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12 17:54:09瀏覽5733|回應1|推薦9 | |
如果人工智能繼續發展,會是未來人類的幸或不幸? 當電腦的智能,遠遠超越人類時,電腦會如何看待人類、對待人類? 或者,人工智能在超越人類的知識與認知,會不會團結成為另一種新的物種,創造新的世界,甚至統治人類? 以目前的科技來說,想想那有點蠢的siri,這些假設聽起來,還真是太杞人憂天了;但是,人類真的能這麼放心嗎?讓我們來看看,幾位科學家或科技人物的說法: 「(人工智能)有危險嗎?有可能。所以我建議,在他們腦中放個晶片,當他們有謀害人類的念頭,可以馬上把他們關掉。」加來道雄(物理學家) (不過,是否電腦會傻到讓人關掉它們的生命?這個計畫也或許可議,因為,在《2001太空漫遊》裡,人類想要關掉人工智能電腦的意圖,被電腦先行發現,反而難以順利達成。) 「人工智能發展極致,將導致人類的滅亡。」史蒂芬‧霍金(天文物理學家) 「如果我們開發人工智能,來照料我們的一切;最終,他們會想得比我們快,而且也會擺脫遲緩的人類,以便更有效率地經營公司。」史帝夫‧沃茲尼克(與賈柏斯共創蘋果公司) 「關於人工智能,我們正在招喚惡魔。」伊隆‧馬斯克(特斯拉汽車創辦人之一) 「一方面,人工智能有可能解決人類大部分的問題,包括死亡。另一方面,它能摧毀生命,也摧毀一切我們在乎的事。」馬克思‧帖哥馬克(天文物理學家) (雖然大家習慣將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稱為「人工智慧」,但是我覺得比較合理的翻譯,應該是人工智能。怎麼說呢?智慧與智能的概念,本質上是不一樣的。智能,是知識累積的深度與廣度,而智慧,則是對於生命理解的細膩程度,兩者之間,鮮少會有交錯重疊的空間。以我淺薄的理解,電腦或是程式,所累進的能力,應該還是知識層次,尚未達到智慧層次。不過,也有些電影故事,假設電腦智能的進化,是在精神與靈性的層次,以下再談。) 。。。。。。 關於人工智能有這麼悲觀,有這麼可怕嗎? 因為實際上人類當前的科技,還沒到達那一天,所以大概也僅能想像推論。而科幻小說或是電影,正演繹著那些推論的可能發展。 有哪些發展呢?第一類,極度悲觀;第二類,極度樂觀;第三類,智能進化成智慧。 。。。。。。 第一類,極度悲觀組。這類的導演跟編劇,眺望未來的人工智能,將是機器控制人類、電腦奴役人類、甚至是智能毀滅人類。 1. 庫柏力克(Kubrick)的 2001: A Space Odyssey(2001太空漫遊)(1968),就是個典型的悲觀主義類型。電影裡的HAL9000(上圖),是當時最先進的人工智能想像。關於這個裝置,是一只紅眼睛,看來不起眼,卻恐怖地全知全能,彷彿是全知的上帝之眼,更像全能的邪惡之眼。 這只紅色的全能之眼,是庫柏力克在1960s時期,所想像的人工智能,是個演算能力很強的程式系統,不僅帶領人類進入太空、控制太空船的各種機械運轉(包括人類的生存系統),還能觀察人心、自我防衛、甚至基於防衛,還能殺人。 (這個以紅眼睛呈現的電腦,已經是在電影中,關於人工智能的標準象徵,它也出現在《星際效應》Interstellar 裡。不過,在2014的《星際效應》,人工智能不再是個威脅,反而是個幫助人類的電腦,而不是與人為敵的殺人機器。) 在《2001太空漫遊》裡,當大衛跟HAL玩西洋棋時,便已透露出,這個全能紅眼智能的狡猾。他一邊閱讀人心、辨識人類行為模式,一邊假設人類思考軌跡、揣測人類活動的目的,然後,再由這個假設,做出防衛判斷。 這就是人工智能的可怕之處,它們若是有能力透過廣大的資料庫,和強大的運算功能,讓它的智能快速成長;轉眼間,它們就能夠遠遠地超越人類,屆時,也能輕易地掌控人類的思想、行為;甚至,連控制人類的活動,也輕而易舉了。 在庫柏力克的《太空漫遊》裡,不只外星生物能夠影響地球生命的進化(由黑石板monolithe所象徵),人工智能也成功地自行成長,發展到人類難以控制的田地,甚至,還有可能威脅人類生命。電腦與人腦的戰爭,或許就在不遠。 2. 的確,來到1999年,導演兼編劇的華卓斯機姊弟(The Wachowskis),就帶著觀眾進入電腦與人腦的戰爭了。《駭客任務》Matrix,就是一部關於電腦超越人腦,控制人類、奴役人類的故事。 故事的場景,是在遙遠的二十一世紀末,此時,人類的肉體已經完全被人工智能奴役,成為電腦的能源供應。至於人腦的全像投影,則繼續維持在1990s的生活場景,目的只是為了維持肉體的生命,讓肉體繼續產生能源,供給電腦活動的生存能源。 (人類成了肉牛,導演繼續將這個主題,放在後來的2015年《朱比特崛起》Jupiter Ascending。) 人類的生命,成了電腦生命的延續。奴役人類,才能讓電腦人繼續活者。電腦,已經成為另一個生命系統,而且,與人類競爭生存環境。於是,電腦跟人腦開始戰爭,電腦獲勝。自此,為了電腦的生存,它們殘忍地奴役人類,因為生存,包含競爭與佔有,即使只是看起來毫無生命的電腦,也有它們的生存本能與必要條件。 Neo的故事,即是由此開始。因為人類被奴役了,有些躲過一劫的人類,或是被啟蒙而清醒的人類,決定要拯救全部被奴役的人類。而Neo,就是其中一個因為選擇紅色藥丸,而意識清醒、發現真相的人類(上圖)。因為理解到人類被奴役的處境,Neo便由迷惑走向堅定,決定成為解救苦難人類的救世主。 在故事進行的過程,我們可以發現,這個時代的電腦,早已進化到人類難以對抗的地步,雖然仍有許多精於電腦的人類,躲在錫安城(Zion),準備顛覆有嚴謹組織的人工智能,不過,電腦人卻已經發展得太聰明太危險,讓「怕疼痛與擔憂死亡」的人類,難以沒有疑慮的對抗。(不過最後在第三集,故事卻以Neo的死亡,也就是耶穌式的犧牲,換得電腦與人類的妥協,這個死亡隱喻,顯示許多層次的暗示。) 雖然電影告訴我們,在這個悲傷的時代,會有個救世主,拯救人類於水深火熱的奴役之中。但是,這種狀似有希望的期待,卻一點也不令人欣喜樂觀,因為,人類會陷入這般淪為肉俎的慘狀,就是因為有人工智能高度發展的結果。 於是,即使電影結束之後,我們彷彿能夠樂觀於救世主的成功拯救人類(駭客任務第三集,結束在Neo的成功反攻);然而在開心樂觀之餘,更為令人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深思,就是: 人工智能若真的能自行成長,會成長到哪個地步?那會不會是遠遠高於人類毫無掌控的世界,能夠完全地脫離人類原本設定的所有條件(所有的rules),達到自成一格的全新物種,甚至為了他們的物種生存權力,而(冷血)的毀滅人類(實際上它們並沒有血,沒有痛也不怕死;從Matrix的觀點看來,人類,就輸在這裡)。 面對即將迎面的高科技,人類與其說是歡喜迎接,不如說是等著坐以待斃呀。 3. 2004年的 I, Robot《機械公敵》,也是個表面上帶著樂觀心態的人工智能電影,但是骨子裡還是表達了,對於人工智能高度發展之後的危機:沒有情感的機器人,將不會以情感度量,決定對待人類的方式。 這部電影還有個經典的演繹,就是關於機器人將「機器人三規則」(Three Laws of Robotics)很有邏輯的破解。 人類原以為先假定好各種可能性,就能控制人工智能的行為原則,不過龐大資料庫加上強大的運算能力,這些智能發展,到最後會演化到什麼境地,可能不是人類所能預先設想得到的。 4. 2008年的動畫,Wall-E《瓦力》 瓦力的故事場景,也是設定在遙遠的未來,大約是2110年。當時的地球,已經因為人類的極度浪費與惡性消耗,成為無法居住的垃圾地球了。瓦力,就是設定為清理垃圾的機器人。 至於人類,則是登上太空船,在太空旅遊;而太空船裡的電腦,則設定著,若是700年後,能夠在地球上找到生命跡象,代表地球又回到,能夠孕育生命的土地之後,人類便能再回到地球了。 因為人工智慧的周詳照料,當時的人類,已經成為四肢無用,整天貼在螢幕上的圓肥人(距離現在的我們,已經不遠了!><)。 雖然看起來人類過得很無憂無慮,但是,這種模樣的人類,其實非常沒有希望,完全地活在幻象裡。 真實世界的人類,只是個被餵養的肉體,跟《駭客任務》裡的人類,幾乎已經沒有兩樣了。人類的肉體被禁錮在一張椅子上,大腦看起來好似有活動,但進行的卻是一點也樂觀不起來的遊戲或娛樂。與其說人類是被電腦豢養著,不如說人類已經被電腦綁架了。 Wall-E是以動畫的形式,呈現未來電腦服侍人類的美景,但是,若是認真看這個電影,還真是感到驚悚,因為表面上是電腦的服務,實際上是電腦對人類的綁架與弱化。 但是,更為驚悚的部份,則在於人工智能與人類實境的衝突。 因為700年前,電腦一開始設定的誤差,讓人工智能產生「無論如何,都不回地球」的認知。於是,即使植物探測機器人Eva,已經在地球上找到生物,電腦也不願將人類太空船,開回地球。甚且為了堅持己見(固執於一開始的設定),人工智能還有「就算人類生命受威脅,也在所不惜」的意圖。 這裡所提到的「堅持己見」,就是人工智能暗藏的危險。 因為人類的認知、意識、道德、或觀念等等,會因為時代,而有所調整或改變。但是,電腦的設定,則是在一開始,就已經由當時的工程師,依照當時的環境條件,事先設定好的。然而,若是電腦能夠自行生長快速進化,假以時日,進化到人類已經控制不了的狀態,但是,那個在一開始就設定好的條件,卻又硬梆梆地,「刻」在過去的某個歷史與文化情境;此時,人類的認知或道德標準,明顯已經不同,那麼,該如何與那個「堅持己見」的電腦,和平又安全地互動呢? 由《瓦力》的故事看來,似乎,毀滅另一方,是個必然的結果。 只是,當電腦比人腦聰明時,那一方會先被毀滅呢? 《瓦力》是個給小朋友看的動畫,當然很樂觀地呈現出,人類毀滅電腦(其實是機器人的功勞),人類又回歸地球,再次創造生命與奇蹟。不過,若是在現實的世界,是否也能這麼樂觀,則大大地說不準了。 。。。。。。 上面這幾部關於人工智能的電影,雖然多少都有提及「人類的希望」,但是,這些故事的背景,卻都是建立在,人類因為過去在人工智能上的高度發展,才會不小心地導致了人類世界的毀滅。 電影表面上的確闡釋了,人類在困境中的希望,而且這些希望,彷彿終將帶來美好。 但是,在這些美好的前面,也就是離我們現在更近的地方,其實並非美好,而是毀滅。而那個帶來毀滅的起因,就是人工智能。 只要連上雲端,人工智能能夠快速成長,而且沒有疼痛與死亡的威脅,顯然比人類強勢許多。人類的智能成長,少說歷時十數年,即使經過十數年,也沒有一個雲端的能力,加上人類有肉體與壽命的侷限,與電腦進化的差距,顯而易見。 於是,在這些電影故事裡,人工智能,真的非常可怕,幾乎可以預見,未來,人類無可避免地,必須面對工智能帶來的失序、毀滅、與廢墟。 。。。。。。 然而,雖然有些人很悲觀,但也還是有不少人,帶著相當樂觀的態度,認為這些電腦,不就是要來幫助人類,帶給人類更多方便又進步的生活。 甚至,有些電腦還會自行生長、自行進化,只要在一開始,為它們輸入真善美的觀念,應該就能導向美好的未來,何怕有之? 那麼,下一篇,再來看看那些,在電影裡關於人工智能的其他闡釋: 2) 極度樂觀派 與 3) 智能進化派。 。。。。。。 最上圖:Ex Machina(2015)劇照。 關於科學家等的人工智能說法來源:Should We Fea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Experts Can't Seem to Agree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