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03 20:43:02瀏覽340|回應0|推薦1 | |
知識份子總是眼光放的遠,往往能批判出社會癥結,卻也容易放大眼前的問題,但往往很少提出個人改善的方法。 社會是由個人所組成,整個社會風氣的呈現,代表的就是大部分人共同的習性。 有句話說:「你是什麼樣,國家便怎樣。你有光明,國家就不再黑暗。」 我不是個眼界寬闊的人,對許多事,我的認識低略的如同井底之蛙,所以,我就提提幾個像我這樣一個小百姓能做的事,也請大家想想,自己還能做到那些? 1.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隨手撿拾垃圾,別浪費食物 節約資源,對自己也有好處,第一個就是省錢,資源不是永無止盡的任人類揮霍,老一輩的常說:「浪費食物,會天打雷霹。」 或許很多人不再抱持信仰,也不再尊重飲水思源這類的老生常談,但是,當浪費成了習慣,進一步成了追求奢華,卻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時,是不是就更容易為了錢,而走偏門? 當走偏門的人越來越多時,這社會風氣能不敗壞? 2.多餘的物品,不妨捐贈給須要的人 施比受更有福。也許我們沒能力行大善,但如果家中小孩有穿用不下的舊衣物,舊鞋子,可以的話,整理乾淨之後,花點小運費,寄送到偏遠地區小學。 天涯有一個帖子《一位美籍華裔少年在中國貧困地區的經歷》(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free/1/2228982.shtml),裡頭提到偏遠地區支教的困難,那裡有位從事22年的民辦羅教師一個月45元人民幣工資,政府一年補助1500元,等於年收入2040元。 羅老師說他曾經期待教育局會給他改變收入。他詢問過,但是至今仍然還在等待回音。他怕要是自己辭去這個工作那29個孩子就沒學上了。 我們多數人是做不到羅老師這樣的奉獻和犧牲,自然也不好做這樣的要求,但是,我們可以把我們多餘的物品,送給這些困苦環境中的孩子,不是嗎? 剛看節目,主持人于美人提了幾句她朋友的姥姥講的話,覺得挺有智慧。 「當你只有一碗飯時,你把這碗飯給了別人,才叫幫助別人 當你有一鍋飯吃不完,把這鍋飯請別人,那是別人幫忙你,讓你不浪費」 3.禮貌運動:請、謝謝、對不起,不隨地吐痰,不亂丟垃圾,不大聲喧嘩。 這對個人來說,應該是只要有心,就很容易達到的吧? 只要你能上網看到這篇文章,就代表有基本的識字能力,自然也能做這樣的自我要求。 全看你自己願不願意而已。 記得以前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廣告《別讓嫦娥笑我們髒》,是宣導中秋烤肉時,記得事後把環境整理清潔,別把垃圾丟在當地。 如果你也不喜歡上個街,四處踩到垃圾,自己孩子讓人笑沒禮貌,那我們就該試試從自身做起。 前陣子,和以前公司同事聚會,商借了裡活動中心當場地,是能唱卡拉ok(投幣式)那種小包廂,當時有同事帶小孩前往,二個大概五六歲的孩子。 然後,同事帶著二個小孩開始唱歌,但過程中,她小孩是拚命尖叫,小孩子叫聲本來就很尖銳,又透過麥克風,當場其他人臉色都變了。 我性子直,那時沒深想,直接喊同事,請她能不能讓二個小孩好好唱,別尖叫。 結果,同事立馬翻臉,把二個小孩帶著走人。 同事走後,大家就開始七嘴八舌的說那同事不會教小孩云云,而我只能苦笑。 想想,當小孩子行為不當,大人該制止時卻放任,孩子成人後,能期待他自動懂得自我約束嗎? 4.路上遇到消防車、救護車時,盡量讓道 因為我們都可能會生病,都可能家中發生事故,不是嗎? 曾有二則新聞,都是有人路上不讓道救護車及消防車,後來卻發現當時救護車上載送的是自己親人,也因此耽誤救治時間,造成天人永隔。 行文至此,例舉的都是日常小事,但所謂的生活不就是這一件件小事匯集而成? 而當我們試著改善自身行為,發出一點螢光,許許多多的螢光,成了燭火,一盞盞燭火成就了光明,社會還能黑暗嗎? 當然,還有許許多多的事都是我們個人力所能及的,就看你願不願意去想,去做。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