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2/03 09:20:24瀏覽1733|回應2|推薦12 | |
很多時候,有些演出聆賞的重點, 並不是在看它好不好看,精不精彩, 而是要更進一步地去揣思背後的意義. 至於意義如何被賦予, 有的憑外在環境,有的是一己觀點. 林谷芳老師一直是個真知灼見的文化人, 早在許多年前為我恩師曹復永籌劃"永遠的小生"個人專場時, 便在計劃著今天這場群英復會的可能性與可行性. 坦白說,復字輩出科畢業後,各自分道揚镳四十餘載, 能把這群復興劇校第一期的學生Call齊, 大家攜手演一台戲的可能性本就不高, 再者,真要落實動員這場群英復會的可行性, 很多幕後該到位種種細瑣待張羅的大大小小, 亦是極其麻煩棘手之事. 所幸林老師知人善用, 此次邀請中生代A咖級戲曲學者徐亞湘老師, 一同參與龐雜但卻有意義的製作流程, 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我是復興劇校出身的異數, 儘管如此,我並不以為意, 反倒這樣奇特的人生閱歷, 造就了我彷彿奇幻文學式的精彩人生. 此次的演出,舞台上這些復字輩的傳奇人物, 早在坐科孩提時代便久仰大名, 如今一一化為真人站立在你的面前時, 幾許之間有些迷幻,因為不可思議. 雖然我沒有參與他們排練的工作, 然而光是每個人台上台下表裡如一的巨星風采, 可以篤定的是,"角(ㄐㄩㄝ/)兒"走到那裡, 終究還是個角兒. 就像張老大(張壯熙)當年在青訪團對我說, 鑽石儘管用再黑的布把它包起來掩蓋了光芒, 但那型體,會看的,仍舊知道布裡包的是鑽石. 今晚劃下歷史性一頁的開幕戲, 是標準眾星雲集必派的骨子老戲"龍鳳呈祥", 暫且不談今晚演員舞台上的表現如何如何, 誠如記者會時,張復建幾度感動落淚地表示, 出科後將近50年各奔東西少有聯絡的漫長時間, 未料多年後大家竟然還能有機會相聚且同台演出, 除了感謝幕後推手林/徐兩位教授的大力促成之外, 背後莫不是祖師爺對復字輩的極大恩典, 恐怕也難成就大事. 文化研究必談認同, 從認同中,人們做為分辨我群與他群的判別, 並從我群共享"想像的共同體"之下, 構築屬於自己集體的記憶與共同的話語. 身為一個解構戲劇作品的如我戲精, 就算舞台上演員們的表現如何如何, 在這台戲裡並不是所謂劇評人雞蛋裡挑骨頭的目的. 正因為台上這群演員的組合, 是台灣京劇史上第一代科班出身的"復字輩"成員, 始致整台戲裡任何一個不完美之處, 皆都歷歷成為稍縱即逝的歷史雋永. 況且,功,確實就是這樣, 一天沒練自己知道, 兩天沒練師父知道, 三天沒練觀眾知道. 縱然台上這些大師哥大師姐有些生疏, 但我看見,基於難能可貴的同學愛, 以及基於一己終身對於戲曲極度的熱愛, 那份勇氣,那份義氣, 夠了!!! 回到認同的脈絡下做為本文的結束, 台下聽戲的那一刻,漸入不惑之年的我, 恍然之間才驚覺到當年國軍文藝活動中心, 那些戲癡老杯杯,老媽媽們品戲聆曲的模樣, 搖頭愰腦打板兒哼唱之間, 如今晚兒就在我的身上, 隨著西皮二黃的節奏,不自主地律動著, 唯一不同於一般觀眾的是, 這個懂戲的侯剛本,承蒙祖師爺揀選的恩澤, 他不單單是個"揮筆評戲,學校教戲"觀眾中的觀眾, 那一刻,何其慶幸如是侯某, 竟然出身在始終系出名門的復興劇校, 那串"復興中華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倫理道德", "大漢天聲遠播寰宇,河山重光日月輝煌"宗譜血脈裡, 這血脈下,我,有名有份.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