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9/15 09:22:27瀏覽316|回應0|推薦9 | |
◎建築師張清華:花博工程可不是在買菜買花 張清華表示,新生三館造價被嫌貴,這是不清楚工程發包制度所致。她說,從零八年九月開始規畫設計,到今年五月三館完工,實際工程執行只有一年,「面對高度壓迫的工期,第一次招標來兩家(廠商),第二次只剩一家,差點開天窗」,調高單價是為了順利決標,避免工期延宕。此外,承包商要做的不是平時熟悉的鋼筋混凝土「硬工程」,而是竹編、綠牆、紙座椅等「軟工程」,要在短期內找到對的材料、專業施做者都有難度,「單價貴一點很合理」。 她舉例,以民族綠牆的九層塔等植栽為例,有缺損就要補足,廠商在決標的總價內,必須負責花博六個月期間植栽完好如初的景觀品質,「這是廠商要扛的風險,跟在菜市場買菜一樣嗎?」 張清華說,她看到的公務員在長官一聲令下,為了辦好花博的榮譽感不眠不休趕工,廠商也不嫌麻煩,讓竹編老師傅帶領學生、民眾參與花博工程,應該獲得全體市民掌聲,「沒想到被批成一群貪官汙吏結合奸商建築師、營造廠,合演一起工程大弊案!」 她昨天到內政部營建署演講時,已有公務員說:「以後開會盡量不要講話,章能少蓋就少蓋。」顯見公務員寒蟬效應已逐漸發酵,勇於任事的擔當也逐漸瓦解,「現在亂打花博的人以後若執政,如何帶領這群公務員?」
監院調查高捷案,分四組人馬調查,監委劉玉山、葉耀鵬等負責高捷通車後的營運情形調查,已完成調查報告,預定在今天交通採購委員會提出,不排除對高雄市政府、高雄捷運公司提出糾正。 調查報告指出,高捷資本額一百億,但累積虧損已達七十多億元,目前以每月二億元虧損的速度在累增,監院調查的重點,在於通車後如何讓高捷永續經營為方向。 高捷官員指出,高捷定位為民間公司,目前最大股東為中鋼公司,中鋼雖有意增資改善高捷財務,但前提是其他股東也願意增資,才能使財務穩住,若大股東都不支持,高捷很難通過增資案,改善財務計畫也提不出來,特別是高雄市政府並不支持,要通過增資案很難。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