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2/21 14:47:16瀏覽4837|回應7|推薦119 | |
. 逍遙之最-無何有之鄉 [無何有之鄉],歷代研究莊子的學者都給予極高的評價,咸 認為真正的逍遙,就必須在無何有之鄉始可如願。個人正想以 此議題撰文,非常巧妙的俗客格友在回應拙文[莊子的美麗世 界]中說: 「看了止善先生跟笑笑先生的對話 深有同感 者歸精神乎無始 而甘冥乎無何有之鄉。」莊子早已悟出人生 是無何有了 所以淡泊名志 與大自然為伍 怡然自得了!」 我給他的回復是: 書,感覺無何有之鄉意境高遠,而且歷代文人雅士很多鍾情於 此,個人在讀書筆記裡寫下一條[多少人沉醉於無何有之鄉!] 知音也! 」 吾人欲知[無何有之鄉]被認為是逍遙遊最高境地,必須先知 莊書有關[逍遙遊]之片語。現摘錄於后: 「逍遙乎無為之業」[大宗師]。「以遊逍遙之虛,逍遙,無 為也」[天運]。「逍遙乎無事之業」[達生]。「若夫乘天 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逍遙遊]。「彼方 且與造物者為人,而遊乎天地之一氣。」[大宗師]。「且夫 乘物以遊心」[人間世]。 以上有關逍遙遊,不是遊於無便是抽象的氣及心。在在都說明 了[無]不僅僅是老莊思想的重要課題,也是逍遙遊的最高嚮 往的境界,因此莊子在[逍遙遊]篇最後的結論是: 莊子對惠施曰:「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於無何有 之鄉、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逍遙乎寢臥其下?」 南懷謹對這段原文解釋得非常傳神,他說:「把那棵大樹栽在什 麼都沒有的地方,[廣莫之野]無量無邊的地方,在那裡晴天 當斗笠遮太陽,下雨可以當雨傘,什麼都管不到你。然後你睡 在樹下,誰都不來看你,萬物都不會來擾害你,什麼人都不理 你,然後你在這無何有之鄉,才真正自在,真正逍遙。」 莊子在天下篇自云:「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無何有之鄉, 正是獨遊逍遙的最佳境地! 最後個人向俗客致謝意,他在回應文中有:[莊子早已悟出人 生是無何有了],可做本篇拙文畫龍點睛之句!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