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詹惟鈞(2010年10月19日星期二)。孩子教養誰的錯。更生日報,副刊。
2010/10/19 09:33:00瀏覽319|回應0|推薦2

孩子教養誰的錯 ◎詹惟鈞  2010/10/19 更生日報副刊

最近媒體大幅報導有兒子弒父伴屍,兒子在長期失業情形下,和父親起了口角衝突,他一氣之下衝到廚房拿生魚片刀殺死父親。
先前則是某藝人之子陳銳涉及校園簽賭、強盜案,被士林地院裁定以二十萬交保,但檢方不服向台灣高等法院抗告。因為檢察官懷疑陳銳可能會潛逃出境,對此父親出面強調陳銳絕對不會潛逃,並曾痛哭表示兒子是他眼中的好孩子,並不像外界說得那麼壞。
其實,這樣的孩子不單是個案,而是存在於社會各個角落,或許就在你、我身旁,現代社會父母工作忙錄,沒有稍加注意,就怕孩子誤入歧途,後悔莫及。那麼孩子的教養不佳到底是誰的責任呢?
還記得小時候嘴裡唸的三字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孩子的教養出了問題,父母和老師當然要負最大責任,唯整個教育制度及社會環境亦責無旁貸。
心理學大師班度拉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類行為的影響係由個人認知、行為與環境因素三者交互作用而成,孩子會有不良行為,其週遭的好友及同學們很可能也有相同的狀況,耳濡目染下學習模仿的結果,反正不良行為不一定會被老師處罰或發現,而雙親則忙於工作養家,疏於注意子女的言行。
基於防微杜漸,子女們一旦開始有不良善的談話或舉止,做師長們的定要在第一時間予以勸阻。如果家長的管教無法堅持此原則,或者根本不管、管不動,那麼孩子們送來學校、才藝班、安親班、補習班,恐會帶動班級的不良風氣。若是要學校幫忙管教,期待老師有如神奇魔術師,送來一隻野猴子,回去變成小菩薩,那無非是緣木求魚。
影響孩子社會化發展的因素,不只是嘮叨不休的父母,不只是循循善誘的老師,還有朝夕共處的同儕,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就是這個道理。當嘮叨不休起反感,當循循善誘失去效能,當模範標的缺失吸引力,則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就應檢視子女們的交遊及其所處環境的良窳。
望子成龍的家長們,除了過濾孩子們的交友情形外,生活環境的品質更要重視,「孟母三遷」就是最好的範例。因此,父母要開創和樂溫馨的家庭,教師要經營好禮有序的班級,主任和校長要打造學習型的校園,使莘莘學子如沐春風,樂於求學才是長久之計。
許多家長期望兒女能考入名校就讀,不一定是基於光宗耀祖,其中的良好學習氛圍與同儕互動影響亦占了很大的因素,而學歷也會影響孩子們將來的求職就業。立定目標並下定決心考名校,固然也很重要,但父母如不肯花時間陪伴子女,又要孩子學業、涵養俱佳,那是不可能的事。
自九年一貫課程、多元入學方案實施以來,孩子們從小就奔波在學校和才藝補習班間,課業壓力讓多少小朋友喘不過氣來。在這個親子疏離的年代,親愛的家長們,您有多久沒有好好放下工作來,和孩子們溝通互動呢?晚餐後、睡覺前不妨關掉電視、電腦那聲光怪獸,講個故事、讀本書給孩子聽吧!或是一起預約下週末的全家活動,爬山、踏青、看戲、打球、訪名勝……等,有交集會比沒有好,讓大家一齊參與孩子們的親善友愛童年。

http://www.ksnews.com.tw/ksnews2/user_func.php?op=load&file=unews&act=view_news&n_id=0000131750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lman&aid=4512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