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五根
2016/04/10 15:55:42瀏覽71|回應0|推薦1

 五根

  五根者,即是「信、勤、念、定、慧」五根,是在初發菩提心時生起的。根是增上義,即能生之義,由這五法能出生一切善法,為一切善法生起的根本,故總名為根。此五法是生聖道的根本。

見智度論十九,法界次第中之下,大乘義章四,俱舍論三,
曰:「於清淨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勢力伏諸煩惱,引聖道故。」
法界次第云:「五根,謂修行之人,修 四念處,觀雖善萌微發,根猶未生。根未生故,善萌易壞。今修五法,使善根生,故以根為名也。」

  這五根是什麼呢?佛說:「信根,四預流支是,應於此觀信根。精進根,四正勤是,應於此觀精進根。念根,四念處是,應於此觀念根。定根,四靜慮是,應於此觀定根。慧根,四聖諦是,應於此觀慧根。」(《相應部》,根相應八經)

  一、信:信根,四預流支即是指對佛法僧,與戒的信心。謂信三寶四諦,又謂信於正道及助道法,則能出生一切一切無漏禪定解脫,是名信根。(正道者,即四念處觀也。助道者,即五停心之觀也。無漏者,因修禪定不落生死也。)

  二、進:精進根,又名勤根,謂修正法無間無雜也。謂修勇猛之善法,又謂既信四念處,正觀及諸助道善法。倍策精進,勤求不息,是名精進根。

  三、念:念根,謂憶念正法,於正法記憶不忘也。又謂但念正道及諸助道,一心觀想,不令邪妄得入,是名念根。

  四、定:定根,謂心止於一境,攝心不散也。又謂攝心正道及諸助道,一心寂定,相應不散,是名定根。

  五、慧:慧根,謂思惟真理,謂於諸法觀照明了也。又謂四念處之慧,為定法所攝,內性自照,不從他知,是名慧根。  

  依「五門立菩提分法」來說:
(1) 五根的所攝境,就是四聖諦。由此五根是修起現觀的加行所攝而作此行相故。
(2) 五根的自體即:信、精進、念、定、慧。
(3) 助伴,即彼相應的心心所等。
(4) 修習是:信根,於諸諦生起忍可行的修習。
      精進根,於諸諦生起忍可已後,為覺悟諸諦,發起精進的修習。
      念根,基於諸諦發精進已,起不忘失行的修習。
      定根,是於諸諦既繫念已,起心一境性行的修習。
      慧根,基於諸諦既得定已,起簡擇行的修習。
(5) 修果是:能速發諦現觀;因為由於修習五根的增上力,不久即能生起見道故。
      又能修冶媛法和頂法,引發忍法和世第一法。
      即於現在此身入順擇分位--加行道。

平衡五根
  這五根可以個別修習或一根、或二根,或五根全修。但應以正思惟來觀察五根。
   信根用來破疑;勤根用來破怠惰; 念根用來破無念;
   定根用來破散漫;慧根用來破愚癡。
  五根必須平衡發展,才能使聖道修習圓滿。
   信根若過強,則念定慧與勤根會削弱,不能互相促進發展。
   定根若過強,則會執著定境, 自以為修行高深, 見不清淨,而削弱勤根。
   慧根若過強,則好辯而削弱信定二根, 對出離道難以貫徹,四諦難以通達。
  因此要培育四預流支(念三寶與戒行) 來促長信根,
  培育四正勤來促長勤根,培育四念處來促長念根,
  培育四禪定(又名四靜慮) 來促長定根,通達四聖諦來促長慧根。
  五根平衡發展,當證道果。

‧摘錄自‧《佛學次第統編》《佛學大辭典》《佛教基本知識》《解脫正道》

 

=========================

本文轉載自(佛陀教育基金會):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d35.php3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691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