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06 06:50:38瀏覽794|回應1|推薦14 | |
連著送舊,連著迎新. 送的舊,有學生,有師長,有友人, 迎的新,有學生,有新人,和新生命. 短短幾天數場關於送舊迎新的密度裡, 情緒的起伏,隨著年歲的增長, 幅度相對也沒那麼大, 歡喜的,點到為止.感傷的,好像也是. 對於學生,好似潮來潮往, 留得住的,自知師生緣份較深, 但多數,都是逝去的. 至於師長友人的送舊迎新, 那刻痕就自是來得比學生重很多, 有些情深義重的紅白聚, 因為情用得深, 所以也放聲笑,也放聲哭, 非得這樣,這聚會才到點, 才夠意思,才有意義. 這幾天,密度好高, 嘻來嚷往地哭笑之間, 若逢有些當日趕攤, 偏偏差異性極大的場子, 出場前的當兒, 像個臨要上台的演員, 行頭要打點好,心情要調適好, 可能遇的上的人際互動進退之間, 更是要張羅演練好, 才得體,才不失態. 但有些太熟的對象, 我會暫時不惜放下身段與形象, 故意選擇失態些,代表我對這人, 或這事更加地在乎. 一場又一場的送舊,一局又一局的迎新, 一次又一次不變的公式性場合, 唯一面對的對象一直在變, 變的,是與當事人交陪的深淺度, 也有些,則是關於和其他前來的出席者, 平日交陪真誠與否的深淺度. 人際傳播,貴在有交才有情, 感嘆偏偏絕大多數平日蓼無音訊的, 來到此時往往多會自動出現, 殊不知當事人選擇開場白的細緻好壞, 總是決定著自己後續如何判斷, 選擇正確互動態度相應交陪的生活智慧. 所幸,當人際中介電子語藝科技的日新月異, 交情這回事兒,也變得比較不那麼地咫尺天涯, 然而,彈指隨手可得的超真實友誼之間, 能不能開展地細緻與否,同時也反應出一個人, 平日如何經營人際成本的社交智能. 這一陣子,送舊迎新的密度真的很高, 回到日常生活真槍實彈的舞台上, 特別是在面對案頭上, 那一張又一張紅白相間的邀約裡, 我,恰似報名參加了某個人際密集速成班的學員, 藉此加強練習與隨時驗收關於臨近不惑之年如我, 面對處理人際如何傳播的社交智能總檢驗, 透過這樣的檢驗機制,也自評,也交岔評比, 學著處事,更學做人.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