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只是讀中文系的人
2015/09/20 18:57:47瀏覽730|回應0|推薦59

文:謝孟宗 

( 註:建議切換至部落格舊版)

最近讀了許暉林教授一篇〈讀中文系的人〉,篇名遙接林文月教授一九七七年的同名文章。然則,如果照該文所述,「在一九七七年的臺灣,中文系的存在價值是無需辯護的」,那麼到了二○一五年,中文系內外交迫的窘困已昭然無疑。於外,有人會問:「我當律師常常替弱勢者免費辯護,你在大學教四百年前的小說到底對社會有什麼貢獻?」於內,有學生會想:「在中文系裡所學的經學、文學、思想、文字、聲韻等知識……究竟對社會可以有什麼樣的貢獻?」是故,中文系有識之士似乎得不停對內、對外證明,中文系有必要存在。其實,遭遇此等困境的,不僅是中文系,甚至也不僅是人文學科。只要所學難以迅速致用,都難逃無用之譏。

這類「學科無用」的外部質疑與內部焦慮混淆了兩個層次的議題:學科對社會的貢獻;學科出身的人對社會的貢獻。在第一個層次,我想強調,學科對社會的貢獻即是學科自身。學科的價值,在於厚實人之所以為人;其所創造的知識是否重要,由其內在理路判定。考證古文語句,化不可解章旨為可解,與奈米技術的研究及應用,就各自範疇而言,重要性可能不相上下。

前述律師提問,除了短視近利,更大的問題是無視學科的根本價值。按該律師的邏輯,無功於社會的,何止是講解四百年前的小說?探究宇宙未形之前的大霹靂、大霹靂後毫秒之間的劇烈膨脹、賦予粒子質量的希格斯場、因黑洞而起的時空扭曲,哪一項對社會有助益?(認真想起來,講解小說的成本便宜多了。)不曉得光的速度,又何曾阻撓人類的日常作息?但是,且不提純科學往往是應用科學的基礎,而應用科學能大幅提升物質生活水平。(短期難以收效的,長期未必不能獲利;《聖經》說得更直接:「要把你的糧食撒在水面上,因為日久你必得回。」)且不提台灣先前便因一部翻拍自唐朝小說的電影而揚名國際。就算純科學與人文學科的知識終究無法產生實效,其價值也不會因此減損分毫。少了這些「無用」的學科與知識,人類歷兩千餘年所積累的文明會是何等淺薄!

至於第二個層次的議題:中文系的學生也好,其他科系心懷類似焦慮的學生也好,該省思的標的是己身。務實來看,學生必須想清楚,四年後要如何踏入社會。要在學術圈或職場學以致用,就得盡全力吸收本科知識,磨練相關技能。要另求發展,就適切地將部分心力挪於他用。對本科欠缺興趣,抱怨前景堪憂,卻不另作打算,只是凸顯無力對自我人生負責。說到底,毫無貢獻可言的,向來不是學科,而是臨事怨懟、百無一能的學生。

---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二十四日於嘉義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2015.7.5)

個人簡介: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成功大學外文所。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文首獎、譯詩獎、散文創作獎;台北文學獎等十餘種獎項。創作:《南鵲是我,我是南鵲》。(散文集)購書...

Posted by 南鵲 on 2015年4月9日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3085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