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正道
2016/04/11 12:31:48瀏覽141|回應0|推薦2

八正道

  因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為正。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又作八聖道、八聖道分,乃三十七道品中,最能代表佛教之實踐法門,即八種通向涅槃解脫之正確方法或途徑。乃眾生從迷界之此岸渡到悟界之彼岸所持之力。

八正道統云:「八正道分,一名八聖道支。聖者,正也。其道離偏邪,故曰正道。又聖者之道,謂之聖道。此八法盡離邪非,故謂之正。能通涅槃,故謂之道。」
玄應音義三曰:「八由行,又作遊行,又作道行,或作直行,或言八直道,亦言八聖道,或言八正道,其義一也。」

  佛陀住世時代,佛弟子循八正道實踐修行,就可建立阿羅漢的解脫知見和一切勝行,而證入阿羅漢果。

  八正道為三十七道品的最後道品,簡述如下:
一、正 見,謂能見真理也,即正確的知見。
二、正思惟,謂心無邪念也,即正確的思考。
三、正 語,謂言無虛妄也,即正當的言語。
四、正 業,謂清淨善業也,即正當的行為。
五、正 命,謂依法乞食活命也,即正當的職業。
六、正精進,謂修諸道行無間雜也,即正當的努力。
七、正 念,謂專心憶念善法也,即正確的觀念。
八、正 定,謂一心住於真空之理也,即正確的禪定。

  佛陀開示實踐的八正道,可攝入戒、定、慧三學,所以修戒、定、慧,也就是修八正道。
  正語、正業、正命,即是戒學;
  正念、正定,就是定學;
  正見、正思惟,就是慧學;
而以正精進為策勵戒定慧三學的完成。

  八正道有世間與出世兩方面,依循世間的八正道,可成為善人君子,依循出世的八正道,則可獲得生命的解脫,亦即小乘的最高果位--阿羅漢。八正道為聖者解脫的正軌,故應循此八正道實踐力行。

 

 

  釋尊轉法輪時,所說離樂欲及苦行之二邊,趨向中道者,即指正道。
法界次第云:「八正道者,謂此八法,不依偏邪而行,故名為正。復能通至涅槃,故名為道。」

八正道內容如下:

一、正見 又作諦見。謂人修無漏道,見四諦分明,破外道有無等種種邪見。以無漏慧為體,是八正道之主體也。(無漏道者即戒定慧。修此道者,能斷三界有漏生死也。四諦者,苦諦、集諦、滅諦、道諦也。)
二、正思惟 又作正分別、正覺。一般人所發的思惟,多由妄念而起,若修道人,既見四諦理,當以無漏智慧發動思惟,而使真智增長,斷除迷惑,而證真性。
三、正語 又作正言。即離妄言、兩舌、惡口、綺語等,不作一切非理之語,遠離一切虛妄不實之語,自淨口業。以無漏之戒為體。
四、正業 又作正行。即離殺生、不與取等,梵行清淨,不染三毒,謂之正業。我人起心動念,無非造業。修道者須身不造殺盜婬,口不作欺妄語,意不起貪瞋癡,即謂正業。
五、正命 又作諦受。「命」謂賴以生活的生計,修道者當離五邪命(詐現異相、自說功德、占相吉凶、高聲現威、說得供養),必須以正當職業謀取生活,即如法求衣服、飲食、床榻、湯藥等諸生活之具。
(五種邪命者,比丘不如法事,以求生活,謂之邪命。
 1. 詐現異相--於世俗之人,詐現奇特之相,以求利養。
 2. 自說功德--說自己之功德,以求利養。
 3. 占相吉凶--學占卜說人之吉凶,以求利養。
 4. 高聲現威--大言壯語,現威勢,以求利養。
 5. 說所得利以動人心--於彼得利,為此稱說,于此得利,為彼稱說,以求利養。)
六、正精進 又作正方便。向出世之方、涅槃之道,努力前進,稱正精進。得正精進者,不從事於徒勞無功的苦行,或世俗迷信,及外道不究竟之法。須發願:已生之惡法令斷,未生之惡法令不起,未生之善法令生,已生之善法令增長。即謂能求方便精勤。
七、正念 又作諦意。念從心起,心不離道,即觀察身、受、心、法四者皆是不淨、苦、無常、無我;又惟念真如實相,或佛之功德相好,故稱正念。得正念,則與菩提相應,心無動失。
八、正定 又作諦定。即離欲惡不善之法,成就初禪乃至四禪。更甚者,遠離不定,邪定,及有漏禪,以真智入於無漏清淨的禪定,謂之正定。得正定,則能正住於理,決定不移。

  若以五門立菩提分法(所緣、自體、助伴、修習、修果)來解說:

1. 八聖道的所緣境,即是見道後的四聖諦如實性,由於見道以後所緣的境界,即以先前見道時所見諸諦如實性為體故。
(八聖道即正見等八法。得無漏智慧,契證真理,名之為聖。運載游履,稱之為道。正見等八法,是聖人所游行的跡路,所以名為聖道。)

2. 道支自體即: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 正見 是分別支,如先前見道所證起真實簡擇故。
  • 正思惟 是誨示他支,如(相似相稱義)其所證,而方便善巧地安立名言以教誨開示他人故。
  • 正語、正業、正命 是令他信支,如其次第能令他人對於已證真理者決定信有正見、正戒、正命清淨性故。
  • 即由發正語,隨自所證真實義,善能問答論議決擇,聽聞的人,由此了知證理者有見清淨。
  • 由於正業,往來進止,正行其足,能令見聞的人,了知證理者有戒清淨。
  • 正命 故(即遠離五種邪命的如法生活。),如法乞求佛所聽許的衣缽資具,見聞的人,由此了證理者有命清淨。
  • 正精進 是淨煩惱障支,由此永斷一切煩惱結故。
  • 正念 是淨隨煩惱障支,由有正念,不忘失正止、正舉、正捨相,永不容受掉舉等隨煩惱故。
  • 正定 是能淨最勝功德障支,由具正定,能引發神通等無量殊勝功德故。

3. 道支助伴,即彼相應的心心所等。

4. 道支修習,與七覺支修習相同,即「依止遠離,依止無欲,依止寂滅,迴向棄捨」,修習正見,乃至修習正定。

5. 道支修果,即分別、誨示他、令他信、煩惱淨、隨煩惱障淨、最勝功德淨。

 

  本文轉載自(佛陀教育基金會):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d38.php3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d38a.php3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53096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