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19 16:00:45瀏覽1301|回應0|推薦3 | |
房子看多了,千奇百怪的經驗也增加不少。 這幾年因為房市熱潮,許許多多陳年舊屋竟然也上市搶風潮,更令人不解的是居然也有人捧場搶購。 由於需求的房子以一樓及電梯華夏為主,所以一般公寓2樓以上就完全不考慮。公寓1樓最大的優點是使用空間較多而且不必繳交管理費,所以列為首選。 可是台灣有個全世界獨一無二的怪現象,就是一樓除了可以無限度的擴建,並且門口及圍牆4周還不准別人停車,儼然一副地痞流氓的架勢,而事實上一樓的居民也確實有許多佔地為王者。 西行者搞不懂,為什麼公寓頂樓加蓋像過街老鼠一樣人人喊打?頂樓陽台以及一樓的庭院都是屬於公共用地,任何一種形式的佔用都同樣違法,可是從來不見政府取締一樓的佔用。 其實真正危害居住安全的是一樓的無限度擴建,西行者看過不只50間公寓一樓,幾乎只有不到一成維持原始的前後院,最多的是把前院圍起來當個人車庫使用,然而往往把車輛停在門口,再占一塊位置。其次是把後院推到分界點,與鄰居共用一堵圍牆,明明是一樓住家,卻只有前門。 像這樣佔用的結果,沒有陽光沒有空氣,任何時間都得點燈,在這種居住環境下會有好的心情嗎?實在難以想像。 不過前述的情況還算是稍有良心的,西行者見過更離譜的是為了擴大1樓的室內面積,有許多的投資客往往把部分承重牆壁拆除,擴建房間,在室內可以感覺到房間的寬敞,然而當你走到室外,抬頭看看2,3、4、5樓的牆壁竟然是懸空的,這種房子你敢住嗎? 因為自己並不需要住在裏面,所以投資客隨意敲打房屋的承重牆來擴大使用面積賺取暴利,但是樓上的住戶們為什麼不出來反對呢?如果房子垮了,你是直接的受害者。買房子的人也不能只沈醉於室內的美好,看看周遭的環境吧,畢竟這是你花了大把的銀子購買的住所,也許一生就這麼一次。 更令西行者不解的是政府單位的手腳在那裏?如果發生天災地震造成房屋毀損,不但使個人的損失,也是政府的負擔。為什麼不能夠進行一些預防的措施呢? 921大地震殷鑑不遠 ‧ 1999年9月21日中台灣車籠埔斷層與大茅埔k雙冬斷層發生芮氏規模7.3級世紀大地震,帶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 2002年4月日下午花蓮發生芮氏規模6.8強震,但因盆地的放大效應,使台北市震度超過九921,造成興建中台北國際金融中心工地巨型塔式吊車從54樓折斷墜落地面。 ‧ 2006年12月26日恆春西方廿公里外海發生芮氏規模6.7級大地震,海底纜線斷裂
參考一下後面這篇文章吧! 有鑑於恆春強震導致傷亡,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姚昭智、張嘉祥呼籲重新思考台灣耐震規範,不應有強震區、弱震區之分,應將整個島都視為強震區,尤其是以前認為弱震區的高屏地區,建築物耐震系數較低,政府應就公共建築物持續進行耐震評估與補強工作。 研究建築防震領域的姚昭智表示,台灣有很多斷層地帶,科技無法準確預估地震發生,人們一定要想辦法加強結構耐震的設計和裝潢設備施工品質,才能提升防震減災功能。 他指出,目前以高科技從事防震建築的技術,如基礎隔震、耐震防挫區等設計,只有高價位住宅才有,有必要更普及化,但這些技術在實驗室表現很好,後續效果則有待追蹤評估。 張嘉祥表示,從九二一南投地震、嘉義大地震、東部地震到現在的屏東恆春地震,可以看出整個台灣島已經都是強震區,政府建築法令不應再有強震區、弱震區之分,應重新規範區域建築耐震度,全民更應有整島都是強震區的觀念,全面建立防災救災功能。 姚昭智指出,對於耐震系數較低或結構不夠安全的建築物,基於永續建築的觀念,不贊成拆除重建,應盡量朝耐震度補強及老屋更新方向改善,而一般家庭建築結構如出現0.3釐米以下的龜裂縫,可以暫時不管,裂縫大於0.3釐米,應立即請專家評估採取補強措施。
來源:【2006-12-28/聯合報/C4版/雲嘉南綜合新聞/記者蔡宗明/台南報導】『成大教授:全台都是強震區。從921 到嘉義、東部地震可看出 台灣建築法令 不應再有強弱區之別』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