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印刻效應
2009/10/27 10:23:20瀏覽620|回應0|推薦4

印刻效應

 

  1910年,德國習性學家海因羅特在實驗過程中,發現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剛剛破殼而出的小鵝,會本能地跟在牠第一眼看到的自己的母親後邊。但是,如果它第一眼看到的不是自己的母親,而是其他活動物體,牠也會自動地跟隨其後。

尤為重要的是,一旦這小鵝形成對某個物體的追隨反應,牠就不可能再對其他物體形成追隨反應。用專業術語來說,這種追隨反應的形成是不可逆的,而用通俗的語言來說,牠只承認第一,無視第二

  這種後來被另一位德國習性學家洛倫茲稱為「印刻效應」的現象不僅存在於低等動物裏,而且同樣存在於人類之中。幾乎所有的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都知道,人類對最初接受的資訊和最初接觸的人都留有深刻的印象,他們用「首因效應」等概念來表示人類在接受資訊時的這種特徵。

  於是我們發現,人類對任何堪稱「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興趣並有著極強的記憶能力。不經意地你就能列出許許多多的第一,如世界第一高峰,中國第一個皇帝,美國第一個總統,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等等,可是緊隨其後的第二呢?可能就說不上幾個。看來,人類確實像那只小鵝那樣,承認第一,卻無視第二。

  在生活中,人同樣對第一情有獨鍾,你會記住第一任老師;第一天上班;初戀…等等,但對第二則就沒什麼深刻的印象。在公司中第二把手總不被人注意,除非他有可能成為第一把手;在市場上第一品牌的市場佔有率往往是第二的倍數……。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sjame&aid=344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