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有兩篇文章,一談莊子的〔忘的哲學〕,一是〔天籟-此
曲只應天上有!〕.現我將兩文改寫為一文,談忘與天籟的
依存關係,敬請格友給予指正!
學者李勉論莊子的忘:「忘我,忘我,故能物我無間;物我
無間,故能齊一.忘我而後能無物我之分,則一切是非利害,貴賤生,不入胸次,其氣浩然與天地精神往來.」
當我們聆聽一曲動人的樂章;或聽一曲美妙的歌聲,我們會
形容它是〔天籟之音〕.但是當我們知道〔天籟〕的典故後
,我們會了解到〔天籟之音〕並不是每個人都可聽得到的.
齊物論記載:「修道師父子綦,坐在椅子上,仰頭向天緩緩
地呼吸,形體像槁木,心如死灰.進入忘我的境界.他的弟
子子游在身邊問他:『你今天怎麼會變成這樣?和從前完全
不同!』子綦回答說:『今天回復了真我,你不會知道吧?
你只可聽到人籟,或是地籟,但你無法聽到天籟!』」
人籟,是個人生命旳樂章;地籟,是大地交響樂章.
由此可知:
一.不僅一般人聽不到天籟,如果修持功夫未逹到某種境
界,依然無法領會〔天籟〕之妙境!如其弟子子游便是.
二.縱然修持功夫高深,也須再〔禪修〕至「形如滈木,
心如死灰」,虛心清靜,體念入微始能得天籟之音.
老莊專家王邦雄教授對〔天籟〕詮釋得最好,他說:「天
籟是無聲之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人生
要能夠聽到沒有聲音的聲音,我們才達到很高的境界.」
能聽到天籟是幸運,也是一種幸福!
國學大師牟宗三先生也有此說:天籟並非一物,只是一「意
義」、一「境界」.以天籟是一種「境界」,最能契合莊子
原意.如歐陽修在其「秋聲賦」文中,述說其可聞〔秋聲〕
而陪讀童子則無法聽到,此亦說明歐陽與童子人生境界之高
下不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