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道可道非常道
2015/10/28 01:34:33瀏覽406|回應0|推薦0

   黃金是含在砂中,經水洗才能將黃金與砂分離,再經火煉才能成金,所以黃金不經千錘百鍊哪能發光發亮。

 

佛道密教大師講經說法與經典都談論要學習明心見性,然而要明什麼心?見什麼性?簡易說就是將受世俗凡物誘惑導致污染的濁心洗滌,即消除貪嗔癡慢疑五毒心,將五毒心恢復原始初衷的清心,自然可回歸人之初善性。

 

經典經由梵文轉譯代代相傳,到現今中文繁體讓多數人懂字義之意,然而中文是一種可多重解釋文字,如法律用字【得】,意指可以,但可不可以是由法官檢察官自由心證,經典依然亦會因不同宗師,見解而不同而形成不同義解,但總體方向都是朝善而言,然而若要做就有太多人自由心證【得與不得】了。

 

金剛經是習佛密教者將其奉為圭臬,等同老子所書道德經,金剛經所言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字義解釋是沒有任何人事物能常存內心,而讓自己產生五毒心,而道德經所言道可道非常道,字義解釋是道理與所走的人生路都是可說,這是一條艱辛漫長的道路,要走這條道路需有非常人之心。

 

南懷瑾先生曾說太多人學的滿口佛言道語,做人是不倫不類,太多人都在奉行口說學佛論道,講的頭頭是道,做的離經背道,南懷瑾先生統稱這是佛道魔。

 

我師父慣用簡易言語論述教育,不採七五言絕句或文言文,因為易淪為各自解讀,為何是講的頭頭是道,做的離經背道?簡易言之就是吃虧的事我不幹,如垃圾不要放我家,焚化爐不要蓋在我家隔壁,垃圾怎麼辦?你家的事,等同滿口經綸行道吃虧考慮考慮,所以老子才在道德經第一章開頭即言【道可道非常道】學佛修道哪是讀讀經綸口說說那麼容易。

 

人常言學佛修道依法不依人,但我所接觸多數人依法如同法律的得,面臨權名利抉擇時自由心證的世間論調就侃侃而談,相信不要迷信,沒錢萬萬不能,再者說不依人卻都愛拜名師,連服裝都要統一款式顏色宛如幫派參與公祭。

 

我師父是相當嚴苛老師已近無血無淚,祂將信徒與徒弟區分相當清楚,祂說信徒是有難才會拜神求解惑,師父只是他們解難祈求對象,過程若有不如其意,不會再回頭參拜,祂太了解人性的需求,祂不是人不需受供養所以不需養信徒,在人的宗教世界流傳供養人的師父是供養佛,因人的師父在信徒眼中即是佛聖者,佛是慈悲師父也是慈悲,但忘了過度慈悲是爛慈,爛慈即無是非,佛若無是非,燃燈古佛為何又與姜子牙聯手戰敗紂王?所以佛是有是非。

 

佛教興愛的教育,我師父不興愛的教育,祂認為人不經一事是不長一智,不踢鐵板怎知痛,所以對徒弟是相當嚴苛,就我對我師父的了解當祂對徒弟下達一個指令,若徒弟有所猶豫或拒絕,祂就不會再對徒弟下達第二次指令,祂曾嚴厲警告我當師父要你去做什麼事,你跟師父說有困難或不,表示內心有所畏懼,表示毅力與決心不足,對師父信任度不夠,不就是選擇對自己有利無利,既然如此師父何必再要你去做什麼事,如此行為跟信徒有什麼差別,難不成師父要你做事,還要問你可不可以嗎?總之使命必達就對,有所畏懼再磨至不畏懼。

 

我師父說很多人畏死怕吃虧,其實他們不是畏死怕吃虧,是怕失去現有的,因為怕失去現有所以產生畏懼導致毅力決心不足,所以祂不養信徒不教育信徒只教育徒弟,因為信徒只會選擇對自己有利,一般師父養信徒施以愛的教育不敢責備,不就是聚人氣集財氣嗎?沒信徒誰來供養當然是罵不得磨不得,所以我師父主張只要是人,不管佛道密教,不管何方大師都要自力更生,所見所聞真無【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嗎?實不該為藉聚人氣集財氣養信徒而誤人子弟。

 

寫于二○一五年十月二十八日星期三晨0120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o&aid=3429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