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不懂
2015/09/08 10:32:11瀏覽641|回應0|推薦33

文:謝孟宗 

( 註:建議切換至部落格舊版)

閱讀,最怕的不是不懂,而是都讀得懂。「讀得懂」之所以可慮,其一是自以為懂而其實不懂。比如讀佛洛斯特一首以林間岔路為喻的詩,順著清淺字句讀下去,竟也走上了詮釋的岔路,以為詩中敘事者僅是從心前行、一往無悔。人生多歧,最適合以「一往無悔」勵己勵人,難怪此詩受歡迎。

不過,高估自身的閱讀理解,相對來說是小問題。只要閱讀不輟,總有機會察覺錯誤,把實際不懂的東西弄明白。不記得受了哪本書或哪篇線上文章提點,總之是在初讀〈未選之路〉(The Road Not Taken)很久之後,才醒悟錯讀了詩人用意。

全詩最廣受引用的是末兩行:「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林中兩條路,選了較少人走的一條,其後一步接著一步,遍觀人生的不同風景。然則對照詩題、靜心思慮,便知此中婉曲之情,遠不止於「無悔」。敘事者循心之所向,但自始無以忘懷另一種選擇。換言之,詩的結尾字字捨而有得,卻又字字捨而難捨。

今年會考作文,六級分範文寫丟失手機,而在偶讀《莊子》後別開人生境界,忘懷得失。且不說這是不是為文造情、上下交相賊。單就會考命題來看,捨得/捨不得,兩者綢繆牽繫,豈容輕易截然分割?畢竟,人非造物之主。造物主要有光就有光;人說捨得,卻在捨去後留有不捨的餘情。

「讀得懂」最值得讀書人警醒的情況反倒是「真的」讀明白了。詹宏志先生和楊照先生對談過「獨處的力量」。對談紀錄提到:「幾年前,剛開始在亞馬遜購書時,詹宏志一開始還覺得系統推薦給他的書都很不錯,但慢慢地他才發現亞馬遜系統的推薦演算,最後只是讓他自己變成了『過去的習慣與興趣的囚犯,……我以為我接觸到了全部,但接觸到的全部都是自己!』」詹先生的話大有深意,不僅購書習慣而已。

如今是出版的黑暗時代,也是閱讀的黃金時代。書籍琳瑯滿目,折扣層出不窮,要坐擁群書其實沒那麼困難。可是,當擁有的每一本書都讀得懂,便該擔心閱讀是否成了故步自封。這一點很難覺察,因為書中的未知資訊會帶來智識的滿足,使得讀書人忽略,閱讀最可貴之處在於質而非量。難解的書能刺激思考,以期化不可解為可解。只知積累熟悉範疇裡的同性質資訊,難免獺祭之譏。

只讀讀得懂的書,是未能以批判思考觀照自身的閱讀行為。這樣一來容易形成的弊病是,「接觸到的全部都是自己」。大惑者終身不解。讀得懂書,或許不懂得閱讀。

---民國一百零四年六月十日於嘉義
    刊於《中華日報》副刊「鵲廬有光」專欄(2015.6.21)

個人簡介:畢業於東海大學外文系、成功大學外文所。曾獲梁實秋文學獎譯文首獎、譯詩獎、散文創作獎;台北文學獎等十餘種獎項。創作:《南鵲是我,我是南鵲》。(散文集)購書...

Posted by 南鵲 on 2015年4月9日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fka17&aid=29741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