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0 10:54:50瀏覽319|回應0|推薦0 | |
親子之間 文╱蓮薇 幾個月前,我讀了龍應台女士所寫的《親愛的安德烈》一書,書中的三十六封家書,當初是發表在她和兒子安德烈共同寫的一個專欄中。專欄整整寫了三年之久,龍應台說,原先她根本沒想到要出書或是有沒有讀者這些問題,她心中其實只有一個念頭:藉著這個寫信的方式,她可以多瞭解一下她的兒子。 龍應台太希望她能進入一個十八歲的年輕人的世界,因為當年她離開歐洲去台北擔任文化局長時,她把十四歲的安德烈留在先生的身邊,而當她結束台北市政府的工作時,安德烈已經是一個身高一百八十四公分的十八歲青年,她強烈的感覺到,她全然不認識這個已經進入成年的兒子了。於是她們母子倆共同找出了一個也許可能解決問題的方法,那就是透過寫信釋放自己的情緒,講出自己的心聲,重新去認識彼此。 龍應台完全沒有料到,這些家信結集出書後,會引起那麼大的回響,因為有許許多多已作了父母親的讀者寫信給她,說出了自己跟兒女之間的疏離與空茫之感,這才讓龍應台知道:「多少父母和兒女同處一室卻無話可談,他們深愛彼此卻互不相識,他們嚮往接觸卻找不到橋樑,渴望表達卻沒有語言。我們的通信,彷彿是黑夜海上的旗語,被其他漂流不安、尋找港灣的船隻看見了。」 我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得上也可歸類為「尋找港灣的船隻」,但,龍應台的那些話真的讓我心中有了震憾,因為兒子和我雖然住在一起,然而在溝通上,由於彼此的想法不同,有時也會產生爭辯和不快。我總以為兩代之間的「代溝」是很正常的現象,讀了龍應台的書,我才覺得自己也該切實的反省一番。 寫了三年的專欄,龍應台很慶幸自己終於「認識」了自己的兒子,而安德烈終於也跟自己的母親有了連結,有了「認識」。但是,在專欄結束前不久,二十一歲的安德烈仍不免對母親發出了「獨立宣言」。安德烈埋怨母親對他說話的語氣和方式,還是把他當成是個十四歲的小孩看待,完全沒去理解他已經是一個二十一歲的成人,他提醒母親,為什麼不去明白:「你的兒子不是你的兒子,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你的『別人』!」 安德烈的這些感覺,讓我開始懂得了兒子的心情,我是一個很傳統的母親,我自以為自己把母親的角色作得還很稱職,但我真的是忽略了,其實他是一個完全獨立於我之外的「別人」!我從沒想過,我對他的呵護和關愛反而給了很多他無形的壓力,以致於他好急於要擺脫目前的生活型態。 最近一個多月以來,兒子一直很積極的在找房子,前些日子總算看中了一戶,如果房貸順利通過的話,他很快就會從家裡搬出去。親友們知道了,很關心我會不會因此而有失落之感,我總是笑笑說:「完全不會。」因為在我的感覺裡,以他的年齡,他早就該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了。 我好喜歡《親愛的安德烈》這本書,讀畢全書,更讓我體會到親子之間彼此承擔的壓力和辛苦,也懂得了有很多事,自己還得從頭學起。兒子即將從家裡搬出去了,我不知道,從此再也沒有人把他當一個小孩子看待,他是否也會有一種如釋重負的開心,但我很肯定,今後只會默默地祝福他、支持他,而絕不會隨意干預他、介入他的生活,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地,以為惟有時時的關心和付出,才是一個作母親對兒子的真愛。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