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1/03 23:17:11瀏覽964|回應2|推薦33 | |
年輕時,我一直是個很愛玩又好奇的女孩,有好多好多的喜歡,有許多許多的興趣,只要是好玩的、新鮮的事情都喜歡,喜歡唱卡拉ok,喜歡看電影,喜歡聯誼,喜歡溜冰,喜歡看書-尤其是武俠小說與漫畫,喜歡運動,喜歡逛街,喜歡到處玩,喜歡參加各種活動,也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發呆… 工作後,興趣沒有變少,但時間變少,喜歡做的且能做的事愈來愈少,結婚有了孩子後,興趣有了改變,工作忙、家裏也忙,喜歡的事也有了限制,不再風花雪月,不再新鮮有趣,”實際”佔了很動大的考量… 我的喜歡-當一個快樂的志工: 參加慈濟教聯會是與志工接軌的第一步,每個月定期的社區關懷、讀書會、環保回收、社區親子成長班及不定時的支援各種活動,是我增長慧命的泉源,尤其是陪伴爺爺奶奶更是我最喜歡也是最期待的活動,我常會從爺爺奶奶身上得到很多的感動,總會從他們身上體會到生命的價值,總是在被期待中感到自己的存在是這麼有意義,在他們的身上學會什麼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師兄姐會配合各種節慶與需求設計活動,從年初的歡喜慶團圓、父母親節感恩浴佛、端午節、吉祥月、中秋節、九九重陽一直到歲末祝福,我們總是用心的策劃著,真心的參與著,雖然爺爺奶奶的行動不方便,也不能好好的用言語表達,但,在眼神的交流與肢體的接觸中,我們就像家人般的有默契,而與爺爺奶奶的互動是我最珍惜的感動,因為我們彼此的真心,每次的活動總是圓滿,溫馨又感人,參考最美的笑容 從小就受過很多人幫助的我,一直很想回饋,大學時因為參加義工性社團,接觸了許多公益性活動,開啟了想當志工的心念,這個夢終於在教聯會找到了停靠,雖然我能付出的時間有限,但我非常珍惜,透過志工的參與,我不再是個將”品格教育”當成口號教導孩子的老師,不再是個將生命教育理論化的老師,更不再是個只會”教書”的老師,我學會了見苦知福,學會了給別人溫暖,學會了付出,學會了用行動愛地球,學會了精進,學會了愛是無國界的付出與慈悲,學會了愛是一分尊重與感恩,學會了用實際行動教學生”愛人”的力量… 我的喜歡-儘情的放空-旅遊: 因為生活忙碌,所以旅遊是我最好的放鬆與充電,有小孩前我喜歡到國外玩,有了小孩後,就以國內為主,我最喜歡的地方是中歐、花蓮與我那親愛的家鄉,最喜歡的國家是德國與奧地利(多年前的記憶),喜歡德國是那裏的人們非常友善,在繁華又先進的城市中有著令人嘆為觀止的高科技產品,看到好多新奇的東西,在純樸的小鎮有著與世無爭的悠閒與自在,看著他們緩慢又庸懶的步伐,臉上掛著燦爛的笑,不到七、八點就關了門的漂亮櫥櫃,別有一番靜謐又孤單的美感,原來生活是可以這麼過~ 德國美有點人工,但奧地利的美就像與大地融而為一的人間仙境,阿爾卑斯山下的田園風光,就像漫畫卡通裏的美景,原來小英的故事中場景是真,這種不適合在現代社會出現的美,就像是一場夢,是場好棒的夢… 不管是德國或奧地利都是很美的國家,每個家的庭院都種著各式各樣的花草,每個城鎮都是花之城,每個人一大早就在修剪花草,雖然導遊說:歐美人民比較”懶”,喜歡舒服過日子,賺多少花多少…但,當下他們那種自在無憂的風雅,一直存在我心中,我常在想,過慣了忙碌生活的我們,會不會早已忘記如何自在的笑,如何讓心放空,如何過日子,如何體會身旁的美麗風景… 每一年寒暑假幾乎都會去花連與墾丁,花蓮的純樸、墾丁的熱情是兩種不同的風情,朋友常笑我每年都去同一個地方,是啊,雖然台灣大部份的景點都去過,但最常去的還是這兩個地方,因為小孩喜歡,另一個原因就是尋找一分”回憶”,常去的地方總有一分熟悉的情感,就像老朋友似的,總要定期看看才安心喔~ 毛言毛語: 其實我目前的生活真的很普通,平平淡淡的過著日子,雖然少了精彩可期的劇本,卻有一分自在的風雅,這也是我多年來一直想要的生活,13歲就因求學而離家的我,走過許許多多的風雨,反而很想要有一分安定又平凡的生活,所以我很喜歡目前的生活,我喜歡當一個快樂的志工,喜歡與全家快快樂樂的出遊,志工讓我心靈富足,旅遊讓我增廣見聞,我沒有特別介紹那個景點,因為在我心中,旅遊的本質與重點不是”地方”而是”心態與對象” 當志工與旅遊是我目前最愛也一直持續的”喜歡”,也是我不變的堅持,其它就看情況囉,這兩種興趣也是支撐我工作及生活的最大動力喔~~ 後記:其實玩了許多國家後,會發現還是自己生長的台灣最好,不論風景、不論其它,有一種感覺是其它國家所沒有的,那就是—方便、自在又有安全感喔~ 沒有閱讀,人會面目可憎 不懂得付出,人會變的冷漠 沒有休閒與旅遊,人會枯操無味… 單純的喜歡,單純的生活,我-很富足喔~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