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8/05 14:41:04瀏覽182|回應0|推薦0 | |
台灣疫情趨緩,又正值暑假,許多人迫不及待前往海邊、溪中戲水,一方面驅走酷夏的炎熱,同時解放被疫情壓抑已久的心靈。然而,近日也發生多起溺水意外事件,奪走寶貴生命。每每看到此類新聞,除了感到不捨,更覺得政府和教育單位應該還可以多做些什麼,來降低悲劇的發生。 這些溺水事件的原因,主要就是不諳水性和過度自信,即使岸邊立有各種警告標示,戲水民眾仍會覺得看起來很安全,就輕忽開放水域的潛藏風險,一旦發生意外,也因缺乏自救或救人能力,增加遇難的風險。 政府除了加強宣導外,還可以增加急救設施來降低傷害。好比近幾年「台灣野外地區緊急救護協會」努力在每個高山山屋中放置高海拔加壓艙,就是一種減低高山症危害生命的有效方式。因此,若能在那些熱門的戲水場域,在岸邊多設置救生圈和AED等急救設施,應能提高意外發生後的救援機會。 當然,最好能從源頭去預防和避免危險,採取更積極主動的避險教育。學校除了一般的游泳課程外,也應納入水中自救、基本救生的學習,即便技術無法純熟,但多一份瞭解和練習,就能降低一些風險。 實際上,這樣的學習很難在學校中落實,還需要結合社會教育的資源,例如獎勵補助各公民營游泳池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利用假期上課,並列為必要的學習項目。若能在防災教育場所建置類似開放水域的環境,提供相關的水域體驗與自救課程,相信效果會更顯著。 台灣有豐富的天然資源,政府的開放山林政策,也鼓勵民眾多接觸這些好山好水,於此同時,也需要民眾提高對野外環境風險的瞭解,做好預防措施,增加應變能力,才能更安全與自在的體驗自然之美。 (圖照:Tom Wang / shutterstock.com ) 撰文者:康軒文教集團董事長 李萬吉 文章出處:康軒文教集團網-鐵人教育夢、中國時報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