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求道錄23
2008/09/29 13:05:37瀏覽352|回應0|推薦1

求道錄(二十三)

文/陳浩恩 2008-09-02 

(一)
     在一般人心目中,「傳承」就是師父傳徒弟,一代傳一代,將古代的學問流傳下去。
     因此說到「傳承」,必然有門派的稱號,作為質素的保證。
     如果沒有「門派」,就代表沒有「傳承」,來路不明,無啥看頭,近乎魚目混珠。
     這是世俗人的看法。
     但真正的「傳承」,不是在人間,而是來自虛空之中。
     當一個人和嚮往的宇宙意識結合,產生相應,自此之後,宇宙意識成為他頭上的光柱,源源不絕地灌輸有關的學問,也是說,他得到真正的「傳承」,即使在人間,他沒有門派,沒有證書,但實實在在,他得到真正的「傳承」。
     他的師父不在人間,在天上。
     這些得到相應的「傳承」,比虛有其表的名門大派實在得多,起碼不含歪曲原有的學問。

(二)
     密宗的佛像,很多時顯示這種空中的「傳承」。一個金剛神,頭上有頭,重疊又重疊,一路去到本源。很多人以為,這是藝術上加工,顯示一種信仰,一種想像力,其實,只要你有第三眼,你就可以在真正的活佛頭上看到這種異象,擁有真正「傳承」的上師,其實就是這樣。一般人沒有法眼,只得從世間的「傳承」找尋可信的真身。
     不但密宗如此,其他宗教也如此。有時,你會在一個神父頭上發現聖人的光環,以致聖靈的形象,很明顯,這個神父一定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就算他寂寂無名,屈身小教堂,他一定可以代表你和上帝溝通。
     以前,我跟葉師父練靜坐,久不久,我就發現他背後站著一個古裝的道長,長相威嚴,十足武俠小說中的開山祖師,如張三豐之類,我疑幻疑真,向他求證。
     葉師父笑了笑,答:「陳浩恩,舉頭三尺有神明。你看到了,以後就要好自為之。」
     後來,我發現他身後的道長會不停地替換,有時這個,有時哪個。逐漸,我開始明白一件事,不但地上的師弟四處找師父,天上的師父也四處找徒弟。
     所以,真正的學問從來不會失傳,就算中斷了連繫一兩百年,以致一千年,最後總會出現一個意志超群的徒弟,重新與天上的師父再續未了緣。
     因此別抱怨找不到師父,只問自己有沒有盡心盡力過。

(三)
     蓮花生大士是藏傳佛教的代表人物,他將很多寶貴的法及文獻珍寶,以神通力藏在岩洞、山湖中,確保不致受到大自然災禍的摧殘,而以後憑過人神通力,將這些法及文字提取出來的人,就叫「掘藏師」。
     兩者會面,很多時是數百年後的事,《西藏生死書》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重新被發掘出來。
     這又是一種「虛空」中的傳承,大家憑心力,超越時間的局限,讓學問永世流傳。
     由「傳承」說到供養,大家就會明白,真正的意義在哪裡。   
     密宗講究供養,道家也如此,人間的師徒關係,固然以尊敬和愛心來成就,但供養是人間一種最基本心意的顯示,很多時,供養一個有「傳承」的師父,其實是透過他,讓自己和祖師連繫起來。我們孝敬的,不單是師父,還有他背後一重又一重源遠流長的「傳承」。
     因為尊重「傳承」,最後也就自自然然得到宇宙的「傳承」了。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shing&aid=2257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