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帶一路是非常有遠見的決策,是中國崛起的必由之路,把這個轉出去
2017/05/22 13:38:09瀏覽2184|回應1|推薦2
一帶一路是非常有遠見的決策,是中國崛起的必由之路,把這個轉出去
blog.udn.com/kellygun20000/103095688

中國強了兩千年,一個晃神就被打趴,差點亡國滅種,教訓代價太大,中國知道不能再犯同樣錯誤了,尤其是東鄰日本野心不滅,中國也知道絕不能再給他們翻身的任何機會

" 日本現代化成就的確很高,然而在總體實力上已經被中國超越,並且永遠不可能再走在中國的前面。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後的2200年裡,只有在近代不到150年的時間總體實力落後於日本,日本等待了2000年才有機會領先中國100多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日本現在科技和經濟總量都落後中國, 日本民族文化和環境先天的缺陷,注定了其能達到的上限遠遠低於中國。

中國現在重新超過日本,回到自己敢有的地位,該有的自信要有。

除非中國再來一次滿清入關,被落後文明統治300年,否則日本下一次超過中國,也許要1000年,也許要1萬年,也許永遠看不到了。 "
------------

網友藉隋煬帝營造萬邦來朝的盛世景象,暗喻一帶一路峰會是好大喜功之舉???
人家領導人在思考30年,50年後的國家戰略優勢;我們的領導人在煩惱1,2年後的選舉要怎樣幹趴對手;
那一個會興起,那一個會衰敗,不言已自喻!這不是距離產生的美好想像,這是格局造成的必然結果!
----
很多人搞不清楚一帶一路到底是什麼意思?其實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基礎建設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就像一個普通人去買房買車,對於絕大多數的國家來說,需要,但是拿不出這麼多錢。
而中國就好像是房地產商+建築商+銀行的組合體,有閒置資金,有鋼鐵水泥建材,同時建築公司也沒活幹,兩邊都有需求,怎麼辦?
很簡單,中國借錢給這些國家,然後讓這些國家,用這筆指定的錢找中國公司去修基礎建設,然後分成幾十年慢慢地還給中國。
這樣中國的外匯儲備就有了靈活的運用,不用傻乎乎的只能去買美國的國債,收益幾乎為零,借給別人收利息,收益高的多。中國過剩的產能,就有人出錢來買,盤活了中國的製造業。
而這些用中國錢的國家,靠中國幫助修好了基礎建設,經濟就會發展,就會有錢來還中國的錢,同時還會買更多的中國產品。
這樣各取所需,就是所謂的一帶一路。
除了這些,一帶一路的國家接受美元貸款,可以用人民幣還款,這樣,這些國家慢慢就開始接受了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人民幣,慢慢就獲得了和美元同等的地位。
同時通過這樣的基礎建設,形成了從海上和陸路兩條直達歐洲的通路,一旦發生和美國的戰爭,美國無法對我們進行完全的封鎖,同時,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中國到歐洲的物流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進一步增強了中國的競爭力。
由於這些國家使用中國產品作為基礎建設的標準,後續的配套自然也要使用中國產品,這樣就產生了排他效果,讓中國在和其他的製造業國家競爭時,佔據了優勢地位。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一些壞賬,就像是銀行一樣,總會有些人還不起房貸車貸。可是銀行依然樂此不疲,為什麼?因為它賺的更多。
而中國的一帶一路,實際上賺兩次錢,一是借錢出去的利息,比買美國公債賺得多的多,另一方面,這些國家必須買中國的產品或工程,讓中國的民間企業能受惠,所以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幾乎是一個暴利的過程,只要控制好壞賬的比例,肯定是利大於弊。
同時,由於中國為這些國家發展基礎建設,會增大這些國家對中國的友好度,讓這些國家成為中國的好朋友,誰都知道,朋友多了好辦事。
做人是如此,國家也是如此。
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發現中國會對一些國家進行無償援助,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會這樣呢?很簡單,你做別人的生意,就得送給人家優惠。
商場也要定期給你打折,買多了要給你送優惠卷,免費的產品。
國家也是如此,光賺別人的錢,不給人家點好處,生意就做不久,這些無償援助,實際上就是折扣卷。因為除了我們,日本德國也借錢給別人,幫別人搞基礎建設,我們是有競爭的。

一帶一路的大戰略還包括了文化性的默化功能在內,文化上,中國在海外積極推動孔子學院,中國外交部並在歐洲成立文化中心,提供語言和文化教學,巴黎、柏林、馬德里、哥本哈根和馬德里等歐洲主要城市目前都有中國外交部的文化中心。
中國將在21世紀逐步形成的政經文化影響。

這個方式實際上是美國人最先發明,美國為了獲得市場,並沒有採用其他國家的辦法,通過武力征服,獲取殖民地來獲得市場。而是通過所謂的門戶開放政策,租借法案,馬歇爾計畫等等,借錢給其他國家,讓這些國家回過頭來買美國的產品,這樣兵不血刃地就佔領了這些國家的市場,促進了美國的繁榮,讓美元成為世界儲備貨幣,使美國成為了世界工廠,最終成為世界老大。
中國實際上在學美國崛起的方式,通過和平而不是武力,實現崛起。
所以,一帶一路是非常有遠見的決策,是中國崛起的必由之路,如果你的朋友中還有人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意思?把這個轉出去,讓大家都明白。

----
------

中國崩潰論看太多了.從李登輝開始.唱衰中國唱了20年了.結果中國越被唱衰越強大!
人家領導人在思考30年,50年後的國家戰略優勢;我們的領導人在煩惱1,2年後的選舉要怎樣幹趴對手;
那一個會興起,那一個會衰敗,不言已自喻!這不是距離產生的美好想像,這是格局造成的必然結果!

專制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4年 民主台灣捷運機場線新莊線10幾年還沒蓋好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台灣看到的還是罵馬英九,罵經濟不景氣,看不到有太多的進步,我越來越覺得台灣的民主很有問題....

政客想的是下一場選舉的選票.政治家想的是下一代人的福祉
藍營綠營台獨華獨派很幼稚,以為拿所謂的民意做幌子,這個普世的世界就莫敢不從,老共也會嚇得無話可說了吧。真不知她是裝白癡還是真白癡。
囼毒華獨井底蛙以為宇宙環繞自己旋轉的思考模式:他們心中只有大選,所以以為別人也是如此。事實上共軍每年都有好幾場針對台灣的演習

我們擁抱西方的民主,認為這才是真理,但實際上我們只有投票的那一天才是真正人民作主,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的自由是以”我”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看台灣的高鐵跟大陸的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
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
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人家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早已家家戶戶裝上太陽能板了,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
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夜郎自大”的故事.
----

大國的博弈格局
豈是 小確性麻雀國下 太陽神女、摸乳陳之流等井底之蛙可以理解 ....
亞投行與太陽花是兩個對立互斥的東西。太陽花基本上是反中的動員,且成功扳動了台灣的政治地殼;而亞投行卻是美國力量的消解,以及中國號召的遽升。

兩個事件相隔一年,太陽花在台灣內部作用,亞投行卻在台灣外圍改變;兩者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若兩方力量都持續強化而不能妥協,台灣危殆之局將很快發生。

太陽花是對中國崛起的絕決性否棄,太陽花確實造就了海峽周圍的地殼運動,但亞投行卻讓超過半個地球的大陸版塊飄移,它們的力量其實並不對稱。然而,它的悲劇色彩就在於,因為太陽花畢竟是作用在台灣內部,它很可能讓台灣人民全然漠視外在情勢,而繼續朝著與潮流相逆的方向前進,直到經濟出現了硬著陸,國家蒙受了巨創為止。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史提格里茲在美國《名利場》雜誌2015年1月號(提前出版)發表文章《中國世紀從2015年開始》。文章指出,在書寫2014年的歷史時,需要留意一個幾乎被忽視的重大事實:2014年是美國能夠號稱自己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最後一年。中國經濟以拔得頭籌之勢進入2015年,並很可能長時間執此牛耳。
史提格里茲說,世界銀行根據「購買力平價」方式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中國將以遠遠超乎所有人預料的速度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此一目標即將於2014年底實現。

或許以「購買力平價」方式計算的GDP尚不為一般人廣泛接受,中國大陸官方也予以排斥,即使如此,但GDP之外,也有愈來愈多的類中國世紀現象在最近頻繁出現:
—國際外交方面,從中國作為主場的北京APEC峰會,到緬甸舉行的東盟峰會,再到澳洲舉行的G20峰會,中國領導人的鋒頭,獨領風騷;習近平上任兩年以來,累計出訪了30個國家,遍及七大洲、三大洋,從大國到新興國到太平洋小國,可謂縱橫捭闔。
—氣勢方面,開始積極主導議題:倡議與建立亞太自貿區、金磚新開發銀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開發銀行、一帶一路等,甚至引導及設定規格,如高鐵出口、浙江烏鎮舉行世界第一屆互聯網大會等。

—這一切靠的都是綜合國力。經濟上,除了GDP即將超美,2014年中國GDP已是日本的兩倍,出口額、貿易額、製造業、外匯儲備等,都是世界第一;軍事上,在東海中國已有針對美國介入的反介入能力,中國也在南海填海擴島。在印度洋廣設海港,甚至開始在西非的納米比亞興建港口;另外,也即將在泰國及尼加拉瓜分別開鑿兩條新運河。當然,也包括在太空領域的成就及深海科研領域的表現等,均已位居世界前段班。
如何解讀中國這近乎井噴式的全方位各領域的表現?其實並不困難,因為除了近200年,中國從來就是第一,也就是史提格里茲說的,「中國回到了它在人類歷史上大多數時間裡所占據的地位」。他所說的「大多數時間」,準確的說法是「人類3,000年歷史或30個世紀中的前28世紀」。

這裡,有三個問題需要處理:一、中國為什麼從來就是世界第一?二、為什麼從來第一的中國近200年卻急轉直下?三、為什麼近30年又谷底翻升,重新崛起?
先談第二、第三個,再談第一個。為何從來第一的中國國運會急轉直下,是因為中國在近幾百年中連續錯失了海洋、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市場經濟三個寶貴機遇,因而被抓住這三個機遇的近代九個海洋強國(葡、西、荷、英、德、法、俄、日、美)輪番欺壓。
其次,為什麼近30年又重新崛起,正是因為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抓回了市場經濟及工業革命,而現在的習近平正在抓回海洋強國機遇。

至於中國為什麼從來就是全球第一,是因為中國從來就是市場經濟,意思是政府除了極少數經濟活動如鹽、鐵專賣、統一貨幣等之外均開放民營,對市場價格並不干預,最多是徵一些必要的稅賦及設平準基金,但必須補充一點,市場經濟並非放諸四海而皆有用,必須配上中國擁有的另兩個條件,即勤奮的民族性及巨大的人口規模,才能起大作用。

抓住了三個寶貴機遇的英國,在拿破崙戰爭及鴉片戰爭先後打敗了法國與中國後,稱霸全球,版圖橫跨全球四分之一,時間約100年,是謂英國世紀。19世紀末,美國GDP超過英國,但英國霸主地位完全被美國取代則是20世紀二次大戰之後的事。所以,20世紀是美國世紀,特別是1991年拖垮蘇聯之後,而那時中國剛開始啟動改革開放,所以美國獨領風騷,顧盼自雄。

進入21世紀,現在,中國世紀現象已然萌現,但21世紀會不會真的成為中國世紀,不能只看GDP,還要看包括政治體制改革在內的全面深化改革,及能否在文化、思想及意識形態各方面獲得更大的解放,及如何處理好國際特別是與美國的關係而定。這些條件能否具備也決定了「2015:中國世紀元年」後面跟的究竟是一個「!」或是一個「?」。
----

中國人的腦容量與智商IQ均為全世界最高!
blog.udn.com/kellygun20000/35993281
我們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優秀最聰明的民族!
各國智力大PK
結果顯示東亞人平均智力105最高,歐洲人以99居第二。
西安大略大學的Philippe Rushton教授利用核磁共振成像和電腦斷層掃瞄發現中國人腦容量是世NO.1
  (腦容量與智商呈現正相關),受測結果顯示中國人的平均智商是世界NO.1(平均IQ105)
中國人的智商全球最高?
不同族裔的平均智商差異:在影片12:46處 中國人的腦容量與智商IQ均為全世界最高(超過105)
高於包括英法等歐洲白人與美國人(92~102).更遠高於印度人(82)
看完影片後.對21世紀中國崛起與中華民族復興更有信心了
中華民族過去把聰明才智用錯地方.18世紀西方發展科學.工業革命.中國還在八股取士四書五經迷信風水
現在中國走向市場經濟發展工商業.中共也提出科學發展史觀.今後中國將走出愚昧無知守舊的農業社會.大步邁向工業化發展高科技==>發揮中華民族真正的長處:智慧
我預測金磚四國這名詞20年後就會消失.因為2030年的中國已經是跟美國爭世界霸權的超級強國!

英國阿爾斯特大學名譽教授理查德·林 恩(Richard Lynn),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 《種族智力的差異:一種進化分析》。用調查數據證明中國人最聰明,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菲利普· 魯什頓(Philippe Rushton)在評論林恩的研 究成果時稱,林恩找到了當代 “國富論 ”因果鏈條上的“丟失的環節 ”─ ─ 智商。

“那麽,你認為智商是解釋一個國家 富裕程度的唯一因素、最重要因素、主要因 素、還是次要因素之一呢?”
他又停頓了一會兒:“是否實行市場 經濟也頗為重要。”
我把話題轉向了中國:“自從中國實 行市場導向的經濟改革以來,中國經濟持續高 速增長了20多年,這在多大程度上與你說的中 國人的高智商有關?”
林恩教授雖然年逾古稀,卻言鋒甚健: “幾乎完全相關。一旦中國開始引入市 場經濟,中國經濟便取得了驚人的成績,這是 因為中國人的聰明才智過去被僵化的經濟制度 束縛住了,市場經濟解放了中國人的智慧、能 量和創造力。相比之下,那些民眾智商較低的 國家和地區,盡管一直實行市場經濟,但經濟 增長卻很緩慢,甚至完全沒有經濟增長。 ”

---
亞投行的核心的意念是:歐、亞、非板塊的時代性合褶,以消解孤懸於北美洲的單一霸權,歐洲、中東、北非、中亞以迄中國,將運用人類迄今最高效的造路工程,猶如一條絞鎖般的結合起來,讓它在歷史上第一次成為有意義的整體團塊。

在歷史上,只有2400年前的亞歷山大、與800年前的成吉思汗,曾以軍事手段,試圖建立橫跨歐亞的帝國,完成這個夢想,但仍然失敗,其間,波斯、鄂圖曼也曾建立了包攝歐、亞、非三個大陸的大帝國,但只限於地中海周圍,而不能到達東亞。

而亞投行是以一帶一路為路徑,以經濟而非軍事手段,嘗試完成太平洋西岸到大西洋東岸的這個歐亞非、但主要是歐亞的連通與同盟。
這場激情劇目中,最生動的一幕,就發生在英德法義的集體轉向的三月中旬,那是歐洲最嬌貴的資本貴族對中國遞送的秋波,恍如回到十七世紀路易十四從凡爾賽宮寄出信簡給康熙大帝的輝煌歲月。

攤開世界地圖即可一目瞭然,「亞投行激情」絕不是一個以國家對抗、或是霸權爭奪為特徵的事件,而是一種「中心」的飄移,它是以「大陸」作為單元,是亞歐舊大陸要向北美新大陸爭回世界原點、是世界島對美洲島的主權宣言。那是歐亞間幾千年迤邐而下,卻中斷了一個多世紀未償的往事,需要接續,美洲靠著海洋主宰了過去的那百餘年,歐亞準備從陸地上索回。
亞投行的競爭對象,其實是TPP,是亞歐非三陸塊VS南北美加太平洋,西太平洋是兩者對峙的邊界,台灣必須讀懂這一幕戲,才知道如何投入這一新的歷史波濤。
------

一帶一路政治經濟學 世紀大博弈
2015-03-24 經濟日報社論
中、美兩大強權在亞投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AIIB)的博弈日趨白熱化。作為G7成員之一、世界最老牌資本主義國及美國的鐵桿盟友英國,表態加入亞投行之後,德、法、義立即宣布跟進,作為亞投行區內大國的韓國與澳洲也已積極表態,日本則陷於天人交戰、忸怩難決的窘境之中。至此,美國卯盡全力,干擾各國加入中國倡建的亞投行的努力可謂全面潰敗,這一役,或許也可能是中美世紀大博弈雙方氣勢消長的關鍵轉捩點。
如何觀察解讀這個仍在持續發展中、卻深具大歷史、大戰略涵義的國際現象?不妨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首先,是微觀的角度。以英國為首的美國盟友,與其說是義無反顧,不如說是利無反顧地紛紛加入亞投行,自然是因為利之所在,難以抗拒。利,來自於潛在的、龐大的需求。中國推算自2010年至2020年間,亞洲每年基礎設施投資需7,760億美元,而美日主導的亞洲開發銀行每年僅能提供130億美元新增貸款,換言之,每年存在7,630億美元的資金缺口。初始規模1,000億美元,原則不設上限的亞投行,當然可以從各筆投、融資項目中取得合理的回報,這只是其一。

亞投行的會員國當然有更多的機會,在日後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中,得到輸出技術、承建工程、銷售商品、進行衍生性投資等巨大經濟利益。據了解,中國將在近期舉行的博鰲亞洲論壇中發布一帶一路實施方案,包括詳細的重大工程項目清單,內容是未來幾年將要簽約、動工的,涉及鐵路、公路、橋樑、能源、資訊、產業園區在內總計數百項的重大工程。可以想見,對一些大國而言,經濟之外,不能不動心的還有政治、外交,甚至軍事、戰略的各種利益。

其次,是宏觀的角度。自2008年世紀金融海嘯爆發以來,全球經濟表現平庸,是一種新常態。一些著名經濟學家如美國前財長桑默斯認為,全球經濟或已進入「長期停滯」時期,增長乏力,長期疲弱,根本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這又與當前普遍存在於各國的貧富差距惡化及年齡結構老化有關,也因此,各國央行一再採取寬鬆貨幣政策均未見其效。換言之,當前全球經濟最大的難題是需求不足,最大的困擾是資金過剩。在這樣的形勢下,一帶一路所浮現出來龐大的亞洲基礎設施需求,成了全球經濟的新希望。以一帶一路作為載體的亞投行,又如何能不成為各方趨之若鶩的目標。

再其次,是更宏觀的角度,那就是所謂「世界島」的概念。亞投行跟一帶一路有關,一帶一路又跟世界島有關,世界島又是什麼?島,當然就是一個四面被水包圍的陸地。世界最大的島因此不是格陵蘭,也不是澳大利亞,而是整塊連在一起的歐、亞、非大陸。這個最早在1902年被英國戰略家麥金德在英國皇家地理學會發表的名詞,100年來只是一個純理論的概念。
麥金德指出,地球上的陸地核心,是由亞歐非三大洲組合的「世界島」,古代由於交通運輸條件落後,這片心臟地帶不可能由單一強權控制,無論政權如何擴張,均從未實現;但20世紀初鐵路的出現將改變此一態勢,「當亞歐大陸被密集的鐵路網覆蓋時,一個強大的大陸國家將主宰這片廣袤土地。」

麥金德看到只是鐵路,所以他提出的世界島始終只停留在純理論的概念;他也許沒預見到高鐵,但他似乎已隱然看到了一帶一路。100年後的21世紀,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已經出現,由中國倡議主導的陸上及海上絲綢之路也將通過亞投行的積極運作逐步實現。終於,世界島將不再只是個純理論而是一個21世紀的新現實了。這將如何影響及改變未來全球的權力格局呢,自然值得高度關注。
這即是《一帶一路政治經濟學》,它正在譜寫新世紀的人類歷史。

----------------
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中國正在重繪全球地圖
2015-06-03 經濟日報 社論

中國大陸總理李克強訪南美,最引人關注的就是與巴西、秘魯共同簽署「兩洋鐵路」可行性基礎研究計畫。「兩洋鐵路」構想由中國領導人提出,連接巴西與秘魯,橫跨南美洲大陸,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全長5,000公里。巴西總統羅塞芙表示「巴方將邀請中國公司參加工程建設」。

這不是中國修建的第一條兩洋鐵路。更早一條是橫跨非洲、連結印度洋與大西洋的兩洋鐵路,現已通車營運。非洲兩洋鐵路分兩階段興建,第一段是上世紀70年代,中國為坦尚尼亞及贊比亞兩國修建的坦贊鐵路;新一段是由贊比亞到安哥拉,全長1,344公里,主要在安哥拉的本哥拉鐵路。本世紀初,安哥拉啟動本哥拉鐵路招標,參與競標者有美、俄等四國,均因報價高出中國公司三到五倍而落選。

理論上,應還有第三條「兩洋鐵路」,連絡的是太平洋與印度洋;但準確的說法,第三條應該是「三洋」鐵路,即是中國正在號召發動的「一帶一路」中的亞、歐、非高鐵網大計畫,連結的是太平洋、印度洋跟大西洋。

中國這三組:一、已建成;二、將開工;三、擘劃中的跨洋鐵路大建設,意謂著中國正在重繪全球地圖,展示了全球化的一種另類方式:「中國方程式」。

中國除了參與推動「全球化1.0」,還另闢蹊徑,以另類方式打通排除另類的全球化障礙,即不是人為的障礙而是自然的、地理上的障礙。如以任督二脈為喻,則全球化的「1.0」與「2.0」打通的,分別是全球化的任脈與督脈。中國在非洲的兩洋鐵路、在拉丁美洲的兩洋鐵路,及覆蓋於亞、歐、非三大陸上的「一帶一路」三洋鐵路,都屬打通全球化「督脈」的「2.0」。

打通「督脈」的「全球化2.0」不只是鐵路,還可以是運河。中國去年底在尼加拉瓜動工開鑿的尼加拉瓜運河,與上世紀的巴拿馬運河一樣,都是聯通兩洋(太平洋與大西洋)的大運河。最近盛傳已簽署協議的泰國克拉運河,則是聯通太平洋與印度洋間的兩洋運河。稍早還有傳聞,由於蘇伊士運河面臨了太窄、太淺的困境,相關國家打算開鑿一條與原運河基本平行、卻更寬更深的新運河,以更方便地聯絡印度洋與大西洋(通過地中海),如傳聞屬實,很大機會亦跟中國有關。


如此一來,全球五大洲、三大洋,將可因中國倡導的「一帶一路」及三條兩洋鐵路、三條兩洋運河的興建與開鑿,獲得全面的暢通,自然及地理的障礙不再是阻礙,這即是在「全球化1.0」(打通任脈)之外的「全球化2.0」(打通督脈)。於是,同時打通任督二脈,就是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新世紀的全球地圖亦將因全球化的「中國方程式」而重繪。

--------
1976 年, 李光耀訪問中國的晚宴上,鄧小平盛情邀請李光耀日後再來中國訪問。李光耀謝過,說,等中國從文化大革命中恢復過來他就來。鄧小平說那需要很長時間。李光耀 表示異議:你們真要追上來,甚至會比新加坡做得更好,根本不會有問題;怎麼說我們都不過只是福建、廣東等地目不識丁、沒有田地的農民的後裔,你們有的卻儘 是留守中原的達官顯宦、文人學士的後代。鄧小平聽後沉默不語。

台灣所謂本省人按照記載大多是在大陸『不容于鄉里』之人,講難聽些就是雞鳴狗盜之徒。事實也證明,所謂本省人在治理能力上無能,民主政治也掩蓋不了他們在殺戮原住民和客家人的暴力本性。台大朱雲漢院士講,中國大陸只不過是在恢復他世界強國的歷史地位而已。朱教授沒有講明,台灣只不過是恢復他在歷史上邊陲小島的角色。

朱雲漢指出,觀察大陸應以千百年的「大歷史觀」才能看清,認為大陸的崛起可和工業革命、法國大革命、蘇共十月革命、美國廿世紀初崛起等四個歷史事件等量齊觀。他提到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創造了許多「甲午驚奇」,如推出亞太自貿區倡議、與美國達成允諾改善氣候變化的歷史性協議、「一帶一路」等國家大戰略,大陸已恢復東亞地位,美國的霸權搖搖欲墜。

朱雲漢院士在兩岸政策菁英高階研習班的演講,非常精彩,非常值得朝野政黨領袖與社會各界深思。朱院士先說明中國興起的事實,特別是去年發生的習近平的八項甲午驚奇,讓中國在國際的大國地位更加穩固與確立,快速恢復中國到乾隆時期的世界強權地位,整個世界格局與圖像都產生劇變。

習近平的八大甲午驚奇包括:
1. 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2. 金磚開發銀行架構確立,總部設於上海
3.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正式啟動
4. APEC成員國就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達成共識
5. 習歐高峰會達成氣候變化歷史性協議
6. 上海合作組織通過接納新會員程序
7.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金額首度超越引進外資
8. 成立絲路基金,全面啟動「一路一帶」大戰略

其次,朱院士描述中國的奇蹟持續發生,而且締造史無前例的奇蹟:
1. 人類歷史上最快速的持續經濟增長
2. 人類歷史上最大範圍的工業化
3. 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消滅貧窮
4. 最快的國際分工越級式晉升
5. 最快速融入全球經濟:躍升第一大出口國
6. 開發中國家最大資金吸磁效應
7. 直接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通訊與基礎建設
8. 三十年躍升為拉動世界經濟復甦火車頭

朱院士總結,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歷史巨變:
1. 我們正在見證一場數百年不遇的歷史巨變
2. 中國再興與非西方世界全面崛起給世界帶來翻天覆地的影響
3. 絕大多數國家熟悉的歷史座標正在消失,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全球治理體制被迫轉型,我們習以為常的國際秩序正面臨重組
----

斯里蘭卡則因居於北印度洋的中央位置,其首都可倫坡不僅在2014年,成為中國海軍潛艦與軍艦在印度洋的造訪對象之一,斯里蘭卡政府更在今年初宣布,將把漢班托塔港的80%股份,以及約150平方公里(37100英畝)的土地,租予與中國國企「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為期99年,以換取中國減免該國的債務。
===>
看來這是一帶一路另一個大戰略:利用這些國家基礎建設欠給中國的債務.換取中國在海外建立港口軍事據點!


"一名匿名印度退休官員說,中國大陸現在的許多戰略都仿效美國二戰後崛起的作法...."
---
印度強烈拒絕「一帶一路」,主要是包含在「一帶一路」內的「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讓印度無法容忍。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貝格雷(Gopal Baglay)在被問到印度拒絕派代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曾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接受忽視它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計畫。」

不過,上述並非印度拒絕參與「一帶一路」的主要理由。

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早有自己清晰的周邊戰略計畫,提出包括香料之路計畫和季風計畫,被視為是印度版的「一帶一路」計畫。

其中,香料之路計畫是印度歷史上與亞洲、歐洲31個國家和地區間進行的貿易路線,印度這項計畫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計畫類似,都是希望藉著歷史上緊密的貿易連結,促進印度與這31國的貿易與經濟關係。

至於2014年9月提出的季風計畫,則根據古印度水手藉著季風航行,在印度洋周邊國家到阿拉伯半島及東非進行貿易,莫迪希望在上述範圍內尋求與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模里西斯等印度洋國家、東南亞國家強化經貿合作,推動航行自由。

因此,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除入侵印度視為經濟命脈的印度洋,更與印度上述兩個戰略計畫競爭。

此外,印度反對「一帶一路」還有更重要的關鍵,那就是這項計畫透明度不高,且中國大陸意圖藉著「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等援助和貸款,擴大區域影響力,左右小國外交政策。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曾在記者會上公開說過關鍵的一段話,跨國連結倡議必須基於普世認可的國際規範,良善的治理、法治、公開和透明等原則,這類計畫應避免讓整個群體的未來面臨嚴重財政負擔。

斯里蘭卡就是印度提出疑慮的最佳例證。

中國大陸過去10年透過所謂基礎建設等援助貸款,讓斯里蘭卡欠下80億美元,使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斯里蘭卡最大債權國,且斯國基礎建設有7成仰賴中國大陸貸款和援助。

因斯里蘭卡無法償還貸款,被迫把赫班托達港(Hambantota port)與附近1500公頃土地租給中國大陸企業,為期99年,讓斯里蘭卡某種程度受到中國大陸的控制。

另一個例子則是緬甸。中國大陸從國際孤立緬甸時持續向緬甸投資且提供援助,緬甸政府現在驚覺許多方面遭中國大陸控制,正試圖引進更多外國投資,希望擺脫中國大陸的控制與影響力。

因此,萬一中國大陸透過上述相同模式,以「一帶一路」擴大滲透印度洋國家,印度認為這將影響到印度的國際戰略與經濟安全。

一名匿名印度退休官員說,中國大陸現在的許多戰略都仿效美國二戰後崛起的作法,印度當年都不接受美國這種以經濟援助控制他國外交與內政的作法,何況會接受中國大陸現在的「複製品」?

為對抗中國大陸上述戰略,印度正與日本合作推動「自由走廊」,希望透過日本的經濟與技術力,一起在「一帶一路」經過的國家強化對當地的基礎建設投資,抵銷中國大陸在當地的影響力。

----

"不用懷疑,韃靼中國復活了"?
徐宗懋這句話只說對一半
一帶=陸上絲綢之路=漢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大多是北方民族
但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專指明朝鄭和下西洋....這可是專指漢人中國大航海時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4000598-260109

"綠營對八田與一所代表的大日本帝國功業感激涕零,或像林佳龍者對被日本統治有「光榮感」。因此只要綠色執政真正看清了世道已變,必會加快腳步,快速跟上形勢...."
這句話完全贊同!
說穿了.台灣人就是畏威不懷德.崇拜強者
之前看過某獨派皇民對日本殖民屠殺40萬台人做辯護:
"台灣人剛開始不曉得日本人是來教台灣人進化文明謀幸福的.所以反抗.因此日本人才會報復....等台灣人發現日本人帶來現代文明和建設.自然會感謝日本殖民...."
原意大致如此.看完這段留言我快昏倒
台灣問題不僅僅是台獨分離主義.媚日亂象也已經病入膏肓. 南部一大堆人想當日本人.一天不舔日本人的屁眼就渾身不舒服. 矯枉必須過正.這些亂象不武統不一國一制不足以矯正.武桶後老共必須好好整頓.推倒重來砍掉重練.
10年內武統台灣.全台大整頓大清洗推倒重來砍掉重練.把媚日蝗民跟台獨清洗乾淨.全面掌控並改造教育文化新聞媒體社會.讓台灣人清楚自已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
台灣非常的崇拜美日,以台灣人的個性只有看到美日被中國擊敗,才會死心的服了。

甲午戰爭後.日本在接收台灣前.台灣人可是對日本痛恨到了幾點.仇日反日....寧死也不做日本人
但在殺了40萬人後.日本殖民後期.台灣人變得愛日本母國愛的不得了.許多人還以當日本皇民為榮..甚至70年後的今天還有許多台灣人懷念日本殖民...
中共是有學習反省能力的政黨.這些歷史.老共了然於心.在對台讓利8年只是讓台灣人變得更仇中更獨更媚日後.土共接下來會怎麼做?
----
馬志翔拍《KANO》幾乎是邊拍邊哭,令他掉淚的橋段不勝枚舉,「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嘉南大圳開通時,順哥(游安順)捧起圳溝水的戲,我是邊剪接邊掉淚。」
-----
中共應該好好學學當年日本殖民台灣的方法治理台灣
如何在屠殺40萬人後還讓後代子孫對當年殖民懷念不已感恩戴德到痛哭流涕

想想台灣菁英蔣渭水的名言,以台灣的民性,你沒有殺人,何以立威?若是大開殺戒,則人心歸順,辜寬敏會打著五星紅旗迎接解放軍,就像他爸爸一百一十年前打開台北城門歡迎日本皇軍進城一樣。這是不能否認的台灣歷史。

台灣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打不成器,怎麼可能沒有挨打就服你?和平統一以後從此不得安寧,任何民生問題都可以耍賴歸咎大陸,一大堆人三天兩頭跑到美國國會去告洋狀。大陸不能怪他們,這些人沒挨過打為什麼要做中國人?他們心中不服,他們寧願做曾經痛打他們的日本人。

中國強了兩千年,一個晃神就被打趴,差點亡國滅種,教訓代價太大,中國知道不能再犯同樣錯誤了,尤其是東鄰日本野心不滅,中國也知道絕不能再給他們翻身的任何機會
" 日本現代化成就的確很高,然而在總體實力上已經被中國超越,並且永遠不可能再走在中國的前面。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後的2200年裡,只有在近代不到150年的時間總體實力落後於日本,日本等待了2000年才有機會領先中國100多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日本現在科技和經濟總量都落後中國, 日本民族文化和環境先天的缺陷,注定了其能達到的上限遠遠低於中國。

中國現在重新超過日本,回到自己該有的地位,該有的自信要有。

除非中國再來一次滿清入關,被落後文明統治300年,否則日本下一次超過中國,也許要1000年,也許要1萬年,也許永遠看不到了。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103095688

 回應文章

加藤鷹騷手弄汁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7/05/22 21:36
斯里蘭卡則因居於北印度洋的中央位置,其首都可倫坡不僅在2014年,成為中國海軍潛艦與軍艦在印度洋的造訪對象之一,斯里蘭卡政府更在今年初宣布,將把漢班托塔港的80%股份,以及約150平方公里(37100英畝)的土地,租予與中國國企「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為期99年,以換取中國減免該國的債務。
===>看來這是一帶一路另一個大戰略:利用這些國家基礎建設欠給中國的債務.換取中國在海外建立港口軍事據點!
最新一期《時代》雜誌以「中國世紀」為封面故事,指出中國已經成為新超強,正處於新王朝的開端
沉睡的巨龍甦醒了 中國崛起撼動世界 歌唱偶們親愛滴祖國從今走向民主繁榮富強 中國新超強美國難制衡
拿破崙:「中國是頭睡獅,一旦驚醒將震動全世界!」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7-05-24 11:27 回覆:
"不用懷疑,韃靼中國復活了"?
徐宗懋這句話只說對一半
一帶=陸上絲綢之路=漢武帝+唐太宗+忽必烈...大多是北方民族
但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專指明朝鄭和下西洋....這可是專指漢人中國大航海時代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524000598-260109

"綠營對八田與一所代表的大日本帝國功業感激涕零,或像林佳龍者對被日本統治有「光榮感」。因此只要綠色執政真正看清了世道已變,必會加快腳步,快速跟上形勢...."
這句話完全贊同!
說穿了.台灣人就是畏威不懷德.崇拜強者
之前看過某獨派皇民對日本殖民屠殺40萬台人做辯護:
"台灣人剛開始不曉得日本人是來教台灣人進化文明謀幸福的.所以反抗.因此日本人才會報復....等台灣人發現日本人帶來現代文明和建設.自然會感謝日本殖民...."
原意大致如此.看完這段留言我快昏倒
台灣問題不僅僅是台獨分離主義.媚日亂象也已經病入膏肓. 南部一大堆人想當日本人.一天不舔日本人的屁眼就渾身不舒服. 矯枉必須過正.這些亂象不武統不一國一制不足以矯正.武桶後老共必須好好整頓.推倒重來砍掉重練.
10年內武統台灣.全台大整頓大清洗推倒重來砍掉重練.把媚日蝗民跟台獨清洗乾淨.全面掌控並改造教育文化新聞媒體社會.讓台灣人清楚自已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
台灣非常的崇拜美日,以台灣人的個性只有看到美日被中國擊敗,才會死心的服了。

甲午戰爭後.日本在接收台灣前.台灣人可是對日本痛恨到了幾點.仇日反日....寧死也不做日本人
但在殺了40萬人後.日本殖民後期.台灣人變得愛日本母國愛的不得了.許多人還以當日本皇民為榮..甚至70年後的今天還有許多台灣人懷念日本殖民...
中共是有學習反省能力的政黨.這些歷史.老共了然於心.在對台讓利8年只是讓台灣人變得更仇中更獨更媚日後.土共接下來會怎麼做?
----
馬志翔拍《KANO》幾乎是邊拍邊哭,令他掉淚的橋段不勝枚舉,「能感動自己,才能感動觀眾。嘉南大圳開通時,順哥(游安順)捧起圳溝水的戲,我是邊剪接邊掉淚。」
-----
中共應該好好學學當年日本殖民台灣的方法治理台灣
如何在屠殺40萬人後還讓後代子孫對當年殖民懷念不已感恩戴德到痛哭流涕

想想台灣菁英蔣渭水的名言,以台灣的民性,你沒有殺人,何以立威?若是大開殺戒,則人心歸順,辜寬敏會打著五星紅旗迎接解放軍,就像他爸爸一百一十年前打開台北城門歡迎日本皇軍進城一樣。這是不能否認的台灣歷史。

台灣人都有一個毛病,就是不打不成器,怎麼可能沒有挨打就服你?和平統一以後從此不得安寧,任何民生問題都可以耍賴歸咎大陸,一大堆人三天兩頭跑到美國國會去告洋狀。大陸不能怪他們,這些人沒挨過打為什麼要做中國人?他們心中不服,他們寧願做曾經痛打他們的日本人。

中國強了兩千年,一個晃神就被打趴,差點亡國滅種,教訓代價太大,中國知道不能再犯同樣錯誤了,尤其是東鄰日本野心不滅,中國也知道絕不能再給他們翻身的任何機會
" 日本現代化成就的確很高,然而在總體實力上已經被中國超越,並且永遠不可能再走在中國的前面。 中國自公元前221年由秦始皇統一後的2200年裡,只有在近代不到150年的時間總體實力落後於日本,日本等待了2000年才有機會領先中國100多年,具有高度的偶然性。

日本現在科技和經濟總量都落後中國, 日本民族文化和環境先天的缺陷,注定了其能達到的上限遠遠低於中國。

中國現在重新超過日本,回到自己該有的地位,該有的自信要有。

除非中國再來一次滿清入關,被落後文明統治300年,否則日本下一次超過中國,也許要1000年,也許要1萬年,也許永遠看不到了。 "
加藤鷹騷手弄汁(kellygun20000) 於 2017-05-24 22:32 回覆:
"一名匿名印度退休官員說,中國大陸現在的許多戰略都仿效美國二戰後崛起的作法...."
---
印度強烈拒絕「一帶一路」,主要是包含在「一帶一路」內的「中巴經濟走廊」,穿越印度聲稱擁有主權的巴基斯坦控制克什米爾,讓印度無法容忍。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貝格雷(Gopal Baglay)在被問到印度拒絕派代表出席「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時曾說,「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接受忽視它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的計畫。」

不過,上述並非印度拒絕參與「一帶一路」的主要理由。

印度總理莫迪上台後,早有自己清晰的周邊戰略計畫,提出包括香料之路計畫和季風計畫,被視為是印度版的「一帶一路」計畫。

其中,香料之路計畫是印度歷史上與亞洲、歐洲31個國家和地區間進行的貿易路線,印度這項計畫與中國大陸「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計畫類似,都是希望藉著歷史上緊密的貿易連結,促進印度與這31國的貿易與經濟關係。

至於2014年9月提出的季風計畫,則根據古印度水手藉著季風航行,在印度洋周邊國家到阿拉伯半島及東非進行貿易,莫迪希望在上述範圍內尋求與印度次大陸、斯里蘭卡、模里西斯等印度洋國家、東南亞國家強化經貿合作,推動航行自由。

因此,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除入侵印度視為經濟命脈的印度洋,更與印度上述兩個戰略計畫競爭。

此外,印度反對「一帶一路」還有更重要的關鍵,那就是這項計畫透明度不高,且中國大陸意圖藉著「一帶一路」的基礎建設等援助和貸款,擴大區域影響力,左右小國外交政策。

印度外交部發言人曾在記者會上公開說過關鍵的一段話,跨國連結倡議必須基於普世認可的國際規範,良善的治理、法治、公開和透明等原則,這類計畫應避免讓整個群體的未來面臨嚴重財政負擔。

斯里蘭卡就是印度提出疑慮的最佳例證。

中國大陸過去10年透過所謂基礎建設等援助貸款,讓斯里蘭卡欠下80億美元,使中國大陸取代日本成為斯里蘭卡最大債權國,且斯國基礎建設有7成仰賴中國大陸貸款和援助。

因斯里蘭卡無法償還貸款,被迫把赫班托達港(Hambantota port)與附近1500公頃土地租給中國大陸企業,為期99年,讓斯里蘭卡某種程度受到中國大陸的控制。

另一個例子則是緬甸。中國大陸從國際孤立緬甸時持續向緬甸投資且提供援助,緬甸政府現在驚覺許多方面遭中國大陸控制,正試圖引進更多外國投資,希望擺脫中國大陸的控制與影響力。

因此,萬一中國大陸透過上述相同模式,以「一帶一路」擴大滲透印度洋國家,印度認為這將影響到印度的國際戰略與經濟安全。

一名匿名印度退休官員說,中國大陸現在的許多戰略都仿效美國二戰後崛起的作法,印度當年都不接受美國這種以經濟援助控制他國外交與內政的作法,何況會接受中國大陸現在的「複製品」?

為對抗中國大陸上述戰略,印度正與日本合作推動「自由走廊」,希望透過日本的經濟與技術力,一起在「一帶一路」經過的國家強化對當地的基礎建設投資,抵銷中國大陸在當地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