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莊子的〔以天合天〕到〔鬼斧神工〕
2009/10/26 20:21:28瀏覽1570|回應3|推薦75

莊子的〔以天合天〕到〔鬼斧神工〕

莊子常常被一部分人誤解.以為他倡導逍遙人生,因而生

活散漫,工作消極.如果你細讀莊書,你會發現莊子筆下

人物,對工作不僅不會消極,而且是非常認真專注,如書

中的〔庖丁解牛〕的庖丁,黏蟬的駝背老人等,對工作

多麼的專注.超乎一般人的想像.現筆者錄用莊書中一

有關一位木工的故事,就可證明吾言不虛也.

從前魯國有位妙手的木匠,削木來做掛鐘鼓的架子,做成

後,見到的人都驚為鬼斧神工.在大家讚美之餘,這位木匠

梓慶述說他工作的艱辛歷程:

我接受朝廷的指示後,在準備做鐘架之前,從來不敢隨便

消耗元氣,一定要用齋戒來靜心.齋戒三天後,心中不敢

想著將來有獎賞爵祿的念頭〔忘利也〕;齋戒到第五天,

不敢懷著他人毀譽及巧拙的心意〔忘名也〕;齋戒到第七

天,往往忘掉了自己還有身體四肢的存在〔忘我也〕.

在這個時候,根本不會再想到是為朝廷做事,只專心於技

巧,讓外來的及心理的干擾完全排除.然後輕鬆愉快地步

入山林,觀察自然的生態,遇到樹的形體極其符合的,宛

如一個鐘架呈現在眼前,然後才動手加工,如果找不到適

合的材料,我寧可放棄不做.這個鐘架是以樹的自然性與

天的自然性結合而成〔以天合天〕,因此才能達到〔鬼斧

神工〕的藝術境地!

在這個故事中,將莊書中的三大修持功夫[〔心齋〕〔坐忘

〔喪我〕都表現出來.如果是一般的木匠,做個鐘架是

一件常簡單地事.隨便找塊材料,很快可以完工,然而對

莊書中木匠梓慶來說,是何等慎重的事,先一再齋戒,排

除心中的念.達到忘我的地步,而後才入深林找尋適合的

材料,動手工完成神乎其技的作品.

延伸閱讀一附此段原文如後

梓慶削木為鐻,鐻成,見者驚猶鬼神.

魯侯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以為焉?〕

對曰:「臣工人,何術之!雖然有一焉.臣將為鐻,未嘗敢

耗氣也,必齋以靜心.齋三日,而不敢懷慶賞爵祿;齋五

日,非不敢懷譽巧拙;齋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當

是時也,無公朝,其巧專而外滑消;然後入山林,觀天性;

形軀至矣,然後成見鐻,然後加手焉;不然則已,然以天合

天,器之所以疑神者,其是與!」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inghung000&aid=3439792

 回應文章

山居的隱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2/11 17:58
神乎其技, 必有過人之處, 是能敬, 靜, 淨...
敬畏自然神明, 靜心養氣, 淨心無染...
莊子觀察入微, 也包含三要件...
心齋對神明虔敬, 坐忘能靜以養氣長, 喪我則能淨心無染推到極致...
隱士合十2015吉羊祝福

ef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好分享..
2009/10/27 23:58

當一份專注能到達忘我境界之時

則所有的事將被拋開....

心將只為成就那份完美..

想想,我們的人生豈也不如此

若事總是因有所求..

則便無法專注在事之上...(因為只在求之上打轉)

而倘若無法用心在事之上

又怎能把事做好呢?

謝謝您!真好的分享~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有所感...
2009/10/27 11:41

看完這文,心中有所感,或許,

就是因為無視於名利與錢財,所以能夠專注,所以觀察入微,所以沒有自心的干擾.
是真正成就【心中的】【大】事.

正所謂 有所為有所不為,
也可以 有所感有所不感. 天下萬般事物,存乎一心.

笑笑-綠洲 明湖 故鄉情!(kinghung000) 於 2009-10-27 12:13 回覆:

感謝您的回應,

您的所見非常正確,凡事能先淨心,忘卻名利.心無所慾,

專注於工作,便可達於至境.

同時也很謝謝您將我加入您的好友之列.有空請常來指教.

             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