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國 似乎被忽略的“潛力股”
【多維新聞】由於缺乏發展、政局不穩以及有限的資源持續制約增長,經濟引擎之類的字眼通常與蒙古國無緣。然而,亞太地區及該地區以外的許多國家都逐漸意識到,這個疆域廣袤的國家擁有成為重要戰略夥伴的切實潛力。在塵土飛揚的首都烏蘭巴托,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越南等國使團活動頻繁。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以及幾個歐盟國家,也都顯露出與蒙古提升雙邊關係的熱情。
蒙古國政府3月31日在非例會上決定,近280萬本國公民每人分得戰略大礦塔溫陶勒蓋煤礦536股股票紅利,這是蒙古政府首次以股份形式向全體公民分紅。股票的價值則要等到蒙古國有企業“額爾德斯-塔溫陶勒蓋”公司股票上市交易時確定。2010年,蒙政府決定用兩年時間以現金和非現金方式向每位元公民發放150萬圖格裏克(1元人民幣約合180圖格裏克)的福利,此後多次給每位公民發放現金,履行讓國家礦產資源的收益惠及每個公民的承諾。
雖然1980年代末,蒙古緊跟蘇聯開始其政治轉型,並因緣機會成為前蘇東陣營中政治轉型最平穩順利的國家;但蒙古作為一個社會實體,在近現代一百多年的歷史中,無論是社會組織,還是經濟基礎,從來不曾有真正的充分發育,甚至缺少獨立管理自己國家的能力和經驗。相比之下,蒙古的社會和經濟轉型來的遠算不上成功。
在外交方面,前蘇聯解體和冷戰結束後,地處中俄之間的蒙古國放棄了長期奉行的“一邊倒”政策,制定了均衡發展與中俄兩大鄰國關係。同時,發展與美日等西方大國關係以及立足亞太地區的“多支點”外交戰略。目前,蒙古國與南北兩個鄰國建立了蒙中睦鄰互信夥伴關係和蒙俄睦鄰傳統夥伴關係,與美國發展戰略夥伴關係,與日本確立了綜合性夥伴關係。蒙古積極發展與大國的均衡關係,其意義在於,保障國家的獨立、安全和未來發展,擴大自身活動空間,提高其國際地位,而且利用與大國的均勢平衡使其相互牽制,以便從中獲取更多利益。
由於歷史和地緣原因,蒙古成為中俄相互制衡必不可少的戰略夥伴。蒙古和中國的東部邊界距朝鮮不到1,000公里,使其成為一個有關安全事務的誘人潛在夥伴。此外,蒙古一直與美國加強安全關係,而蒙古向伊拉克派兵,更是促使美國時任總統小布希來訪,開啟美國在任總統訪問蒙古的先河。
2010年8月,美蒙軍隊繼2004年之後又進行名為“可汗探索”的聯合軍演。美國向蒙古示好不僅限於向蒙古派兵參加軍演。吉爾吉斯斯坦境內的瑪納斯美空軍基地或許能滿足華盛頓的短期利益,但美國需要長期安全關係。蒙古似乎合乎要求,在世界上這片不可預知的地區,有望成為美國一個潛在而穩定的盟國。
關注蒙古的並非只有美國。“可汗探索”聯合軍演剛過,中國高層官員就開始與這個北方鄰國加強安全和防務事務接觸。去年8月,兩國舉行了旨在促進地區防務和雙邊防務合作的第五次中蒙防務安全磋商。會後,中方表示這次磋商“為增進兩國軍事領域互信發揮了積極作用”。
然而,在蒙古國涉及中國的負面新聞多如牛毛。除了一些與中國人毫無關係的事件被說成中國人所為,其他報導也通常缺乏客觀立場。2010年8月底的蒙古工地衝突事件引發的蒙古國內巨大震動,令原本不佳的華人形象更是雪上加霜,民間仇華情緒又近一步升級。而值得反思的是,除了歷史原因、蘇聯敵對宣傳的影響以及蒙古民族主義極端組織做背後推手,近些年來的衝突事件也許是多年來中國人在周邊掠奪性性投資帶來的惡果之一。
蒙古國現行的“多支點”外交政策,較其冷戰時期的“一邊倒”政策相比,具有較大的靈活性,不受制於單獨某一個國家的控制。隨著“多支點”外交的實施,蒙古國自身的活動空間和國際地位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蒙古國在大國關係中實際上只是一個平衡各方力量的籌碼,其戰略意圖並不以蒙古國的意志為轉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蒙古國外交空間的進一步擴展。
http://global.dwnews.com/news/2011-04-01/57567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