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3/04 16:25:22瀏覽2347|回應5|推薦14 | |
在我還小的時候,遇80年代石油危機以致家道中落,算算我也是個窮小孩出身。我的第一份"有給職"是七、八歲的時候帶著妹妹學外公沿路撿鐵絲金屬罐賣破爛。可惜,我沒機會在這個領域出人頭地(註),大概到小三的時候就淡出換成幫忙做家庭代工。(註:別以為我在開玩笑,請用 google 查"張茵+廢紙",只是富翁在大陸有很多"非主流"風險。) 最窮的時候,家裡多窮呢?家裡因沒錢付房租而搬家、四個小孩學費無著落這種狀況,二隻手的手指頭不夠數。 上面寫的在那時候並沒什麼特別,因為還有人的家境比我更弱勢,感謝上天垂憐!不過,同樣是七、八歲時,有二件事至今仍讓我無法釋懷。 一件是小時候的某天晚餐,昏暗的燈泡照著空空的餐桌,沒有菜、沒有湯。那餐吃的是白飯淋醬油 -- 每個人心裡都明白,家裡連買菜的錢也擠不出來了-- 那是個很安靜的畫面,大人沒說什麼,小孩也沒曾多問。 另一件是,某晚半夜醒來,坐在樓梯口聽父母對話,談的是對經濟拮倨的無助與恐懼。我那時偷瞄了一眼,看到二個人對坐餐桌,隱約還有我媽的眼淚與我爸百般無奈的背影。 關於這二件事,我當時的反應是一片靜默,現在回想起那個畫面,我發覺,那不是靜默,而是一瞬間長了廿歲,變成一個大人思想包在小孩身體,面對自己卻無能為力的深沈。 所幸,老天眷顧,給我健全四肢、聰明腦袋,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就是一直對我們不離不棄的父母,讓我們得以身心健全成長。父母幾乎不跟我們說教,但從他們為維繫這個家所做的一切,我看到真正的艱苦卓絕,與絕不放棄的愛。 時至今日,雖家境已順,但看到生活困難的人,我總不禁想起自家往事而深深抱以同情。我常在想,要怎麼幫助這些窮困人家?小學生沒錢繳午餐費怎麼辦?每八個新生兒就有一個是外籍新娘生的"新台灣人",而他們幾乎是弱勢族群的下一代,弱勢家庭遇上教育資源短缺,他們長大後靠什麼翻身?……。 去德蘭做義工嗎?憑我一己之力,要資金沒有、要人手二隻,付出有限--實在也不能改變大環境。很難!很難!想想創世基金會的創辦人也是退休才投入義工,我是個標準的三明治族,自己家裡都顧不到的話,如何奢言幫別人? 後來,我想通了,義工不一定要這樣當的!過去已存在的不幸,是我無法著力的。我真正能發揮影響力的,是用我所學的知識,去預防不幸的擴散,而想達到這個目的,就是幫助別人也懂得合宜的風險控管。 例,弱勢族群的存在,大部分的源頭來自第一代的基本風險控管不足,以致其後代一直在困境中浮沉,難以脫離。例,一個父親生前負債又沒保險,去世後,偏偏妻兒又不懂"拋棄繼承"這條不人性的法律。為了償債,遺族只求不挨餓受凍,兒女自然無法接受良好的栽培,這又往往導致他們只能找到收入低且不穩定的工作。一旦遇到不景氣或失去工作能力,當初為了省錢又沒保險,斷炊之苦可想而知,其後代又將重複同樣的弱勢循環。也許,部分的人能跳出這個困境,但整體上,這個弱勢族群的人數與第一代相比一定是不斷擴散的。 怎麼辦?與其坐視這個弱勢循環的擴散,我要做的,就是幫助第一代做好基本風險控管,即便第一代發生不幸,也要能讓第二代安穩過生活、接受應有的栽培。第一代的不幸,就該當在第一代結束。 如同我父母當初再怎麼苦也要讓我們順利求學一樣,我想讓當父母的人知道,即使人不在了,他們的愛也能留下將來10~20年的生活費給他們遺族與幼小的子女,直到他們有能力自立。 誰是"第一代"?是我,是為人父母的你,也是每個未來要建立家庭的人。所有身為第一代的人,都需要這個 blog 的知識。預防不幸的擴散,幫各位認識風險控管,我將長此以往、做一輩子的義工。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