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4/24 16:00:53瀏覽5026|回應0|推薦16 | |
引用文章台南~輕騎走安平:億載金城 【斷垣殘壁歷滄桑】 「安平古堡」古蹟正式名稱:台灣城殘蹟(安平古堡殘蹟)。古稱:奧倫治城(Orange)、熱蘭遮城(Zeelandia)、安平城、臺灣城,最早建於1624年,是台灣最古老的城堡。自建城以來,曾經是荷蘭人統治台灣的中樞、也曾經是鄭氏王朝三代的居城。 安平古堡有兩處遺跡被列為古蹟,為國家一級古蹟臺灣城殘蹟,及台南市定古蹟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見證台灣史三百多年更迭,極具歷史價值,CJ這「古蹟控」當然要來去舊地重遊一番。 安平古堡外圍人行道上鋪設特有的地磚。 經過三百多年的變遷,這座台灣地區最古老的城堡,今天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有:城壁遺跡、磚砌平台、陳列館、瞭望台和古壁史蹟公園。 日治時代末期,日人立碑紀念濱田彌兵衛事件向荷人抗稅的英勇事蹟,石碑刻上「濱田彌兵衛」五字,戰後改刻「安平古堡」四字。 1662年,鄭成功攻下「熱蘭遮城」,順利將荷蘭人驅逐出台灣,建立了台灣歷史上第一個漢人政權。鄭氏同時也將該城改為「安平城」,這就是現今「安平古堡」這個名稱的由來。鄭氏王朝三代統治者均駐居此城,故又叫「王城」。 在安平古堡分佈在外城北側城壁、外城西南側稜堡和內城北側半圓堡。內城半圓堡的殘跡,則在目前古堡北側的平台下方,由層層紅磚,渾厚紮實的堆疊而成,中間可清楚看到一圓形基址,究竟是古井或其他建物遺跡,還有待考證。 瞭望台為一紅頂白牆的高塔建築,是安平古堡的新地標。 日治時期,為了建造安平海關宿舍,台灣城殘蹟被夷為平地,並在其上重建方形臺階式的磚砌高臺。臺的中央蓋起拱劵式的洋樓建築,這便是後人熟知的安平古堡。 臺階式的磚砌高臺上之瞭望台。 觀測台上俯瞰安平海關宿舍。 清廷於此設置「軍裝局」,以為儲備軍火、兵器之所,今尚存大砲數尊與軍裝局石碑,可供緬懷昔日駐兵防衛的情景。 安平海關宿舍為拱劵式的洋樓建築,建於1930年;前為嘉慶十九年協鎮台灣水師所鑄之「安平海防砲」;後為塔式的瞭望台。 新式瞭望台的入口。 拾級登上瞭望台。 登上塔頂,除可將安平地區景觀盡收眼底,視野極佳,可惜逆光面則顯得灰霧茫茫。 安平古堡文物陳列館由建於1930年的日本海關宿舍改建而成。1975年,經重新整修後闢為展示空間,分別介紹荷據時期至今的安平歷史和風貌。 一進門可看到鄭成功與荷蘭人揆一銅像(但根據中央研究院研究員翁佳音認為:此像應為審訊並流放揆一的巴達維亞總督馬特索科爾(Joan Maetsuyker),而非揆一本人),當中為鄭荷媾和條約荷文照像本及中譯本。 這間陳列室則介紹安平史略、荷蘭人經營台灣、鄭成功光復台灣、鄭成功傳、熱蘭遮城復建模型等。 熱蘭遮城復建模型。 荷鄭時期文物展覽室。 主要介紹明代船圖及兵勇戴用盔甲、兵器,清代台灣的制錢、界碑、碑記、以及沈葆楨在台事蹟等。 台灣城殘蹟之城壁遺跡,為目前看到的遺留下來最大、最高的南牆殘壁,位置就在熱蘭遮城博物館旁,也就是建於1624年所遺留下來之內城牆的一部份。 這道南牆殘壁東西長約65.8 公尺、高三丈餘,城壁是用糯米汁、糖水、蚵灰殼和成三合土,結合紅磚砌成。 紅磚色深者,是荷蘭時代由印尼、爪哇運來的;磚色淺較紅者,是後來明鄭時代增建時,自福建廈門運來的。 殘牆上紅磚班駁、古榕盤據,顯得古意盎然。 歷經荷蘭、明鄭、清領、日治和光復時期,訴說著三百多年過往的滄桑歲月。 為方便出入,鄭成功於外城南壁開了這扇門。 門由來與的命名說明牌(CJ才疏學淺,實在不會這扇門名正確的讀法)。 安平古堡探坑考古發掘位置,內有考古人員所發掘出來的歷史殘蹟,有助於一般遊客了解這處古蹟的發掘情形。 五號探坑內一隅。 台南獅子會為為維護古蹟、美化環境,於民國68年7月在安平古堡城牆之北闢建「安平古壁史蹟公園」一處。圖中說明安平古堡壁史蹟的說明碑,內文由 黃典權 教授撰記。 鄭成功開拓史蹟浮雕。 遊客可藉此具體認識台灣開拓之史事。 安平古堡相關資訊頁面:http://anping.tncg.gov.tw/tour/tua_01.jsp?ID=1&Lang=C 更多安平古堡影像見於相簿: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