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28 22:55:53瀏覽1238|回應0|推薦0 | |
※如果台灣民眾缺乏自省能力,只是一昧的認為都是政府的錯,而不省思自身怎麼看待離鄉背景來台的外藉人士,終究也只是民粹罷了 2011-07-28 中國時報 【潘定澤】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11051401/112011072801047.html 媒體報導挪威殺人魔布瑞維克在其宣傳影片中讚揚「日本、韓國、台灣是成功的民族國家,他們拒絕接受多元文化。」引發各方討論。台灣的公民政治領域一直缺乏左派右派的辯論,往往使得這個問題缺乏理性自省的空間,在這麼大的慘劇後丟給台灣這個震撼彈,也該是誠實面對的時候了。 相較於歐美國家等族群大熔爐,在台灣較少看到外國人的面孔,這的確是事實。然而,外國人不愛來台灣,並不完全是台灣人的問題,在這點上大家也不用自覺感情受傷。縱使如此,仍可大膽猜測,布瑞維克之所以認為台灣是個拒絕多元文化的國家,並不只是光從人口比例來做為判斷而已,而是從過去種種在國際新聞上的不良紀錄,來認識台灣是個怎麼樣的國家。 接納多元文化並不是學學語文看看電視買買舶來品就可自稱是多元文化,那只是皮毛,真正的核心在於「我們能不能跟與我們不同文化與種族的人和平共處,並尊重對方的文化」。很顯然在這個定義上,台灣是不及格的。在國際新聞舞台上最廣為人知的就是台灣雇主強迫穆斯林外勞吃豬肉,卻認為這沒什麼。台灣雇主與外勞仲介虐待與剝削外勞的新聞也屢見不鮮,這對不斷在尋求宗教和解與族群共融的西方社會,簡直不可思議。 我們有些人確實有嚴重的漢人中心主義,認為南洋民族是卑賤的,原住民是野蠻的,過去常有光棍去南洋國家購買新娘回來,一方面做為生小孩的工具,一方面做免費女傭。一直到今日,仍有許多台灣人歧視外勞與原住民,甚至歧視新住民後裔。台灣來自南洋的新住民日益增加,多年來卻難以打進主流社會,在政治與媒體上,除公廣集團外,南洋文化幾乎是完全缺席,原因是我們要求他們要「完全入境隨俗」,這很顯然不是接納多元文化應有的特徵。 在漢人中心主義底下,甚至還有更深一層的閩南中心主義,在日常生活中去辨認所有的非我族類,並產生相互排擠與言語衝突,政治上的效應更不用說了。民粹,而不納粹,值得慶幸,但卻也沒什麼好值得驕傲的,因為只要歧視還在,就會累積仇恨;一旦有人脫離道德與法律的規範,就有可能出現下一個布瑞維克,而這也絕非把判刑二十一年改為死刑就可嚇阻。 台灣邁向民主多元多族群國家的道路上,遲早要面對這個問題。一個社會能否接納多元文化,絕對不是看能不能消費自己所「喜歡」的外來文化,以哈日哈韓來反駁,完全文不對題而且莫名奇妙,評估的標準是看我們對於那些自己不見得會喜歡的外來文化,和平共處且包容接納的能力。有了這樣的認識後,我們能不好好的反省自己嗎? (作者為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研究生) |
|
( 時事評論|社會萬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