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12/01 17:28:48瀏覽4087|回應5|推薦44 | |
[新聞] 食物銀行養大 大學生回饋食物銀行 麵包賣不完扔掉 不如送弱勢 陳大德卅三歲退役,一次他去買麵包時店快打烊了,他看到店員把賣不完的麵包丟入垃圾袋,他覺得這種作法很浪費,也興起「如果把麵包,送給貧窮飢餓的人吃就好了」的想法,他回家後開始蒐集資料,發現美國「食物銀行」的概念與他不謀而合,就這樣成立台灣第一家以「食物銀行」命名的社福機構。 「草創初期只有我跟同伴兩人,到處跟店家接洽,往往被認為是在找麻煩,」陳大德回想十一年前,很多店家會擔心產品快過期,萬一送人吃吃出問題可能會挨告,多半卻步,「不過我們都會慎選食物,志工要先試吃,並且留意個案有哪些疾病,不適合吃哪些麵包。」 哪有這麼好康A 會不會有毒 好不容易與店家溝通成功,將募來的麵包送給貧戶,卻惹來人說,「怎麼可能有這種好事,免費送吃的,食物一定有毒。」讓陳大德好氣又好笑,「後來他們漸漸接受後,有人還會挑嘴,要求要肉鬆不要火腿什麼的。」 陳大德表示,十一年來,願意供貨的麵包店,從最初十四家到現在增加為一百五十家,志工四百六十四位,受惠團體也從三十八個增加到一百三十九個,對象包括獨居老人、啟能中心、育幼院、低收入戶等。 原來我送的食物 能量這麼強 「有個十歲的孩子,可以說是吃食物銀行的麵包長大的,而今他不僅考上大學,還成了食物銀行的志工。」陳大德說,這是他最感動的,「被人服務過的人,透過社會助力站起來,反過來再對社會弱勢伸出雙手,產生更多的能量。」 志工的許美春說,有位老闆問她,「這麼多年捐的麵包都給了誰?」許美春載他沿途發送,老闆久久說不出話來,「從來不知道我的麵包能帶給人這麼多笑容。」 對於近來政府推動消費券,陳大德認為可以考慮推出「食物券」,由社區的自助餐店、小吃店每天提供十個免費用餐名額給弱勢個案,只要有十家店同意,就能提供一百餐的額度。「有些老人足不出戶,食物券能刺激他們走入人群,不是吃剩菜,是拿券到店裡吃。」店家不浪費食物又可節稅,間接減少社福支出,一舉多贏。 【2008/11/30 聯合報】@ http://udn.com/
我的腦袋想的,常是非主流的事。在我大學的時候就想過一件事,40 歲的時候結束生命(看某歷史書的蹦出來的點子 ^^|||)。 後來我放掉這個想法,想到既然自己爹娘給我一個機會來這個世上了,不玩白不玩(搞不好下輩子沒有投胎的機會了 ^^),所以我決定照著我的意思做我想做的事。 後來又過了許多年,我的另一個想法慢慢浮出,我要當義工,而且 40 歲開始要當全職義工。 然後,我會想,我能當什麼樣的義工?看過各式各樣的做法,後來我想到的是,我擅長的是策略思考與投資,所以我就從 blog 開始做知識傳遞與分享,先從有能力透過網路知識幫助自己的人,等到未來財務自由後,再當全職義工。 為什麼要當義工? 講個故事,以前有人問我一個問題:「有個老婆婆要過馬路,但她走得慢而紅綠燈秒數不夠,你會不會幫她?」 我回答我會幫她。 對方就問了:「為什麼?她跟你非親非故又無利害關係,為何會想幫她?」 我的回答是,為什麼不幫?這種想法對我而言就跟呼吸一樣自然。 如果要再往更深一層去追的話, 再講二個小故事:
有一次過年跟我娘上市場買東西,我趁老闆算帳時偷摸他一顆糖,還炫耀秀給我娘看。結果她眼正語直要我放回去。 小時候曾住平房,有一次我走屋頂到鄰居家拔他家種的土檨仔,回程被一個煮飯的阿嬤看到。她笑笑跟我講:「沒關係!摘回去吃。」 這二個人在我小時候幫我烙印二件事,一個讓我知道什麼是對的,另一個讓我知道什麼是寬懷大量。 所以,為何我願意免費分享這些知識?沒什麼,利人不損己,人家做得到,我沒理由做不到。 若這些知識真的對各位有幫助的話,各位也不用謝我,那是你們決擇出來的結果。真要感謝的話,那就感謝我娘跟那個鄰居阿嬤吧!因為是他們讓我看到什麼叫典範!^^ . |
|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