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淨土之十:東方阿閦佛的妙喜世界(二)
2010/01/25 18:50:34瀏覽2424|回應0|推薦1

阿閦佛時常放大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其光能遮日月之光。彼佛說法時,聽聞者得須陀洹果,乃至得阿羅漢果。又,彼國有通往忉利天的金、銀、琉璃,三道寶階,忉利天人常從寶階下降來供養阿閦如來。 

此國的菩薩有在家出家之別,出家菩薩不住舍宅,而在家菩薩則安住於高樓。初生其國的人民皆能得阿惟越致(不退轉)。

從妙喜世界了解佛國的教旨,說明淨土之建設必有菩薩的「願力」在推動。阿閦佛淨土在大乘淨土中是重願力、重般若、重實踐及重頭陀行的淨土。在大乘佛教中的地位等同於西方極樂世界。兩者皆起源大乘佛教早期的信仰,但是在漢傳佛教中東方妙喜世界的的影響力較小。

由於阿閦佛剎極為重視行者自身德行的完成,所以,貪著心重、瞋恚心重者,皆不得往生。如《阿閦佛國經》說「有異比丘聞說彼佛剎之功德,即於中起淫欲意,前白佛言:天中天!我欲願往生彼佛剎!佛便告其比丘言:癡人!汝不得生彼佛剎。所以者何?不以立淫欲亂意者,得生彼佛剎。」

又云:「若有求菩薩道者,當如昔者諸菩薩摩訶薩所願,及行明照並僧那,令入德號以聞者,當如是學奉行之。」從經文中可知,修善行、清淨梵行者,才得以往生「阿閦佛淨土」。

菩薩發心修學,應當以阿閦菩薩為模範,發大願為正法而精進,能與阿閦佛做菩薩時的願行相應者,才可以如願往生「阿閦佛的妙喜世界」。

述及阿閦佛及其國土的經典,還有《大寶積經‧不動如來會》、《道行般若經》卷六及卷九、《首楞嚴三昧經》卷上、《維摩經》卷下、《悲華經》第四卷等,所說皆與此相同。

(梵於2009/1/25)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o606&aid=3721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