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漫遊紅毛港文化園區
2012/09/27 23:55:46瀏覽2558|回應0|推薦41

【殘跡新裝舊時情】 

 

紅毛港文化園區位於高雄港二港口入口處。此地自清朝以來,就是有名的養殖區與漁業為主的村落,因西洋人毛髮泛紅或棕褐色有別於東方人之黑髮,在台灣各地歷史中有關於荷蘭與西班牙之地方名稱或器物等均冠以「紅毛」,歷史記載中,荷蘭人曾在此地區停泊或活動,因此紅毛港地名之由來是與荷蘭人有著密切關係。

2007年紅毛港遷村,改建高雄港洲際貨櫃中心,高雄市政府將村落殘留之一隅,結合原來就有的高字塔週邊環境資源整建成總面積有3.42公頃的「紅毛港文化園區」。 

國道一高速公路南下終點左轉中山四路再右轉沿海一路、沿海二路,這一路上四摳鏈邊都素貨櫃車、拖板車與大貨車作伴,駛著偶滴二十幾年車老爺在巨車陣夾縫中求生存,漫漫路途練膽識,終於來到紅毛港文化園區。入園門票目前還是49元優待票價,停車場免費(手上門票是「角頭廟」圖案,參見:http://hougmaogang.khcc.gov.tw/home02.aspx?ID=$1103&IDK=2&EXEC=D&DATA=1077)。

紅毛港文化園區配置圖(圖引:http://hougmaogang.khcc.gov.tw/home01.aspx?ID=8)。園區由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和紅毛港文化協會攜手合作,在園區內規劃了「高字塔旋轉餐廳」、「展示館」、「戶外展示區」、「天空步道」、「碼頭與候船室」、「觀海平台」六大區域。

天空步道,一入售票口便可見到。鋼鐵建構的步道橋前身是台電大林火力發電廠的運煤輸送帶。卸下輸送煤炭的功能,原是藍色的運煤帶換裝為白色外殼,藍天白橋凸顯南國港都風情。

戶外展示區之一,以仿古建築手法呈現紅毛港聚落建築架構。這些建築實在是個「虛擬新殼」,需要很多很多想像力才能達到官網所言:在探尋建築空間與自然環境的關係中重溫紅毛港聚落生活。

時代鐘錶眼鏡行。創建於民國44四年( 西元1955 )左右,分二期完成一二樓,是街屋垂直成長案例(巨大的桌椅與眼鏡行有何關係懷疑)。

金成發街屋。金成發為紅毛港李姓三房頭派下李顯長子李在開設之咁()仔店的商號名,創建於民國五十年代(西元1960)

秋冬中藥鋪(原名:金東和國藥房)為兩層樓的街屋建築,於日治昭和8(西元

1933 ) 為店主吳秋冬先生遷至飛鳳宮左對面而興建,是紅毛港最早的漢藥房,見證了紅毛港的醫療史(屋內鞦韆很有趣但與眼鏡行有何關係懷疑)。

新舊牆面對比今古情境。

虛實之影。

砌舊瓦築新牆。

太原堂架構。

渤海堂架構。

渤海堂雅緻的柱頭。

隴西堂架構。

隴西堂牆上美麗的彩繪磁磚:精巧細膩的花紋與栩栩如生的歷史故事畫。

整個紅毛港文化園區最讓我震驚與失望的莫過於戶外展示區這些村落舊建築拆解局部建構,竟然一框架一框架的如此陳列!



穿梭於舊建物的「殘塊」間,卻感受到無奈與悲哀:一定要以如此粗暴的手段來對待這些史跡的見證!

官網所言:這種「堂架構」安排陳列方式,是為了讓大家容易觀察老房子興建的過程及建材的運用方式。CJ實在無法苟同,深感不以為然:真不知道是怎樣的「天才」會構思出如此展示方法,要讓觀者在框架中的斷垣殘壁間溯源懷古!果然是一整個給它粉「後現代」:解構與驚悚



新蓋的堂屋正廳之一:渤海堂。



堂屋正廳內部。

討海人發揮巧思,以貝殼做裝飾的香案、燭臺、花瓶與香爐,極具地方特色。

側間展示各種討海生活的器具。

生活器具。



堂屋正廳之一:新蓋的隴西堂,標準的三合院。

隴西堂內部。

隴西堂精緻的錫製燭臺。

護龍成為展覽室,以裁縫車架構成的展示檯擺設著紅毛港自古至今所用的漁船。

高雄客運行駛於紅毛港時所立的站牌。



從事漁業所用相關器物。

新建的堂屋正廳之一:二層洋樓的三合院。

早年一般家庭常用的家具。

居民生活器物。

通往二樓的樓梯空間。

二樓俯瞰前庭空間。

擬仿的紅毛港聚落建築。

通往高字塔與瞭望台的坡道,有現代結構之美。

坡道旁牆面,鑲嵌著昔日漁船的船名牌子。

五根馬賽克燈柱,象徵紅毛港的海澄里、海昌里、海豐里、海原里、海城里五個里。

輪渡站。有駁二航線、遊港航線,觀光遊艇往返於駁二藝術特區與紅毛港文化園區之間,航程約50分鐘。

碼頭停泊專門為遊港之用的三艘全新的遊艇,分別命名為「海汕號」、「烏金號」及「保庇號」。

鄰接高雄港水域的觀海平台。

高字塔旋轉餐廳與瞭望台。

高字塔原本是港口的瞭望台,現改成旋轉餐廳,成為紅毛港文化園區內的地標。

高字塔旋轉餐廳旁的路燈也是高字型狀。

 由高字塔的瞭望台俯瞰觀海平台與高雄港。

 

文中相關史料引自紅毛港文化園區官網http://hongmaogang.khcc.gov.tw/home01.aspx?ID=1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ocj&aid=6895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