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性標準:可持續發展的新道路
喬舒華
2011年6月10日
喬舒華指出,中國抓住自願性可持續標準提供的良機,可以在為更可持續的全球經濟制訂規則的同時,獲取巨大的商業、環境和社會回報
“由於中國在全世界的養殖漁業中佔據了86%的份額,國內的龍頭企業佔有極好的先機,可以應用一項全球性的標準並開拓出新的出口市場。”
相關文章
消費拯救氣候?
2010年1月4日
可持續消費對所有人提出的挑戰
2007年5月29日
拋棄廉價時尚
2008年9月16日
國際自願性可持續標準(比如用來對可持續管理的森林和林產品進行認證的森林管理委員會)用於認證對社會、環境無害的產品和服務的工具,而這些產品和服務在全球貿易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們在中國還是一個新事物,很少得到應用。這些標準為中國的企業、官員和NGO都提供了參與全球經濟規則制訂的新途徑,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強有力的工具,幫助中國企業以良好的社會和環境表現換取市場回報。同時,它們還提供了一個值得關注的軟實力戰略。
這些標準通常都是由產業界和NGO一起制訂的。制訂過程中,企業、政府和其他利益相關方都要參與公開透明的討論。比起那些只是由政府或者企業制訂的標準,消費者更信任這個協調普適觀點的全球貿易“共同規則”。此外,標準制訂過程中如此透明和廣泛的接觸能夠保證從貧窮的生產者到富裕的消費者所有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的看法。
自願性標準是全球貿易中一個至關重要的因素,它提供了透明、可追溯且可靠的機制,覆蓋了包括茶葉,野生魚類,林業及其他行業在內的10%以上的全球主要商品。自願性標準幾乎包羅萬象,從可持續漁業(海洋管理委員會),到工廠的勞資(比如SA8000)和農民的收入問題(公平貿易),再到養殖漁業中的環境可持續性(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以及工廠和社區的用水問題(正在制訂中的水資源管理聯盟標準)。
標準制訂機構及其合作夥伴們努力在生產者中間進行能力建設,以保證它們對標準的持續遵守。這些生產者或廠商接下來會接受獨立的第三方認證機構的認證或評估,最後一環是然後這些獨立認證會得到標準機構的審核,這樣認證環節就完成了。此外,許多標準還都有一個獨特的標誌,以便廣大消費者容易辨認。比如,森林管理委員會(FSC)的標誌如今出現在從紙質包裝到火車票幾乎所有紙製品上,成為被歐洲消費者最廣為接受的一種自願性標準。它在荷蘭有67%的識別率,而在英國的識別率也幾乎達到三成。 2009年WWF在香港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說粵語的人(覆蓋了香港、廣東和華南其他地區)有15%都認識FSC的標誌。
對於生產者來說,這些標準非但不構成負擔,反而能夠幫助它們開拓新的市場,在高端消費者中建立信任。以公平貿易為例,這個標誌傳達了一個資訊:你所購買的水果、咖啡、茶、巧克力或者其他農產品的生產者可以確保獲得可持續的收入。農戶,特別是生產合作社的農戶可以申請集體認證,並獲得公平貿易津貼(額外收入),他們可以用這筆錢來進行一些公共專案,比如籌建學校或者進行可持續農業技能培訓等。FSC等其他標準能幫助產業界買賣那些符合歐盟和美國木材要求的可持續採伐的木料,同時還能吸引消費者的眼球。
隨著自願性標準被一些世界知名品牌所接受,比如利樂集團把FSC的標誌印在其無處不在的包裝上,聯合利華在立頓茶產品包裝上使用雨林聯盟的標誌,以此來表明其對工人和環境的關注。事實表明這些標準已經不僅僅是錦上添花,而是在贏得消費者認可時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銀行和保險公司也發現這些標準正在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貸款人和投保企業衡量指數,因為它們體現的不僅是落實可持續性的意願,還有這些努力獲得獨立認證的證明。
世界上最大的巧克力企業Mars公司正在使用雨林聯盟和UTZ Certified等自願性標準對可哥生產進行改造。標準機構和其他組織對農民進行可持續農業生產培訓,以便幫助Mars公司管理供應鏈,同時幫助農民們強化生產,並保障長期供應。與此同時,這些標準還有助於提高關鍵的生活品質指數,比如農民的收入水準、健康和教育以及土壤肥力等。這項培訓還日益成為一種保護可哥種植園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重要方式。Mars公司制訂了一個目標,即到2020年要讓其所有的可哥園都獲得認證。
為了在全球市場中參與競爭,新興的中國品牌可以採取類似的方法贏得消費者並確保供應。國際自願性可持續標準可以改善中國的形象,建立信任並有助於中國的可持續發展。那些購買經過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認證的養殖魚類的消費者可以確信這些魚的食用安全,所用的養殖技術也可以保證將溫室氣體排放和水污染等環境影響降到最低。由於中國在全世界的養殖漁業中佔據了86%的份額,國內的龍頭企業佔有極好的先機,可以應用一項全球性的標準並開拓出新的出口市場。
國際標準與中國政府的合作也可以保證企業對中國社會和環境政策的落實,同時通過獨立認證使上述努力獲得市場認可。越來越多的碳標準為產品和服務的碳足跡提供了比較工具。此外,可持續標準可以為中國NGO的參與、專業化和有序發展提供機遇,而這正是環保部在今年一月份出臺的《關於培育引導環保社會組織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所強調的。NGO可以與來自企業和政府的代表們一道,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訂和修改中去。
中國和國際NGO與中國產業界和政府領導合作,也可以開闢道路,進一步保證國際標準在認證和評估過程中保持其嚴格性和獨立性。在對這些專業環境NGO進行培訓和能力建設方面,以及在擴大其在健全、透明和專業的認證市場中的作用方面還要多做一些工作,這將會提高中國產品和服務的信用度、透明度和市場接受度。
許多行業和產業聯合會也開始參與到具體標準的選擇、修訂和使用中來。比如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一直與社會責任國際(SA8000)和商業社會責任準則(BSCI)等勞動標準巨頭合作,分享最佳實踐,並且為中國企業提供培訓、進行能力建設。中國茶葉行業一直致力於將各種領先的標準集納在一起,為生產者開設培訓課程,幫助他們進行能力建設,以期達到更高的標準。中國還可在其他行業種採取類似的措施,特別是其著力強調的電子、農產品和漁業等部門,這會帶來顯著的效益。
中國有很大的潛力可以從國際自願性可持續標準中獲益。過去二十年中,其他國家利用上述標準獲益匪淺,基金會、國際捐助者、外國政府、中國政府官員、中國和外國NGO、技術專家和產業界領袖等都可以從中汲取經驗。有了這些利益相關方的集體支持,中國才能將潛力變成現實。中國國內的標準基礎設施強大,產業界的責任感在日益提高,國際標準機構還應該加深與中國的合作。
在不遠的將來,中國的利益相關方將更多地參與制訂可以被國際民間團體、外國消費者、產業界及政府所接受的標準。隨著中國和全世界的消費者、投資者以及其他決策者更多地將良好的社會和環境實踐融入到可持續全球經濟的主幹中,他們的投入將贏得滾滾而來的回報。
作者簡介:喬舒華,是多個標準組織的對華合作顧問,並任中德CSR專案自願性社會標準行動的國際專家。請訪問其網站,瞭解更多資訊。
主頁圖片來自於Marcus Lyon
http://www.chinadialogue.cn/article/show/single/ch/4345-Bearing-the-stand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