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6/26 10:38:10瀏覽452|回應0|推薦0 | |
第3项 军公教与一般公司人员退休延至70(75)足岁
中国古代对于官员的退休制度就有一定的规范,在《礼记‧曲礼》中便记载:「大夫七十而致事」,意旨官员们必须到70岁时才能退休,到了明、清时期则提前到60岁。现代人们寿命愈来愈长,许多人五、六十岁,正当人生就具经验和智慧的年龄却退休,实乃国家之损失。
第一節 矫情的改革,军公教人员不被尊重
台湾光复后,经历石油危机、退出联合国、民主转型仍创经济奇迹,素质优良的军公教体系着实功不可没。然而DPP蔡上台后,以政策的正当性废除18%、所得替代率大降幅,蔡版年改宣称可省约1.9兆,蔡政府以「财政困难」要求退休军公教体谅,但全民却看到核四决策反复的巨额损失、蔡政府以750亿买30架老美的阿帕契直升机、撒钱给狮子开口邦交国、浮滥编制所谓的「前瞻基础建设预算」、国安局走私烟…等等,这算啥共体时艰?!
综观当今先进各国给予公务员优于一般上班族的优惠,一则乃尊重自古以来的传统(ex:士农工商,士为首要),盖公务人员具有「中坚份子」稳定社会的力量,先进国家多数拥有一定比例的公务员服务一般人民(老百姓);另则,多数的公务人员确实比一般人聪慧(多数很会念书、考试、理解力强),或者心态乐意在公家机构拥有稳定的工作与生活,这对国家、社会产生了“平衡作用”。
笔者基于治国者,需深谙下列五大原则,故而提倡修法,延长退休年龄→「人,要能尽其才;事,要能尽其善;物,要能尽其用;地,要能兴其利;货,要能畅其流。」至于谈退休,指结束职业劳动,主要是因为年龄或其他因素,德国社会实行国家雇佣制度,雇员在70岁退休,由政府发放养老金直到去世,1916年德国将退休年龄降到65岁,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退休制度的滥觞。大陆正研议「渐进式延迟退休」(着眼于→人能尽其才)。
话说回来,基于上述和下述几个重要因素,笔者提议未来十年内,军公教等公务人员与一般上班族宜延迟至70~75足岁退休,且政府须针对将退休者于其退休前五年做好退休后的辅导与生活规划,主因:
(1).平均寿命增加,愈来愈多人还有旺盛的活动力
许多人退休才发现人生的下半场正要开始。例如:75岁的香港名演员郑少秋、85岁气象主播李富城选立委、两岸不少退休后的军公教人员。当今两岸人民,60~70岁正是最具高度涵养和智慧的年龄,应继续为国家所用,太早退休到身亡,国家还得养三、四十年,一则,不太符合公平正义原则;有健康的身体,年龄就不是问题;否则,年龄就是问题。再则,人生的【黄金十年】未必都发生在青壮年龄,有愈来愈多人是发生在60~70岁后。然而,改革是需要良好的配套措施,才能在未来实际实施后,不发生太大问题才好。
● 人生,每个人或多或少有遗憾处或是遗憾事,必须靠“到位的专业”+延长寿命(必须是“健壮的外貌”,不是老态病容),才可能实践梦想、补足遗憾……
<>以下图表(数据源- -2018大陆)
(2). 退休后,仍然可担任顾问、资政、建言者
基于身为国民、高级知识分子,吾等应本着利益众生、福及我炎黄子孙的信念,为国为民,在吾等终老前,仍然尽一份心力,让我中华(两岸人民)更加美好。
(3). 退休后,学习到位的操盘、投资
(2022/04/13)未来教育人员适用的退抚新制,新制将采个人专户的确定提拨制,根据精算,在投资收益率4%前提下,未来退休年资25年的大专教授退休每月所得约为6万2145元NT,中小学教师退休约为5万2628元NT,可保障教职员未来的退休生活;但长寿是趋势,从退休到往生通常有约二十年时间,除了娱乐外,若能学好到位的投资、操盘专业,更可丰富自己及家人的生活。
●前考试院长关中:政府给你养老,不是让你养尊处优
前考试院长关中说,公务员平均五十五岁就退休,违反延后退休的国内外趋势,因为公务员退休诱因太好了,七五制时代,一个科长从五十退休到亡故,平均可领两千五百万月退金,为何不退?延退,将是改革退休制的关键。
●前副总统兼行政院长萧万长:公务员要有使命感
萧万长说,把公务员这个职业做好,就变成专业,做出成绩后就是事业,并要有使命感,认为这是自己的「志业」。他说:公务员是国家公权力执行者,也是国家竞争力基石,每年很多国际竞争力评比,行政效能被视为很重要因素,公务员是展现国家效能重要推手。公务员认知要先从「职业」开始,职业必须要做好,就变成「专业」,做出成绩就是「事业」而不管是职业、专业、事业,都要自己的使命感,认为这是自己的志业。萧万长:富国利民绝对不能利自己、不能有私心、不能贪,这是做公务员最起码的条件。
第二節 退休后宜致力于「传承」,福及下一代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Learned helplessness(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某种学习后,在面临不可控情境时形成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结果的不可控认知,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就像笼中的白老鼠被连续电击后,原本四处逃窜的牠们,索性趴下一动也不动的不作为现象,这与时下兩岸年轻人的只想躺平,莫非异曲同工?两岸的教育,多数只重视考试、成绩,顶多“传道”、“授业”,但稀少做到“解惑”!
(1).教育(教化、沟通),优于承担(承受)
吾等身为精英份子(Opinion leader),知道这人间,有些不好的事情或者结果,可能是因为自己,或者别人甚至是亲人的愚蠢、颟顸、自卑自大或者状况外所造成,但基于同胞或者对亲人的爱,我们概括承受也承担,非常辛苦,但若是能把承受(承担)改变为教育(教化),那就会好些。
兵法:「强者之道,在合纵连横,不在刀兵血战!」聪明的鸟,会把自己下的卵分别藏在不同的巢穴中。这人世间,除了至亲至爱外,所谓的"雪中送炭",除非信念相同、富慈悲同理心,否则多半还是得花钱或有利益共生,其他的都要靠"锦上添花"才能成事。
常言道:都已经很笨了,再骂对方或批判对方,那就让对方和自己更笨了。(尤其是政客,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故而必须得靠教育(传道与授业)、开启智慧(沟通与解惑),才是最好办法。上了年纪,不好随意向他人诉苦,因除了至亲至爱外,他人不想听,可把苦闷,化为力量,用于创作或旅游。高明的处世哲学、手段、步骤→在于先求「理解」,再求「谅解」,最后「和解」(seek first to understand then to be understood,and finally reconciled.)身为公务员,应以身示范,重视声誉、名誉,一如企业家应重视商誉、信誉。盖商誉、信誉、声誉、名誉,不只攸关一家公司的荣枯,更是一个人的生命。
人生的修为境界,一如操盘哲学般,那种生性喜好追求「喷出」(主升段;爱荣耀、好面子、虚荣心)者,多半极为聪明,或者多才多艺,但现今社会还发现许多高学历者有偏狭的观念或者偏好,每每造成家庭纷扰和周遭相处者的困扰,故而在『人和』(人际关系)上,往往欠佳,导致有些人其成功,多半只是偶然而不是必然;喜欢「盘坚」走势者,其心态性情,有些可能是生活在备受娇宠的环境中长大,一生可能只需辛苦一次或者作对一件事后就等退休,可能由国家养一辈子或者父母照顾一辈子,但这样的人,通常只能活在「太平盛世」,缺少斗志,往往经不起考验和历练;盖多数自觉自己比别人优秀或恃宠而骄不想努力只求安定,而国家及普罗大众、凡夫俗子等,"应该"照顾她他们一辈子。
最佳的修为境界,不是「喷出」也不是「盘坚」,而是懂得让自己、让国家、让企业公司,持续维持「常态」涨势,这才是真正所谓的"稳健成长"(总体的增长),才是真正的高度智慧之体现,也是中庸之道的体现,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处世哲学与治国之道。人的性情、个性、思想、价值观...等,不是说说改变就能改变的,盖自我没深层觉悟,谈不上真正改变;江山易改,本性→累世的本性难移。我们能自我深层反省、觉悟,才可能真正改变自己,突破向上。过与不及,皆不佳,若能维持「常态涨势」,才是真正高人一等,值得吾人终生学习。
启示:后天修德行善,可改运;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2).致力于「传承」
传承:传,传递、传授;承,接着、继承。传承,泛指对某学问、技艺、教义等在师徒间传授和继承的过程。我们知道,教育是种传承,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实,我们可以藉由学习、授课来做好传承。我们常讲「终生学习」,那么向谁学习?或者退休后能否再度学习?子曰:「三人,必有我师焉。」向众生学习、向新科技学习、向洋人学习、向下一代学习、向万物学习。管理学经义提及,最好的成长,除了学习外,就是授课与传承。两岸教育界名言(大学校训):教育无他,唯爱与榜样!藉由吾等一生于职场(公务生涯)学习、授课的经验,传承给下一代,乃莫大的慈悲!这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巴菲特:「人到晚年,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是『你想爱的人也真正爱你』;如果你到我这个年纪,却没人对你好,无论你银行账户有多少钱,你的生活就是一场灾难」。「爱情是非卖品」巴菲特告诉学生,「获得爱的唯一方法就是让自己变得可爱(lovable),你无法开一张100万支票换取等价的爱情,只有付出的爱越多,得到的就越多」。
PS,
暑假回来实践大学的校咖啡店。总计:在实践大学,授课五学期+1次学校社团授课(教课最久的这间教室--大四毕业班教室);未来担任科研人员(副教授),余生对教育做最后付出,若干年后--maybe 20 or 30 years later,回归"灵"的来源处,向 导师(菩萨)缴交本世报告(成绩单)时,希望无愧于 导师(菩萨)们的规划与教诲!照片- -
(1).2013~15年于实践大学授课与学生们(左—陆生;右—台生)
(2).2019~22年于福州某大学授课与学生们(左—金融菁英班;右—會計系金融學) 管理學經義提及,最好的成長,除了學習外,就是授課與傳承。兩岸教育界名言(大學校訓):教育無他,唯愛與榜樣!藉由吾等一生於職場(公務生涯)學習、授課的經驗,傳承給下一代,乃莫大的慈悲!這才真正做到→人盡其才。 PS, 暑假回來實踐大學的校咖啡店。總計:在實踐大學,授課五學期+1次學校社團授課(教課最久的這間教室--大四畢業班教室);未來,擔任科研人員(副教授),餘生對教育做最後付出,若干年後--maybe 20 or 30 years later,回歸"靈"的來源處,向 導師仙佛繳交本世報告(成績單)時,希望無愧於 導師(仙佛)們的規劃與教誨,阿彌陀佛! 照片- -2013~15年於實踐大學授課與學生們(上—陸生;下—台生)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