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四神足
2016/04/10 15:51:54瀏覽76|回應0|推薦1

 

四神足

 

  又名「四如意足」,原係四種禪定,謂修此四者,則能如意開發神通。為三十七科道品中,次四正勤所修之行品。

智度論十九曰:「問曰:四念處四正勤中已有定,何以故不名如意足?答曰:彼雖有定,智慧精進力多,定力弱故,行者不得如意願。四種定者:為主得定,精進為主得定,為主得定,思惟為主得定。」

  於前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精進智慧增多,定力小弱,今用四種定力攝心,則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又名神足。

一、欲如意足:謂修道趣果的欲望增進。

欲者,希向慕樂,莊嚴彼法,故名為欲。謂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樂欲之心,事必不遂若能樂欲,所願皆得,是為欲如意足。(莊嚴彼法者,謂修希即心,令四念處身受心法之觀成就也。)

二、念如意足:謂念念一心,住於正理。

念者,專注彼境,一心正住,故名念。謂若非一心,觀法斷絕若能一心,所願皆得,是為念如意足。

三、精進如意足:謂精進直前,功無間斷。

精進者,無雜曰精,無間曰進。謂惟專觀理,使無間雜,故曰精進。凡所修習一切諸法,若無精進,事必不成若能精進,所願皆得,是為精進如意足。

四、思惟如意足:謂真照離妄,心不散亂。

思惟者,思惟彼理,心不馳散也。謂凡所修習,若能思惟,所願皆得,是為思惟如意足。

  也就是用四種定力攝心,使定慧均等,神力充沛,所願皆得,故名如意足。如意者如意而得也。為六通中之身如意通。又總曰六通,是定所生之果也。足者所依之義,如身依足而立。又六通等之如意,依此四種之定而起,故名定為足,又神者靈妙之德,此定為能生靈妙果德之所依,故名足。


俱舍光記二十五曰:「此四者依加行而立名:一欲神足,欲於加行位起此定,依欲之力,故定引發而起。二勤神足,於加行位勤修此定,依勤之力,故定引發而起。三心神足,於加行位,一心專住依心之力,故定引發而起。四觀神足,於加行位觀察理,依觀之力,故定引發而起。加行位中雖有多法,而此四法資益最勝,故從此四者而名。」

俱舍論二十五曰:「何緣於定立神足名,諸靈妙德所依止故。........神謂受用種種神境,分一為多,乃至廣說。足謂欲等四三摩地,此中佛說定果名神,欲等所生等持名足。」

  然四如意足之稱目,異說頗多,智度論及法界次第,列欲、精進、心、思惟,輔行七列;欲、精進、一心、思惟,是同一也。俱舍論則列欲勤心觀,四教儀則列欲念心慧。

 

===================================

本文轉載自(佛陀教育基金會):
http://www.budaedu.org/doctrin/d32.php3

===================================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abocha&aid=6914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