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中國模式受到國際肯定 英媒:中國治理體制非常成功 值得全世界學習
2017/05/25 10:08:35瀏覽904|回應0|推薦1
中國模式受到國際肯定 英媒:中國治理體制非常成功 值得全世界學習

台灣人一方面很滿意自己的民主制度,但另一方面很不滿意這個民主制度所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這實在是很明顯的矛盾
台灣民主化20年.自己都快被民主給玩死了.經濟衰敗.城建停滯.族群撕裂.藍綠對立.社會混亂...
竟然還有一些華獨獨台派還一天到晚呼籲中共要早日民主化?這是要挖洞給對方跳害人嗎?
甚至郝吳都喊出對方實行三民主義.我們才會考慮談統一?自我感覺良好?
問題是對岸看到台灣民主化後的慘狀.嚇都嚇死了.哪還敢民主化?
-
每次立院打架.大陸的中央電視台必定強力放送.然後給民眾洗腦說台灣就是學西方民主才會整天打架.
中共喜歡拿台灣民主亂象恐嚇人民實施民主的下場.而許多人也信這一套.結果惡性循環.台灣更不想統繼續吵統獨.大陸更不想民主....
台灣不論藍綠都希望中共民主化.偏偏台灣為民主立下最壞的示範

專制中國蓋1條千里高鐵只要4年 民主台灣捷運機場線新莊線10幾年還沒蓋好
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台灣看到的還是罵馬英九,罵經濟不景氣,看不到有太多的進步,我越來越覺得台灣的民主很有問題....
台灣老想用民主自由影響大陸,「民粹社會不足以撼動中國大陸」,撼動中國大陸要有真正的社會建設,如果只有2300萬人民的台灣,在立院為了法案,就可大打出手,少數撂倒多數;那大陸13億人口也玩民粹政治的話,將變成軍閥割據。

近日出現一段名為《領導人是怎樣煉成的》的動漫短片,引起熱議。
該段被認為「尺度很大」的5分多鐘短片中, 習近平 以卡通形像出現,以他的晉升之路為例介紹了中國領導人的選拔過程,同時與英美等國的領­導人產生機制作出對比。
下為影片正確網址.強烈建議大家好好看一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iLUcE_2FSk
中国信心:中国的制度优越性远超欧美 我们要有自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xaGAKNhx9g
在影片16:02 處提到:中國領導人要晉身政治局常委.至少要當過2省(或直轄市)的委書記.治理過一億以上人口.以習近平為例.他當過福建浙江上海的省(市)委書記.治理過1億2千萬人.將近印度的經濟總量.又加上5年的中央歷練熟悉接班業務才當上領導人.所以中國這政治選才制度是全世界最有競爭力!

大陸是一個『開明專制』的政權,雖然不民主,可是他高度尊重專業意見,依照學者與專家的意見來進行施政,對比台灣,雖然有民主的外衣,可是政府的施政卻不按照專業意見,一切以民粹為依歸,這樣的型式又有比較好嗎?這樣的台灣與這樣的民主是否還有希望?

回到台灣,打開熟悉的台灣電視節目,就是一堆名嘴、民代在彼此叫駡。台灣現在民粹當道、理性消失,長期下來,台灣一定落後於大陸。

一邊是專家治國,一邊是民粹治國,大陸雖然暫時落後,可是我已經看到兩岸的對比與差距了。

李光耀反對兩黨制 認為會導致平庸

李光耀表示,如果新加坡最終決定走向兩黨制,勢將注定平庸,失去光芒,淪為1顆黯淡的小紅點,如果新加坡真的走上這條路,「我會感到十分惋惜」。

他憂慮年輕人最終可能還不只是政治上的競爭,而是「全面的兩黨制」。雖然年輕人有選擇的權利,但仍希望年輕人不要輕率做決定,而應「考慮後果、衡權得失」。

李光耀在書中也點出兩黨制的最大問題,勢將導致最優秀的人才不會選擇從政,參選必須冒很大風險,競選活動變得非常不文明,甚至卑鄙惡毒。

他表示,「要在每一屆大選中說服最優秀和最有承擔的人挺身而出參選,是艱鉅的任務。如果才幹超群、事業有成,何必為了參選而冒這麼大的風險?」

李光耀十分憂心現在新加坡年輕人要求政治開放,將撕裂社會使新加坡失去凝聚力無法進­步。 他表示在新加坡最容易贏得多數選票的方式,是告訴選民「我­們是華人,他們是印度人馬來人所以請投我一票」
你會不會覺得跟現在的台灣很像?

”規劃一片森林,讓樹木自由生長”這段話讓我感觸很深,我們的自由是以”我”為主,但人是自私的,也是狹隘的,有誰願意為了公眾的利益去犧牲自己的利益?但一個國家的建設跟規劃少不了會犧牲少數人的自由,此時該如何抉擇?
看台灣的高鐵跟大陸的高鐵花的金錢跟時間比較一下就知道,
我們花了太多成本在內鬥,在制衡,在討好,我們選出的民意代表首要政治正確,然後跑紅白帖跟拼選舉缺一不可,至於建設?
民眾有抗議再說吧...
反觀大陸,綠化減碳,太陽能運用,雲端技術的成效已經要把我們拋在腦後了,在我們還要捧著水電繳費單要到7-11繳費時,人家早已數位化一卡搞定了,當我們政府只能呼籲民眾節能減碳時,北京早已家家戶戶裝上太陽能板了,當我們兩黨還在煩惱五都選舉要派誰來制衡時,人家已經快完
成全世界最長的高速鐵路網了....
許多人嘲笑大陸人水準素質低落,但能再嘲笑幾年?人民素質的提昇靠的是教育金錢跟時間,大陸前兩項都有了,那時間呢?
台灣花了二三十年,大陸富起來到現在也才幾年?但我認識的一些新一代的大陸人教養談吐跟想法已不輸台灣人了,甚至在國際觀,在積極度上遠遠超越我們.面對這種狀況,沒有人為台灣感到憂心?還在大言不慚笑別人是專制國家,素質低落?
我生在台灣,衷心希望台灣能更好,但現在台灣人普遍對大陸的想法,讓我想起了”夜郎自大”的故事.

「中國模式」是獨裁、專制、極權政權和選舉式民主之外的另一種政權形式。
共產黨應該被視為是中國官僚系統的一部份,主要功能在於培育和選拔官僚幹部,但並不壟斷政治權力,因為對政治有興趣和抱負的人都可以加入共產黨(黨員數超過八千萬),經由黨內的競爭,爭取政治權力。
選舉式民主強調政黨之間的競爭,而中國政治強調同黨個人之間的競爭;選舉式民主接受沒有政治經歷的素人「空降」從政,只要能贏得選舉即可,而中國視政治為專業,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歷練升遷。

(馬丁•雅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名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沒落和新全球秩序的誕生》)
---
馬丁雅克: 西方要謙虛地向中國學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VkHEcz1R7c

Martin Jacques - Understand the rise of China
马丁·雅克:了解中国的崛起
在倫敦的TED Salon 的演講中,經濟學家馬丁‧賈克問道:“西方國家該如何解讀中國和其非凡的崛起?”這位"當中國統治世界" 的作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dX9auaTUrk


英專家:中國治理制度非常成功 世界必須學習

2014-10-27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10月24日文章,原題:應重新評估中國式治理制度
《當中國統治世界》作者馬丁•雅克日前為英國《金融時報》撰文,稱不能否認中國的治理制度在過去三十年中取得的成績,也不應將西式民主視為評判政權合法性的唯一標準。他同時提出,未來西方在治理方面的問題有可能比中國更嚴峻。
  馬丁•雅克認為,中國的治理制度三十多年來取得了非凡的成功。在這種制度下,中國進行了現代歷史上最偉大的經濟改革。
  馬丁•雅克稱,中國政府非常有能力,能夠以戰略眼光思考問題,與此同時也是務實和敢於嘗試的。這個政府讓中國人民生活水準快速上升,得到了群眾的廣泛支持。考慮到中國經濟仍在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準也還在不斷提高,中國政府的支持率上升的可能性將大於下降。

 馬丁•雅克說:“我們不應認為,民眾對這個政權的支持只會隨經濟增長的快慢而變化。在西方,民主制度是一個政權合法性的唯一來源幾乎已成為共識。這是錯誤的。中國政府的合法性根植於這個國家的歷史。政府和家庭,同為社會中最重要的兩種組織。在至少兩千年的時間裡,政府被視為中華文明的守衛者和化身。這就是中國政府合法性的主要來源。中國政府的一些其他特徵,比如重視賢能統治、政府能力以及關於國家與人民關係本質上具有家庭色彩的觀念,同樣是根深蒂固的。”
  馬丁•雅克認為,自1978年以來,中國政府經歷了重大而持續的改革,其規模遠遠超過美國或英國發生過的任何改革。我們很難想像,如果中國政府本身沒有經歷深刻的改革,它如何策劃推動如此大規模的經濟轉型。這一進程將持續下去,甚至或許會更加令人歎為觀止。
  馬丁•雅克說:“我們不應不屑地認為中國的治理制度是脆弱和不穩固的,我們必須理解這一制度——以過去三十年的標準來衡量,這一制度是非常成功的,世界將日益認識到,這個制度是他們必須學習的。迄今為止,人們認為,中國、而不是西方民主國家將面臨嚴重的治理問題。我們對西方民主制度的看法已嚴重脫離了歷史現實,我們將這種制度視為解決治理問題的某種永恆、理想的方案。然而,顯而易見的是,美國民主制度已日益變得失靈、短視、兩極化,容易受到既得利益集團(尤其是社會頂層那1%)的挾持。”
  馬丁•雅克稱,從歷史角度來看,有充分理由相信,西方民主國家將面臨艱難而不確定的未來。西方正在衰落,歐洲衰落得尤其快。

一些人預測,到2030年,中國經濟產出可能占到全球產出的三分之一,經濟規模達到美國的兩倍。到那時美國的實力將一落千丈。這勢必影響美國民眾對本國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的看法。

此外,鑒於有充分證據顯示近來美國和西歐許多民眾的生活水準停滯不前,未來會怎樣存在很大不確定性。

  崛起中的大國在國內的民意支持率往往會不斷上升,而衰落中的大國會遭遇民眾的不滿。我們不應低估這樣一種可能性,即西方在治理方面遇到的問題將比中國更嚴峻。(馬丁•雅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名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沒落和新全球秩序的誕生》)

中國模式受到國際肯定
十幾年前,國際上對中國的崛起還頗多懷疑,尤其不看好中國異於西方的政治體制,隨著中國的持續成長進步,近年越來越多的學者、智庫和政治人物改變態度,相信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並肯定中國模式的優越性,包括肯定中國的共產黨政治體制,讓我們看看這些外國人怎麼評斷中國模式。

著名的未來學研究者奈思比(John and Doris Naisbitt)在2009年出版「中國大趨勢」(China's Megatrends: The 8 Pillars Of A New Society),對於中國的政治體制是這麼說的:「中國共產黨持續主政的狀態,有利於人民生計。長期的策略性計劃能夠施行,不會受到西式民主的任期屆滿必須改選的干擾和中斷。中國沒有在政治對立抗爭中受到撕裂,也沒有因為突然改道轉向而減緩速度,而是從改革一開始就朝向共同目標前進。自上而下的策略,受到自下而上的支持和參與。」「中國…正在創造一個和西方現代民主相對立、適合中國歷史與社會的政治模式,就如同美國在兩百多年前,創造了適合其歷史與社會的一個模式。」

我們不要以為中國的治理體制脆弱不堪,而應認識到,按過去30年的標準,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制度,一種世界會日益承認且必須學習的制度.估計到2030年,中國可能佔到全球產出的1/3、美國經濟規模的兩倍。屆時,美國權力相比現在將黯然失色。這註定會影響美國人如何看待其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馬丁•雅克

----------
英媒:中國治理體制非常成功 值得全世界學習
  英國《金融時報》10月22日文章,原題:西方看中國經濟崛起目光短淺

西方有種根深蒂固的看法,認為中國的弱點在於政治制度。由於該國缺少西式民主,因而治理體系不可持久。然而,30多年來,中國的治理體系成效非凡,它主導了現代史上最大的經濟轉變。

  中國政府高度能幹、具有戰略性思考,同時不乏務實並敢於試驗。它促成了該國生活水準的快速提高,享有巨大的民眾支持。那種認為民眾支持早晚會消失的看法頗為牽強。相反,隨著經濟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及生活水準提高,看起來北京享有的支持或有增無減。

  但不要認為對北京的支持僅僅是由於經濟增長。認為民主是政府合法性唯一源泉的觀念在西方近乎是公理。這是錯的。中國國家的合法性深植于該國歷史。至少兩千年裡,國家一直被視為中華文明的維護者和化身,這是其合法性的關鍵來源。

  當國家運轉失靈時,中國也會倒楣,典型例子就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到1949年的屈辱世紀。中共在近幾十年裡取得的成就,就是在經歷了之前一個世紀的悲慘衰敗後,重塑了國家並恢復其在歷史上的主要特點——中樞地位、精英治國、合法性、能幹和高效。

  西方往往認為中國政府一成不變。這是因為我們真正看重的是能令中國步向西方模式的那種改革。實際上,自1978年以來,中國大規模的改革從未間斷,規模遠遠大於美英的任何改革。不可想像,若北京不是一直都在進行深刻改革,會主導如此巨大的經濟變革。這個進程還在繼續,今後幅度可能更大。

  我們不要以為中國的治理體制脆弱不堪,而應認識到,按過去30年的標準,它是一個非常成功的制度,一種世界會日益承認且必須學習的制度。

  迄今,有觀點認為中國而非西方民主將面臨長期治理問題。我們視西方民主為某種永恒和理想的問題解決方案。但西方正在走下坡路,歐洲顯然如此,美國民主變得越來越失靈。估計到2030年,中國可能佔到全球產出的1/3、美國經濟規模的兩倍。屆時,美國權力相比現在將黯然失色。這註定會影響美國人如何看待其政治精英和政治制度。

  新興國家往往享有不斷加強的國內支援,衰落國家則引發國民的不滿。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西方的治理問題比中國的更嚴重。
(馬丁•雅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亞洲研究中心教授 名著有《當中國統治世界:西方世界的沒落和新全球秩序的誕生》)


中國共產黨打破了民主世界在經濟發展方面的壟斷。哈佛大學前校長薩默斯(Larry Summers)觀察到,美國每3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而中國過去30年間每10年生活水平翻一番。中國的精英階層認為,他們的模式——共產黨緊密控制,以及穩定地選賢任能——比民主效率更高,更能避免僵局。中國領導人每十年左右換一屆,按照完成施政目標的能力選拔幹部。
(開明專制集體領導)

批評者們譴責政府用各種措施控制民意,無論是關押異議者或審查網絡言論。他們批得沒錯。不過,中國政府嚴密控制的決心反過來也證明了對民意的關切。同時,中國領導人有能力處理國家建設方面的重大問題,而這些問題可能困擾民主國家數十年。例如,中國僅用了兩年時間就實現2.4億農民享受養老保險——這要比美國公共養老保險體系的總人口多得多。

許多中國人願意在經濟發展的前提下忍受現行體制。2013年皮尤全球態度調查(Pew Survey of Global Attitudes)顯示,85%的中國人對本國發展方向“十分滿意”,而在美國這一數字僅為31%.....美國仍有大約4650萬民眾活在貧窮線底下,幾占美國總人口數的15%。更可怕的是,僅僅去年一年,還是有將近4800萬的民眾必須仰賴「糧食券」度日,創下1969年以來的新高紀錄。這就不說美國各州的基建荒廢、第四大城底特律宣告破產,乃至聯邦政府一度發不出薪水,只得關門的悲涼景況了。

如果說,民主政治真是那麼美好,何以今天美國人的平均生活質量依然宛如18世紀,貧富懸殊更甚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羅馬時代?是的,美國人當然擁有最現代化科技設備,最尖端資訊軟實力,但這一切並沒有讓他們的人民變得更富裕。這就道出一項再明確不過的訊息,我們所觀賞的好萊塢電影,所看到的美國新聞,以及華爾街股市,十有九成九都是「虛空的虛空」。

然則,這一民主幻象,早在2009年,英國國家廣播公司針對國際所做民調即指出,西方有將近半數民眾紛紛質疑民主政治的可行性,甚至要求檢討資本主義。即便今年元月蓋洛普調查報告,全美民眾普遍厭惡政治和黨爭,其中聲稱支持民主黨的受訪者,僅居31%,較2008年下滑5%,而共和黨更是創下新低,只得到25%的支持度。

由此可知,傳統政黨輪替已不可能滿足人心思變,畢竟從兩顆爛蘋果選出來的,還是爛蘋果。新世代的美國人終究認清,如今的政黨政治已淪為民主鴉片,而販賣此一鴉片的,正是躲在背後的資本家與豪門權貴,即便歐巴馬如何高喊Change,有心改變,終究撼動不了「財閥治國」的鐵打板塊。


成龍說台灣民主是個"笑話".我認為都太客氣.
在我來看.台灣的民主不但是"兒戲".還是個"鬧劇"
柯文哲這輩子當了幾十年的醫生.從早到晚待在醫院裡"嗡嗡嗡".一下子就要變成中華民國首都市長.有點腦子的人都知道不可能做好
而蔡英文從未有地方行政經驗.沉潛這8年也沒有擔任過任何公職.馬上又要領導這個國家.有可能做好嗎?
台灣人一方面很滿意自己的民主制度,但另一方面很不滿意這個民主制度所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這實在是很明顯的矛盾
--
台灣是在"選"領導人.大陸是在"培養"領導人
民粹政治VS專家政治
中共他們雖然是一黨專政.但對於人才的選拔有層層的審核評鑑篩選機制.基本上能當上領導人都是經過地方幾十年行政的歷練千錘百鍊絕對是菁英中的菁英.像台灣這樣當過一年悠遊卡公司董事長就要選首都市長或是當醫生幾十年後突然當首都市長的荒謬情景絕對不可能在對岸發生.

前陣子南部追打警察的議員.學歷只有國中畢業.這就是台灣民主笑話
黃勝賢
年齡:48歲
現職:雲林縣議員
家庭:妻陳意如現任北港鎮民代表,育有3男1女
學歷:國中畢業
雲林縣新科議員黃勝賢上月初當選才第3天,就因喝醉酒搭計程車和運將口角,被載到北港派出所,他不但毆傷運將,辱罵警員:「幹恁娘!龜兒子!」還邊飆罵邊拿瓶裝水砸向蒐證的女警,甚至追打警察,大鬧警所。警方事後卻噤若寒蟬,個個封口,不敢承認受辱;
-------------

法務部並曾於1996年做過統計,當時全台858名縣市議員中,有286人具有黑道背景,比例超過3分之1;有前科背景的議長、副議長也成為重要的輔選支柱,於是乎黑白結盟,利益勾結,沆瀣一氣,遇有衝突則暴力相向,地方政局因此更加不堪聞問。

議會系統充斥一堆牛鬼蛇神.根據統計:台灣地方議員有相當比例有前科或黑底.可說是黑金糾葛嚴重.國民黨如果還是硬要找這些人地方派系利益集團來選地方諸侯.那就是飲鴆止渴自尋死路.

舉苗栗為例,苗栗縣議會23年來沒有刪除一毛錢,看得出來議會本身也有問題。過去以來,外界都視為理所當然,也認為地方議會黑金橫行,民眾毫無辦法。
地方首長施政時,若議會不配合,施政難行;但若一味迎合地方議員需求,進而通過預算,反而衍生出黑金政治及利益分贓,讓政府產生不必要的支出,這是地方財政債臺高築的其中原因。

台灣的民主矛盾
當中國的人民生活水準逐漸追近台灣,台灣人現在剩下覺得最值得驕傲的就是台灣的民主制度了,台灣是少數幾乎沒有經過流血,就從所謂威權體制轉為選舉式民主的國家,歷次選舉雖偶有小風波,但是大體上非常祥和,勝選者依法取得政權,而敗選者都能接受選民的抉擇,和平交出政權,台灣因此被國際民主人士譽為民主典範,很多台灣人也以此為傲,但是台灣的民主真是那麼好嗎?

台灣在李登輝完成民主轉型以後,所選出的兩任總統,陳水扁因貪污和洗錢被判入獄服刑,而馬英九的民調支持度只有百分之十幾,為什麼我們的民主所選出的總統都那麼差?不只如此,其實根據多年的民調,大部份人對於立法委員、縣市議員等經由選舉產生的各級民意代表評價都很低,通常低於非選舉出身的政府官員,雖然後者的滿意度一般也不高。

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藉以挑選優秀的政治人物來領導國家,使國家不斷進步,台灣人一方面很滿意自己的民主制度,但另一方面很不滿意這個民主制度所挑選出來的政治人物,這實在是很明顯的矛盾,好的政治制度應該能挑選出好的政治人物來領導國家,不能挑選出好的政治人物的政治制度不可能是好制度,不是嗎?

台灣的選舉式民主造成藍綠嚴重對立,任何事情只要跟政治有一點點關係,藍綠雙方就有不同解讀,各有各的說法,抨擊對方是錯的,從來不會有共識,政治人物更長期「洗腦」其支持者,使藍綠兩營民眾幾乎是盲目地支持或反對,造成社會嚴重分裂,很難客觀公正的討論問題,不論哪一黨執政,在野黨必定全力扯後腿,讓執政黨一事無成。政治制度的一個重要目標是讓社會團結進步,讓社會嚴重分裂的政治制度會是好制度嗎?

台灣人一方面喜歡民主制度帶來的自由和當家作主的感覺,另一方面卻抱怨民主制度選不出優秀的政治人物,並造成社會嚴重分裂,這樣的愛恨矛盾產生兩個現象,好的一面是社會基本上很祥和,雖然大家抱怨很多,但是很少人會採取激烈手段反抗,因為大家心知肚明,政府是我們選出來的,好的壞的,都是我們自作自受。壞的一面則是「美好」的民主掩蓋了所有不好的東西,經濟不進步、人民不守法、政府功能不彰、社會嚴重分裂的根源都在民主的無效率和政黨惡鬥,美好的民主制度不能改,所有東西都改不了,我們恐怕只能繼續和讓我們驕傲的民主制度沉淪下去。
http://yskuo53.pixnet.net/blog/post/177749482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ellygun20000&aid=10325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