇狠暴烈。鳶飛「戾」天:到達。

(B)不「厭」其煩:憎惡、嫌棄。貪得無「厭」:飽、滿足。

(C)「矢」志:發誓。無的放「矢」:箭。

(D)好整以「暇」:目不「暇」給:空閒。

※戾:ㄌㄧˋ

1.兇狠暴烈。如:「暴戾」。北史˙卷六十三˙蘇綽傳:「然其性狠戾,不切世要,求名太甚。」 

2.勁疾。文選˙潘岳˙秋興賦:「庭樹槭以灑落兮,勁風戾而吹帷。」李善˙注:「戾,勁疾之貌。」

3.到達。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唐˙劉禹錫˙飛鳶操詩:「鷹隼儀形螻蟻心,雖能戾天何足貴。」

4.違背。淮南子˙覽冥:「舉事戾蒼天,發號逆四時。」

5.罪過。左傳˙文公四年:「君辱貺之,其敢干大禮以自取戾。」杜預˙注:「戾,罪也。」
暴戾:ㄅㄠˋ ㄌㄧˋ粗暴凶惡。=暴烈←→仁慈。史記˙卷六十一˙伯夷傳:「盜蹠日殺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竟以壽終。」

○鳶飛戾天:ㄩㄢ ㄈㄟ ㄌㄧˋ ㄊㄧㄢ 鷹在天空中飛翔。形容天地萬物各得其所,自得其樂。詩經˙大雅˙旱蔍:「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厭:ㄧㄢˋ

1.飽、滿足。如:「貪得無厭」。左傳˙隱公元年:「姜氏何厭之有?不如早為之所。」論語˙述而:「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貪得無厭:ㄊㄢ ㄉㄜˊ ㄨˊ ㄧㄢˋ貪心而不滿足。=得寸進尺、得隴望蜀、貪心不足、貪猥無厭、貪婪無厭←→分文不取、適可而止。鏡花緣˙第七十八回:「你左一個雙杯,右一個雙杯,都教人吃了,此刻又教人說笑話,竟是『得隴望蜀』,貪得無厭了。」

2.憎惡、嫌棄。如:「厭惡」。左傳˙隱公十一年:「天而既厭周德矣,吾其能與許爭乎?」論語˙憲問:「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

○不厭其煩:ㄅㄨˋ ㄧㄢˋ ㄑㄧˊ ㄈㄢˊ不嫌麻煩。◎只見老師不厭其煩的,一遍又一遍的講解給他聽。

3.ㄧㄢ見「厭厭」。

○厭厭:ㄧㄢ ㄧㄢ

1.安靜的樣子。詩經˙小雅˙湛露:「厭厭夜飲,不醉無歸。」

2.茂盛的樣子。詩經˙周頌˙載芟:「厭厭其苗,綿綿其麃。」

3.露水重的樣子。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二折:「趁著這厭厭露華,對著這澄澄月下,驚的那呀呀呀寒鴈起平沙。」

4.暗淡、微弱的樣子。漢書˙卷七十五˙李尋傳:「列星皆失色,厭厭如滅。」

5.虛弱生病的樣子。元˙白樸˙東牆記˙第一折:「早是這兩日茶飯不進,厭厭瘦削。」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只是王氏生來嬌怯,厭厭弱病嘗不離身的。」亦作「懨懨」。

○病厭厭:ㄅㄧㄥˋ ㄧㄢ ㄧㄢ久病慵懶的樣子。元˙貫雲石˙塞鴻秋˙戰西風幾點賓鴻至曲:「今日個病厭厭剛寫下兩個相思字,起初兒相見十分忺。」元˙喬吉˙小桃紅˙落花飛絮隔朱簾曲:「眉尖指屈將歸期念,念他拋閃,閃咱少欠,欠你病厭厭。」亦作「病懨懨」。

○悶厭厭:ㄇㄣˋ ㄧㄢ ㄧㄢ心情鬱悶,精神不振的樣子。元˙白樸˙東牆記˙第二折:「我這裡悶厭厭鎖不住疏狂性,怎禁的獨自傷情。」亦作「悶淹淹」、「悶懨懨」。

○醉厭厭:ㄗㄨㄟˋ ㄧㄢ ㄧㄢ 醉心、陶醉。宋˙蘇軾˙江神子˙黃昏猶是雨纖纖詞:「使君留客醉厭厭,水晶鹽,為誰甜?」宋˙陳亮˙浣溪沙˙小雨翻花落畫簷詞:「緩步金蓮移小小,持杯玉筍露纖纖,此時誰不醉厭厭?」 

※矢:ㄕˇ

1.箭。如:「流矢」、「無的放矢」。漢書˙卷五十四˙李廣傳:「廣出獵,見草中石,以為虎而射之,中石沒矢。」

○無的放矢:ㄨˊ ㄉㄧˋ ㄈㄤˋ ㄕˇ1.沒有箭靶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盲目行事←→一針見血、對症下藥。◎這次會議須就問題核心討論,不可無的放矢。

2.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有的放矢、言之有物。◎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的放矢,含血噴人。

2.古代投壺燕飲時所用的籌碼。禮記˙投壺:「投壺之禮,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執壺。」

3.糞便。通「屎」。左傳˙文公十八年:「仲以君命召惠伯……弗聽乃入,殺而埋之馬矢之中。」史記˙卷八十一˙廉頗藺相如傳:「廉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

4.發誓。如:「矢志不忘」、「矢勤矢勇」。論語˙雍也:「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矢志:ㄕˇ ㄓˋ下定決心。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但學生自想,生平雖無大德,濟弱扶傾,矢志已久。」

5.正直的、端正的。書經˙盤庚上:「盤庚遷于殷,民不適有居。率籲眾慼,出矢言。」孔安國˙傳:「出正直之言。」 

※暇:ㄒㄧㄚˊ(又音)ㄒㄧㄚˋ

1.空閒。如:「閒暇」、「應接不暇」、「自顧不暇」。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死不贍,奚暇治禮義哉?」唐˙韓愈˙與于襄陽書:「雖遇其人,未暇禮耶。」

○好整以暇:ㄏㄠˋ ㄓㄥˇ 一ˇ ㄒㄧㄚˊ原指軍隊步伐嚴整,從容不迫。語本左傳˙成公十六年:「日臣之使於楚也,子重問晉國之勇,臣對曰:『好以眾整。』曰:『又何如?』臣對曰:『好以暇。』」後多以形容在紛亂、繁忙中顯得從容不迫。孽海花˙第二十五回:「在這種人心皇皇的時候,

○目不暇給:ㄇㄨˋ ㄅㄨˋ ㄒㄧㄚˊ ㄐㄧˇ形容眼前美好事物太多,或景物變化太快,眼睛來不及觀看。暇,空閒。給,供給。=目不暇接←→一目了然、一覽無餘。清˙鄭燮˙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後又一紙:「見其揚翬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

2.從容、悠閒。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謝便起舞,神意甚暇。」

 

94樣本.下列選項中的「之」字,何者作代詞使用?   

(A)河之魚    (B)怒其柱之觸己也    (C)久之莫動    (D)鳶飛過而攫之。

 

94樣本.答案:(D) 【解析】「之」字,作代詞使用:

(A)河之魚:的、底。    (B)怒其柱之觸己也: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

(C)久之莫動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    (D)鳶飛過而攫之:代名詞,他、彼。

 

※之:

介詞:

1.的、底。論語˙公冶長:「夫子之文章。」左傳˙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來,是而子殺余之弟也。」

2.於。易經˙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傷乎?」禮記˙大學:「人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3.諸、之於。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濟、漯而注諸海;決汝、漢,排淮、泗而注之江。」

連接詞:

4.與、及。書經˙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獄、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樂之弗樂者,心也。」

5.而。戰國策˙秦策二:「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6.若、如果。書經˙盤庚上:「邦之臧,惟汝眾,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罰。」論語˙子張:「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7.則。左傳˙僖公九年:「東略之不知,西則否矣。」呂氏春秋˙仲春紀˙功名:「故民無常處,見利之聚,無之去。」

助詞:

8.用於強調或補足語氣,無義。書經˙西伯戡黎:「殷之即喪!指乃功,不無戮于爾邦?」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悵恨久之。」

代名詞:

( 知識學習語言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u0315ku&aid=259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