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周邊國家融入中國工業體系--新南向成果不彰?--『平天下』與『一帶一路』的關鍵!!!
2017/08/11 08:14:46瀏覽589|回應0|推薦0

 

 

 

 

 

 

吸引周邊國家融入中國工業體系--新南向成果不彰? 審計部:僅有台星經濟夥伴協定--深化南向須廣簽FTA--『平天下』與『一帶一路』的關鍵!!!

 

 

 

吸引周邊國家融入中國工業體系

 

 

2017年08月03日 04:10 旺報

 

許石坪

 

 

 

中國的工業體系雖然比較完整,但並沒有加以利用。如果換一種思路,在一帶一路發揮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優勢,那麼中國就可以在東南亞成為一種凝聚力量。我認為一帶一路要有組織的出去,如果哪裡賺錢就去哪裡,將來可能會削弱這一構想的實際力量。

 

首先看一帶一路針對東南亞的經濟優勢在哪裡。我認為,最大的經濟優勢就在於中國擁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裝備製造業以及生產資料製造業。

 

中國現存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施一帶一路要很好發揮的一個得天獨厚優勢。東南亞地區國家眾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放眼整個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擁有如此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中國到一帶一路上去,若是與孟加拉國競爭做衣服就沒有優勢,因為我們工資高,勞動力成本高;但如果換一種思路,去發揮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優勢,那麼中國就可以成為一種凝聚力量。

 

觀察世界發展趨勢,我認為未來可能會形成四大經濟區。第一,美國,美國毫無疑問是當今世界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的國家;第二,是以德國、法國為核心的歐洲,其中尤以德國工業體系最為完整;第三,中國;第四,俄羅斯。

 

前蘇聯時期,俄羅斯的工業體系十分健全,而蘇聯解體對俄羅斯帶來的最大衝擊就是把將其工業體系摧毀:當時的船舶製造、飛機建設等等,都被烏克蘭、哈薩克斯坦分割開來,這也是至今俄羅斯發展不起來的一個重要原因。對於俄羅斯而言,重建工業體系是當務之急。

 

工業體系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建立起來的,必然是大國才行。當一個國家建立起工業體系,就能夠吸引周邊小國來參與工業體系完整的產業分工,並使之成為其中的一個配套。

 

以北約為例,它什麼要東擴?其實就是要爭奪前蘇聯時期那些「配套國家」:匈牙利、波蘭、捷克等。這些國家的工業體系都被納入到歐洲,並以德國為主。美國,則擁有整個美洲參與其工業體系。中國的工業體系雖然比較完整,但我們並沒有加以利用,把周圍一些小國吸收進我們的經濟圈。

 

如果能把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那麼將來一帶一路就會有很好的發展。如果我們僅僅是局限於解決產能過剩、商品輸出等問題,繼續走西方國家過去的老路,一帶一路恐怕很難走通。為什麼?現如今,雖然經濟實現全球化,但是經濟的民族性、國家性仍然是不可缺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會要求一定的經濟獨立,因此一帶一路必須要處理好這個矛盾。

(作者為大陸總後司令部研究員)

(旺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3000860-260310

 

 

@@@@@@@@@@@@@@@@@@@@@@@@@@@@@@@@@@@@@@@@@@@@@@@@@@@@@@@@@@@@@@@@@@@@@@@@@@@@@@@@@@@@@@@@@@@@@@@@@@@@@@@@@@@@@@@@@@@@@@@@@@@@@@@@@@@@@@@@@@@@@@@@@@@@@@@@@@@@@@@@@@@@@@@@@@@@@@@@@@@@@@@@@@@@@@@@@@@@@@@@@@@

 

 

新南向成果不彰? 審計部:僅有台星經濟夥伴協定

 

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力推新南向政策,不過,審計部2016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指出,我政府與東協每年經貿總額達713.95億美元,佔對外貿易15.4%,是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其中出口總額465.99億美元,更占出口比重18.3%,也是第二大出口市場,凸顯往來密切。然而,政府雖為促進我國與東協各國經貿關係,責由相關駐外館處積極接洽簽署經濟合作協定與投資促進暨保障協定,然而,現在僅與新加坡簽定ASTEP,與其他國家還停留在可行性研究,或尚在尋求對話管道,應持續營造有利環境。對此,外交部表示,目前第一階段與東協五國印尼、大馬、菲律賓、泰國和越南洽簽ECA已完成第一階段研究計畫,外交部指示代表處持續推動駐在國政府組成工作小組,儘速啟動談判。至於重新談判投資保障協定,目前也有部分國家正面回應。(符芳碩/台北報導)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70807/1176745/

 

 

 

@@@@@@@@@@@@@@@@@@@@@@@@@@@@@@@@@@@@@@@@@@@@@@@@@@@@@@@@@@@@@@@@@@@@@@@@@@@@@@@@@@@@@@@@@@@@@@@@@@@@@@@@@@@@@@@@@@@@@@@@@@@@@@@@@@@@@@@@@@@@@@@@@@@@@@@@@@@@@@@@@@@@@@@@@@@@@@@@@@@@@@@@@@@@@@@@@@@@@@@@@@@@

 

 

 

 

深化南向 許勝雄直言須廣簽FTA

 

2017年07月23日 04:10 中國時報

王莫昀/台北報導

 

 

 

 

政府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工總理事長許勝雄昨表示,協助企業南向,須廣簽自由貿易協定(FTA)、投保協定及租稅協定,深化兩國關係,但目前除新加坡外,其他國家都須加把勁!中小企業總會理事長林慧瑛直言,發展南向,不如先健全台灣投資環境,但政府光在一例一休政策上,就搞得怨聲載道,業者難以生存,至今仍找不出解方。

 

許勝雄指出,新南向要有所成,就要簽署FTA、投保協定、租稅協定,以及相互對等免簽,方便人才進出、降低投資營運成本,如無法與東協簽署FTA,就與各國一一洽簽,最重要的是與當地政府建立密切關係,關係不夠密切,就無法與該國主管機關建立良好互動,相關運作機制就無法建立。

 

許勝雄分析,南向國家中,台灣只與已簽署FTA的新加坡互動最密切、最佳,反觀最需加強互動的是緬甸、越南與柬埔寨,馬來西亞、泰國與菲律賓因雙方往來較久,互動好些,但仍需加把勁。他強調,無法與南向國家往來更密切,就無法建立良好運作機制,對協助企業南向助益就相對有限。

 

林慧瑛則說,台灣以中小企業為發展主體,但中小企業資金有限、握有的資源很少,還有翻譯等問題,須「揪團」前行,並由政府協助降低風險,特別是看到鋼鐵等大型集團南向都吃虧,更令中小企業十分擔心。她強調,透過各式場合向政府喊話,要求加強配套逾10次以上,到現在還未看到具體作為。

 

林慧瑛認為發展南向應講求對等,如這次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拿不到泰國簽證,就令人匪夷所思,台灣讓泰國免簽入境,但洪秀柱卻拿不到簽證,這種情況讓她感到十分吃驚。

(中國時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723000262-260118

 

 

 

 

 

 

 

 

 

 

 

 

 

 

**********************************************************************************************************************************************************************************************************

 

 

森南多傑:

 

 

許石坪先生說:『…………如果換一種思路,在一帶一路發揮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優勢,那麼中國就可以在東南亞成為一種凝聚力量。…………..

 

 

 

許石坪先生說:『…………首先看一帶一路針對東南亞的經濟優勢在哪裡。我認為,最大的經濟優勢就在於中國擁有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特別是裝備製造業以及生產資料製造業。…………..

 

 

 

許石坪先生說:『………中國現存完整的工業體系,不僅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施一帶一路要很好發揮的一個得天獨厚優勢。東南亞地區國家眾多,發展水平參差不齊,但放眼整個東南亞,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擁有如此完整的工業體系。所以,中國到一帶一路上去,若是與孟加拉國競爭做衣服就沒有優勢,因為我們工資高,勞動力成本高;但如果換一種思路,去發揮製造業,特別是裝備製造業的優勢,那麼中國就可以成為一種凝聚力量。……………..

 

 

 

許石坪先生說:『…………工業體系不是任何一個國家都可以建立起來的,必然是大國才行。當一個國家建立起工業體系,就能夠吸引周邊小國來參與工業體系完整的產業分工,並使之成為其中的一個配套。…………..

 

 

 

許石坪先生說:『…………中國的工業體系雖然比較完整,但我們並沒有加以利用,把周圍一些小國吸收進我們的經濟圈。…………..

 

 

 

許石坪先生說:『…………如果能把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那麼將來一帶一路就會有很好的發展。如果我們僅僅是局限於解決產能過剩、商品輸出等問題,繼續走西方國家過去的老路,一帶一路恐怕很難走通。為什麼?現如今,雖然經濟實現全球化,但是經濟的民族性、國家性仍然是不可缺的。任何一個國家、民族,都會要求一定的經濟獨立,因此一帶一路必須要處理好這個矛盾。…………..

 

 

 

好一個:『………如果能把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那麼將來一帶一路就會有很好的發展。如果我們僅僅是局限於解決產能過剩、商品輸出等問題,繼續走西方國家過去的老路,一帶一路恐怕很難走通。……………..

 

 

 

 

 

所以吾人須思考的是何謂王湘穗先生所言之:『東南亞就是次區域規畫,而備受矚目的緬甸密松電站問題恰恰就反映了以上幾個遞進層面的關聯:既屬經濟規畫範疇,又牽涉國際政治;它超出了經濟官員的國際視野,又超出了外交官員的經濟視野。………………….我認為東南亞應該成為核心區。』(詳:【東南亞才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大思路--宗教講話折射的中共執政新危機--宗教關係和諧是實現中國夢必然要求】,http://blog.udn.com/k10089/107329170)

 

 

 

若『東南亞應該成為一帶一路的核心區。』,那麼何謂臺灣外交部次長吳志中所言之:『區域整合組織並不是零和遊戲,臺灣的新南向政策跟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是共榮的,越南同時跟中國大陸和臺灣保持良好關係,追求共榮現狀,是很好的發展。(詳【因勢而利導之----天眼一開----推動全人類的歷史進入其「超西方時代」!!!!】,http://blog.udn.com/k10089/103314862)

 

 

 

若要把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使將來一帶一路有很好的發展。台灣所能扮演的角色為何?

 

 

 

直接由大陸將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還是藉由台灣將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會較可行,會對將來一帶一路有很好的發展?

 

 

 

若是藉由台灣將這些小國吸收進來,進行產業分工、配套,並將市場對接,會較可行,會對將來一帶一路有很好的發展,那麼大陸方面該如何『因勢利導之』?

 

 

 

而不是繼續糾纏於狹隘之『一帶一路高峰論壇文藝晚會《千年之約》14日晚在北京國家大劇院演出,當中,一個大型國樂表演節目中的曲目竟然出現了台灣民謠〈丟丟銅仔〉,並且是貫穿其間的主調。台灣沒有參加一帶一路卻以另類方式現身其中。』。(詳【一帶一路----筷子經濟圈----人類經濟文明的新概念】,http://blog.udn.com/k10089/102921589)

 

 

 

王湘穗先生說:『這種模式意味著什麼呢?不僅西方的設計可以進到世界體系秩序中,東方的、中國式的也可以。中國朝貢體系維持了一千多年,一兩千年的時間厚往薄來,維繫了整個東亞地區的穩定,從一個大的世界性體系角度來講,或者亞體系角度來講,它非常成功,保持了極強的穩定,一直到工業化的生產力遠遠超過農業時代才被打破,這種超穩定結構,對於生活在那個世界上的人來講是一種幸事。』(東南亞才是一帶一路核心區--大思路--宗教講話折射的中共執政新危機--宗教關係和諧是實現中國夢必然要求】,http://blog.udn.com/k10089/107329170))

 

 

 

所以吾人須思索何謂森南多傑於【大中華演義(第四回)-2016-03-28】(詳: http://blog.udn.com/k10089/51613995)中談到之:好一個由【『天下安』到『平天下』,為何要先『天下安』才能進一步『平天下』,此中道理何解?………………………….『天下安』後,又有何蹊徑可到『平天下』,這與『一帶一路』又有何關聯?】

 

 

 

 

或許這大陸對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因勢利導之,就是『平天下』與『一帶一路』的關鍵吧!!!

 

 

 

另外,吾人須思索的是為何會於【《我的西域 你的東土》--維族人是怎麼想的?--新疆何時再現田園牧歌--結構性合作關係】中談到:『假如我們僅僅陷入狹隘的『黨派喜好』(喜歡國民黨,討厭民進黨)之爭,而無視這深遠的意義,勢必喪失良機,從這一點出發考量,何謂蔡英文總統所言之『結構性的合作關係』,確實就是非常必要分析的大哉問了!!!!』(詳:http://blog.udn.com/k10089/106855440)

 

 

再者,吾人尚須思考為何森南多傑會於【為什麼恐怖分子多信仰伊斯蘭教?伊斯蘭教的教義是否被曲解了?--千年大計--文明的曙光】(詳:http://blog.udn.com/k10089/106444927)中談到:『

 

 

何謂:『黃仁宇先生一向提倡的『大歷史』,無非是將他所說的因果關係,拉長放大,使之超過個人之人生經驗。在這種因果循環的過程中,各種行動在歷史上的長久意義,可能與當事人眼中所看出的不同。』

 

 

 

 

更深一層次思考:若臺灣的新南向政策之各種行動在歷史上的長久意義,可能與當事人眼中所看出的不同,那麼又該如何『因勢而利導之』呢?

 

 

台灣到底是A hopeful dawn that was mistaken for a sunset,還是A last sunset that was mistaken for a dawn呢?

 

 

 

 

 

 

&&&&&&&&&&&&&&&&&&&&&&&&&&&&&&&&&&&&&&&&&&&&&&&&&&&&&&&&&&&&&&&&&&&&&&&&&&&&&&&&&&&&&&&&&&&&&&&&&&&&&&&&&&&&&&&&&&&&&&&&&&&&&&&&&&&&&&&&&&&&&&&&&&&&&&&&&&&&&&&&&&&&&&&&&&&&&&&&&&&&&&&&&&&&&&&&&&&&&&&&

 

 

 

新南向政策機遇與挑戰之研析 (貿易政策論叢)

 

吳福成

 

2016/08/01

 

本文刊登於貿易政策論叢,第25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東南亞國家建立一個擁有6億3000萬人口市場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以及擁有12億多人口的南亞大國印度經濟崛起,兩大區域的消費市場和內需潛力龐大,已被各國視為最具商機的新興市場。特別是中國大陸沿海地區的勞動成本上漲,以及經濟發展減速而進入「新常態」,不少在大陸投資營運的日本、南韓、北韓企業,甚至中國企業都紛紛走出去,把生產基地或營運據點移轉到東南亞或印度。其中,日本企業因夾雜著中日關係緊張的政治因素,不得不採取「中國加一」〈China+1〉策略,進而在東南亞或印度另設生產基地或營運據點。

 

就在一片彷彿「孔雀東南飛」的南向風潮當中,台灣政黨輪替後民進黨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準備加強與東南亞和印度的多元關係,卻刻意淡化中國大陸市場的存在感和兩岸經貿的重要性,國內工商企業界基本上不反對與東南亞和印度在各種領域更廣泛的交流合作,但卻頗為擔憂此舉背後的政治考量是否會影響現有兩岸經貿關係走向?但因民進黨新政府剛上台,雖然總統府已設置了新南向辦公室,但新南向政策的相關規劃和行動方案尚在研擬中,也因此,目前只能先從經濟產業觀點來探討東協〈ASEAN〉和印度市場的特性,以及參照中國大陸對東協和印度的經貿戰略來研析新南向政策的機遇和挑戰,並期能進一步提供台商面對新南向時代贏的策略。

 

二、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思路及目標

新南向政策是蔡英文總統領導的民進黨新政府執政的重大方向之一,未來新政府究竟會採取怎樣的策略運作模式,似可從蔡英文在競選總統期間的政見主張和就任總統後的系列說辭、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黃志芳先後多次發言內容,以及林全內閣初期階段所拋出的相關施政動向,彙總起來勾勒新南向政策的思路和目標。

〈一〉蔡英文:新南向在推動貿易多元化和台商全球佈局

蔡英文在2015年9月22日的「民進黨29週年黨慶外交使節酒會」上,以黨主席身分致詞時第一次正式公開宣布民進黨政府在未來將推動新南向政策。當時她表示,過去台灣的南進政策主要是引導台灣企業增加在東南亞國家投資,但著眼未來,貿易和投資僅會扮演其中一個合作面向。由於東協和印度即將成為世界上強大的經濟體,在台灣希望推動貿易多元化的同時,強化對東協和印度的整體關係,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將來也會成立一個專案小組,積極執行這個政策目標。(注1)

同年12月6日蔡英文在出席「全國東南亞移民後援會成立」活動致詞時,進一步闡述她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就是主張要和東南亞各個國家建立更深厚、更多元的關係,而且不僅是只有投資跟經濟上的關係,將來更要發展文化、教育、公民社會,還有國際組織更多元、而且深刻的互動。她還承諾,將來一定要研議放寬新移民的學歷承認,並強調東南亞地區在全球的政治經濟版圖上越來越重要,在新南向政策裡面,熟悉東南亞語言跟文化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核心。 (注2)

蔡英文在「520」總統就職演說中特別正式宣稱,將推動新南向政策,提升對外經濟的格局及多元性,告別以往過於依賴單一市場的現象。她還強調,要和其他國家共享資源、人才與市場,擴大經濟規模,讓資源有效利用,新南向政策就是基於這樣的精神,將會在科技、文化與經貿等各層面,和區域成員廣泛交流合作,尤其是增進與東協、印度的多元關係。(注3)

今年6月8日蔡英文總統應邀出席由海基會舉辦的大陸台商端午節聯誼晚宴,她在致詞時首度提及新南向政策和兩岸經貿的議題。她說,推動新南向政策和兩岸經貿,都是台商全球佈局的一環,彼此並不衝突,而且還相輔相成,期待大家都能夠用全方位佈局的思維和做法,來面對新時代的挑戰。她還表示,新政府正積極推動新南向政策,希望增進與東協和和印度的各層面往來,發展更多元的交流、更穩定的經貿夥伴關係。有些台商已經移往東南亞,甚至前進印度投資經商,政府會整合各方力量和資源,鼓勵及協助台商對外佈局,和大家攜手共進,開創新的生產基地,開拓新的市場。(注4)

〈二〉黃志芳:新南向要把東協當作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

隨著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高票當選總統後,她在競選期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政見也開始要轉化為民進黨新政府的施政政策。今年4月13日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黃志芳在中常會專題報告「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的台灣對外經濟新戰略」時指出,當全世界都積極在東協和印度佈局,台灣不能落後於這一國際大趨勢。希望未來以五年為期,積極推動與東協及南亞國家的人才、產業、投資、教育、文化、觀光、農業等密切的雙向交流與合作,以建構台灣與東協及南亞國家21世紀新夥伴關係。他還指出,新政府將會成立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以提高決策及整合層級,並會設立東協及南亞國家智庫,雙軌並進,推動政策。另外還將整合成立大型的東協及南亞獎學金計劃,透過人才培養與交流,打通與東協及南亞國家關係的任督二脈,這樣的效益可擴及所有層面,讓雙方優秀的人才充分交流,並讓這些人才支援產業界前進東協及南亞。(注5)

今年5月17日已內定為總統府新南向政策辦公室主任的黃志芳,應邀出席在暨南大學舉辦的「實踐以人文本的新南向政策─台灣全方位人才培育」論壇曾公開說明相關政策。(注6)他說,台灣2300萬人口的內需市場小,一定要走向國際,最具競爭力優勢的地方就在東協和南亞,其中東協國家有6億5000萬人口,且是年輕、敢消費的人口,新南向政策的重要精神,就是把東協當作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而要達到此目標,就要有足夠人才,幫忙打開和連結這個市場。台灣優勢可能只有5年時間,若不把握,在東協也沒什麼優勢可言。他還補充說,新南向政策焦點不只是東協,還包括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和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他舉孟加拉為例,單這個國家就有1億6000萬人口,是僅次於中國大陸的成衣出口國,而成衣又是台灣的強項,雙方充滿合作機會。

黃志芳更引用國際金融機構的評比指出,2013年國際企業投資東協10國首度超越中國,顯示世界工廠正從中國轉移至東協各國。台灣目前GDP排名世界第19,到2040年將淪為第40名,而東協國家的緬甸預估將上升至第38名、越南更往前升至第18名,台灣若不加把勁,未來將輸給緬甸和越南,所以新政府才會提出新南向政策。另外,到2020年前東協國家有1兆美元的基礎建設商機,全世界都在搶,並提供援助、貸款,台灣必須重視,將來也會協助台商克服當地基礎建設困難,建置台商專屬工業區。而最最受注意的是,他著重清楚地表示,「推動新南向政策與兩岸經貿並不衝突,而且還可相輔相成,未來整個亞洲會形成經濟密切連結區域,不存在政治引導的問題。」(注7)

〈三〉林全:新南向是要讓台灣經濟多元化、在國際平衡發展

今年「520」民進黨新政府登場,外界普遍質疑新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是不是第二次的戒急用忍?隨著蔡英文總統在大陸台商端午節聯誼晚宴已首度澄清,推動新南向政策和兩岸經貿彼此並不衝突,而且還相輔相成的說法之後,行政院長林全在立法院院會施政總質詢答詢立委詢問時更進一步具體說明,新南向政策是讓台灣經濟多元化,在國際平衡發展,不是要取代任何政策,也不是要擺脫中國在經濟上的影響力;但東南亞和台灣距離近,雙邊關係有促進空間,新南向希望在策略上有特色,連結本國產業,在雙邊互惠下讓彼此產業都能增進,並非是戒急用忍。(注8)

儘管新南向政策相關具體的規劃和行動方案尚在研擬中,但行政院所屬各部會已競相拋出配合新南向政策的初步階段措施,力求讓台灣經濟多元化,在國際平衡發展。其中,國發會將主導成立國家級的投資貿易公司,由政府投入股份,讓民間企業規模擴大,以整合國內投資和進行整廠輸出為主。在整廠輸出方面,譬如要把太陽能電廠賣到東南亞,若有國家級的投資貿易公司,就可以從得標開始,一直到建廠、融資、維護,進行規劃和整合,並可補足外貿協會的功能。(注9)

經濟部為配合新南向政策,轄下的國貿局將擴大經貿對話平台、爭取洽簽經濟合作協定外,提升出口動能及拓銷,短期內還將在印度三個台灣貿易中心成立「台灣商品行銷中心」,提供專人客製化行銷服務,籌組高層經貿訪團,以及超過40個海外展團拓銷活動,並將辦理「東協商機媒合會」、「南亞商機日」和「雙印新政改革商機媒合會」等洽邀買主來台採購活動。經濟部轄下的投資處也將推動「東協策略夥伴計劃」,將運用台灣與東協政府、產業公協會及廠商、智庫的關係,以及台商所建立的綿密網絡,舉辦論壇等,協助台商群聚投資發展,並爭取既有的投資協定升級和爭取簽署新協定。另外,財政部為配合新南向政策,將爭取擴大與東協和南亞國家洽簽稅務協定,以避免雙重課稅、防杜逃漏稅,並增進對東協和印度的經貿投資實質關係。

 而為因應陸客來台觀光人數持續縮減的問題,行政院已召開觀光推動委員會,並部署吸引東南亞旅客三大措施,包括針對曾取得美日等先進國家電子簽證者給予免簽待遇;選擇東南亞一、兩個國家試辦免簽證措施;擴大爭取東南亞優質團來台旅遊簽證簡化措施。目前外交部正著手研議放寬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以外的東協八國和印度等國民眾來台簽證便利措施,諸如免簽證、落地簽證及電子簽證,以鼓勵東協民眾來台觀光。

教育部為配合新南向政策,更把五年千億的新世代高教藍圖連結新南向,將鼓勵國內大學和東南亞的大學相互交流、雙向連結,讓東南亞各國學生來台留學、畢業後留在台灣工作,也鼓勵台灣學生到東南亞留學、畢業後留在當地工作,創造更多年輕人的就業機會。目前外交部和其他部會將共同籌設「東協印度獎學金」,促進東南亞和南亞青年精英來台,並鼓勵雙向人才交流。

三、東協和印度市場的特性〈光和影並存〉

再從蔡英文總統的就職演說內容來看,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地區係擺在發展與東協和印度的多元關係,而過去歷次的南向政策則只鎖定東南亞國家,其中又以泰國、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汶萊等國家為主,並未納入印度。而黃志芳稍早在說明新南向的相關政策時,指稱涉及的對象地區更為廣泛,除了東協10國之外,還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斯里蘭卡等南亞國家。簡言之,新南向政策的目標對象就是東協經濟共同體〈AEC〉和南亞自由貿易區〈SAFTA〉的所有成員國。

近幾年東協和印度因擁有龐大的天然資源和經濟市場規模,以及巨大的人口紅利,特別是中產階層壯大,帶動消費和內需市場活絡,並吸引大量的外來投資,兩大地區的發展潛力很大。預測2016年東協主要國家越南實質GDP成長率6.7%、菲律賓6.0%、印尼5.2%、馬來西亞4.2%;印度實質GDP成長率為7.4%,高於中國大陸的6.5%。東協和印度的經濟數字的確光亮,也很搶眼。〈參表一〉但是,在發光的背後,東協和印度市場仍有不少黑影存在,也因此,新政府在形塑新南向政策,以及鼓勵台商佈局東協和印度市場的同時,更應當提醒注意當地市場光和影併存的特性,才能協助台商趨吉避凶,開創新局。

表一   亞洲主要新興國家的實質GDP預測  〈單位:%〉

資料來源:「Asia Development Outlook 2016:Asia‘s Potential Growth」,ADB,March 2016

 〈一〉東協市場的光亮與黑影

東協10國總人口約6億2000萬人,約為印度的一半,天然資源豐富,過去7年名目GDP翻了一番,總值達到約2兆5000萬美元,人均GDP近4000美元〈2014〉,加上內需規模龐大,已促使原來以製造業驅動經濟發展的型態,逐漸轉換為一個以消費驅動經濟發展的新模式。特別是東協國家位處中國大陸和印度之間,對外又簽署各種形式的自由貿易協定〈FTA〉,並建構了厚實的貿易和生產網絡,具有發揮高潛在成長率的優勢,其中與經濟持續在成長中的印度簽署FTA更是有高魅力。(注10)〈參表二〉 

表二          東協10國人口及GDP資料

附注:本資料表係以人口數多寡依序排列。 資料來源:日本《ジェトロセンサ―》,按 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April 2015〈IMF〉資料製表。

東協國家已於2015年底成立AEC,創造了單一市場和龐大的生產基地,未來如果再順利推動區域內產品、服務、投資、資金和人員流動,必然能提高整個區域的經濟競爭力。尤其今後10年間若能加速推動跨國境運輸物流大通道網絡,東協要維持經濟高成長就更可被期待了。但有人則形容這種情景只是「統一東協的幻象」,(注11)因為東協各國之間的經濟體制互異、發展程度高低不同,尤其對於服務業、員工移動、法規調和等仍諸多障礙,加上過去東協受益於與中國大陸的產業分工格局,其經濟成長主要動力源自大陸經濟的成長,目前大陸經濟放緩也在相當程度使得東協一些國家的出口和經濟成長受到負面影響。尤其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出口單價大幅下滑,以及東協國家貨幣貶值,導致內需呈現停滯景象,也弱化了支撐經濟成長的力道。(注12)

1、東協的市場光亮面

東協10國的人口眾多,經濟規模可觀,預期將於2020年發展成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屆時消費支出可望倍增到2兆3000億美元。而隨著AEC的成立和旨在平衡區域發展不均衡的「AEC發展藍圖2025年」〈AEC Blueprint 2025〉之實施,以及未來連結到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更大區域經濟整合,東協將進一步成為極具競爭力的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外界預估到了2030年東協將成為全球第四大單一市場,經濟規模擴增到10兆美元。(注13)目前日本、中國大陸和韓國企業經營者都各自鎖定東協一些有發展前景的國家,並作為發展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的對象國。(注14)〈參表二〉

近幾年東協國家的經濟成長動能在全球新興市場中表現突出,2015年雖然受到全球景氣低迷和中國大陸經濟放緩的影響,出口表現較弱,但是私人消費強勁,仍推動GDP實質成長4.4%。東協國家的中產階層約1億5000萬人,占東協總人口數的約四分之一,其中的東協龍頭老大印尼的中產階層超過6100萬人,越南的中產階層約800萬人,而且都還在快速擴大中,是推動東協消費市場及零售業發展的生力軍。(注15)

特別是東協一些主要國家的人均購買力平價〈PPP〉都超過1萬美元,前五名分別是新加坡的8萬4900美元、汶萊的7萬8500美元、馬來西亞的2萬6100美元、泰國的1萬6100美元和印尼的1萬1100美元,這些國家的消費潛力相當可觀。其他國家的人均PPP則分別是菲律賓的7300美元、越南的6000美元、寮國的5300美元、緬甸的5200美元和柬埔寨的3500美元,均超過可以購買耐久財的2000美元水平線,尤其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這些國家的消費能力也將水漲船高。(注16)埃森哲戰略諮詢公司更大膽預估,到了2020年東協國家將新增1億消費者,並帶來7700億美元的消費額。(注17)

表三  東南亞最有前景的消費市場和生產基地對象國

 

資料來源:「日中韓經營者アンケ―ト」,《日本經濟新聞》,2016/01/07

 

近幾年東協的經濟之所以能快速發展,外商直接投資是一項重要因素。主要考量點是東協身成立了經濟共同體,與中國大陸建立的自由貿易區升級版也達成協議,同時正在推動成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以及新加坡、越南、馬來西亞和汶萊的加入TPP,印尼和泰國也將跟進加入,外商即看好東協在各類區域經濟整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未來市場發展機遇無可限量,所以直接投資額從2013年的1177億美元增加至2014年的1362億美元,2015年還更多,預期到2020年更可達到1500億美元。(注18)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的東協經濟共同體登場後,區域內96%的貿易貨品項目的關稅將撤除,加上非關稅貿易障礙進一步撤除,市場自由化更向前推進一大歩,同時從泰國經寮國到越南長達1500公里的「亞洲物流大動脈」運輸系統建構完成,相當有助提升區域內貨品的供應鏈效率。(注19)另外,中國大陸推進的「一帶一路」建設大戰略,東協國家正處於中國-中南半島經濟走廊已劃定的路徑之上,大湄公河區域則正在興建9條跨國公路,連貫南北東西,未來的區域運輸網絡將更為緊密,相當有助貿易往來和交通順暢。(注20)

 

 

2、東協市場的陰暗面

東協市場有光亮面,也有其陰暗面。東協雖然成立了經濟共同體,宣稱是自由化的單一市場,但又與歐盟〈EU〉在本質上有很大不同,先前已達成共識項目的實施都將交由各成員國負責,根本不像歐盟那樣具備法律約束力。也因此,東協各國間非關稅貿易障礙依舊存在,甚至還有新增項目,例如印尼即對鋼鐵產品課征反傾銷稅。甚至服務業自由化和人員移動也都推遲實現期程,物流領域原本允許外資可出資70%以上,但迄今多數成員國仍未同意。(注21)

目前東協隨著AEC目標的逐步實現,當地市場因自由化趨勢,已成為日、韓、中國大陸、台灣、甚至歐美企業爭相前往佈局的機會,但這過程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競爭激烈化,並隱含著一定程度風險。(注22)不過,最值得注意的是東協市場還存在3個主要的風險因素。首先是美國貨幣緊縮措施帶來的副作用,若美國升息幅度變大,可能引發東協新一輪資本外流,並造成匯率震盪,加劇金融壓力;其次是中國大陸經濟放緩,因為大陸與東協的經濟產業關係緊密,一旦大陸經濟放緩程度或金融壓力大於預期,東協經濟必然受到破壞性影響;再次是地緣政治風險居高不下,恐怖主義威脅增大,東協一些伊斯蘭教國家的宗教形勢趨於緊張,也將波及經濟的穩定發展。(注23)

最近幾年日資企業在東協投資的收益滿意度逐年在下降,反而在中國大陸投資的收益滿意度卻在改善當中,已對日資企業的東協「投資熱」澆了冷水。根據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公佈的2015年調查報告顯示,2013年日資企業在東協投資的收益滿意度開始轉為負,2014年轉為負的幅度更大,原因是在東協的產品銷售鈍化,生產成本上揚。而相對在大陸投資的日資企業,其投資的收益滿意度則有所改善,且開始超過在東協投資的收益滿意度。(注24)

瑞穗綜合研究所的分析指出,在東協的日資企業最擔心的經營問題,主要依序包括:〈1〉越南、印尼、泰國政府等大幅調高最低工資造成勞動成本上漲;〈2〉泰國的政治和社會的混亂;〈3〉東協整體的經濟景氣走勢;〈4〉因2015年美國升息引發資金外流和各國的匯率變動;〈5〉菲律賓和泰國的水災和颱風等自然災害,以及〈6〉歐美和台韓企業的進入導致市場競爭激烈化等。(注25)目前日資企業為因應在東協當地的生產成本上漲之挑戰,已開始推動製品的高附加價值化、引進節能和環保的機械設備、實施在東協區域內銷售、出口多元化,以及開始向東協區域內其他第三國〈如緬甸、柬埔寨〉移轉等補強措施。

尤其是近年來全球出口低迷問題也正在給亞洲〈特別是東協國家〉的製造業投下陰影。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發布的2016年2月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指出,越南連續三個月高於50〈亦即經濟活動出現萎縮跡象〉;馬來西亞因貨幣林吉特貶值,原材料價格上升,擠壓了製造業的利潤空間;印尼則因印尼盾貶值導致金屬、化學品和塑膠行業的採購成本上升,造成沉重負擔。上述三國問題,均與中國大陸經濟減速導致的外需低迷正在產生負面影響有連動關係,目前還很難期待會有大幅度改善。(注26)

〈二〉印度市場的光亮與黑影

目前國際上流行一些看法,印度經濟崛起已成為繼中國大陸之後的第二個成長大國,尤其在莫迪政府推動把印度發展成為全球製造中心政策之下,「印度製造」〈Made in India〉顯已開始接棒「中國製造」,鴻海〈富士康〉集團前進印度投資,將把屬於低端的製造業移轉到印度,更被視為上述看法的重要支撐。客觀而言,印度的勞動力成本低廉、英語普及化、在高技術領域擁有一席地位、對歐美專利體系相對熟悉,以及在生物、化學、電子、通訊領域的強項在國際合作的空間較大,都是「印度製造」的主要優勢。(注27)

印度經濟成長率之所以亮麗,並超過中國大陸,係與2014年調整對GDP計算方法,將過去的以生產要素成本計算GDP改為國際通行的以市場價格計算GDP有關。新的方法計算GDP時,是拿舊的計算方法所得出數據作為對比,導致算出的成長率較高。(注28)但同年印度其他經濟指標如工業生產、貿易、稅收等,在在顯示經濟動能仍疲弱;加上企業支出遲滯、銀行壞帳攀升等,更難以支撐GDP較高成長。英國金融時報即質疑,印度7.4%的經濟成長數據肯定有所誇大,這種貌似強勁的表現很難與疲弱的企業盈利、乏力的貸款成長、低迷的摩托車銷售等其他數據相吻合。(注29)

 

 

 

1、印度市場的光亮面

印度人口超過12億,居世界第二大,2015年GDP總值2兆多億美元,人均GDP已達1700美元左右,消費者數目龐大,可支配的開支更為數可觀。近幾年由於印度國內市場需求強勁,個人消費拉動了經濟成長,並占經濟總量約60%;加上中產階層和年輕消費者迅速增長,更推動零售業蓬勃發展,目前市場規模近6000億美元,若以每年增率12%的速度擴展,到2020年將達1兆美元。尤其印度的中產階層占總人口比重約20.3%,預估在2025~2026財政年度將達上升到37.2%,中產階層人口不斷增加,已為印度零售業帶來龐大商機。(注30)

另外,近幾年在國際油價走低的有利背景下,印度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一直維持在4~5%的水平上,此一較低的物價上漲率對消費擴大帶來利多支撐。正因為物價沉穩,導致印度儲備銀行〈央行〉自2015年1月以來共實施了5次降息。最近印度官方預測今年雨季雨量將較歷史平均高約5~6%,相當有利農作物收成,並帶來占印度總人口70%的廣大農民收入增加和願意消費,勢必帶動新一波內需消費,並支撐經濟持續成長。另外,根據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發布的2015年第4季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注31)全球消費者信心排名印度居全球之冠,是全球最看好的消費者市場。預計在2016年,這項排名仍將持續領先全球。〈參表四〉

目前印度是僅次於中國大陸和日本的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服務業和工業是主要的經濟成長動力。特別是在服務業領域,印度的離岸資訊科技和業務流程管理〈IT-BPM〉產業在全球市場占有非常大份額,約占印度GDP的10%,並占其服務業出口總值的38%。日本經濟新聞一項「亞洲共識」問卷調查更指出,印度以商業及通信為主的服務業將起到拉動經濟持續成長作用,加上莫迪政府的經濟改革有助帶動消費和投資擴大等支撐,預估2018~2019年度的印度經濟成長可望達到7.7%的高成長率。(注32)

表四      印度和東協主要國家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

資料來源:國際市調公司尼爾森〈Nielsen〉發佈的2015年第4季全球消費者信心指數調查報告。此一調查對象涵蓋全球61個國家逾3萬名的網路消費者,評量消費者的經濟前景、對就業市場的信心、個人理財的狀況與是否準備消費等四項。以100點為指數榮枯分水嶺,低於100點表示消費者目前對前景仍感到不樂觀。請參www.neilsen.com。

 自從印度總理莫迪主政後,全力推動經濟改革,更提出「印度製造」倡議,希望把印度轉型為全球製造中心。(注33)「印度製造」主要涉及25個行業,包括汽車、化工、製藥、紡織、資訊技術、港口、航空、鐵路、再生能源、採礦及電子產業等,目前已吸引眾多外資赴印度製造。另外,印度政府在招商引資政策上已放寬外商直接投資上限,加上印度平均人口年齡28歲,約一半人口在25歲以下,擁有豐富而廉價的年輕勞動力,具有龐大的人口紅利,頗能吸引外商製造業前往投資設廠。(注34)據統計,2015年印度共吸引630 億美元的外來直接投資〈FDI〉,並超過美國的596億美元和中國大陸的566億美元,已首次成為全世界FDI領先國家(注35),迄今外來直接投資累計總額已達2780億美元。

 

回顧印度在2013年經濟曾一度觸底,隨後開始回升,從2015年第二季後一直保持在7%以上的成長率,2015年全年實質GDP為7.3%。在當前全球經濟走勢低迷之際,印度的經濟成長相當亮眼,連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也都一致看好印度的經濟基本面。展望印度經濟的未來發展,根據世銀的2016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注36),預估印度GDP成長率將達到7.4%,為全球經濟成長最佳的國家之一。IMF公佈的2016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印度更以7.5%高經濟成長預估值領先各國。(注37)〈參表五〉

表五         印度的主要經濟指標〈2014~2016〉  

 

資料來源:彙整自HKTDC、IMF、EIU、CEIC總體經濟資料庫相關數據。

 

2、印度市場的陰暗面

在經濟前景一片看好的同時,印度市場仍存在不少問題的陰暗面。在世界銀行的「2016年營商環境排名」,印度在189國當中排名第130位,遠落後於中國大陸的84位。(注38)另外,在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發布的「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鑑」,在61個國家和地區中,印度排名第41,也遠落後中國大陸的第25名。(注39)印度的營商環境仍有諸多待改善之處,包括結構性缺陷和營商環境不佳,諸如中央和地方的政策衝突、中央和地方稅制複雜〈跨州展開業務會被額外徵收稅金和手續費〉、行政官僚積重難返、設立企業需辦理33項手續〈耗時191天〉、安全和環境審批麻煩、勞工法律僵化、企業破產處理缺乏法律依循、腐敗叢生、低效率的國營企業壟斷特定產業、基礎設施落後、物流運輸條件差等。

外界普遍認為,印度的工資比中國大陸更低廉,且輕工業製造水準並不比大陸差,2015年在印度的大型投資項目不斷增加,已第一次超過中國大陸成為全球資本投資項目的最佳目的地。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蘋果、鴻海、小米等各國大廠在印度投資設廠,預計到2017年印度極可能取代美國,並成為僅次於中國大陸的全球第二大智慧型手機市場。(注40)但是「印度製造」有優勢也有劣勢,包括基礎建設薄弱、交通系統混亂、電力供應缺口很大、特別是勞動法規錯綜複雜〈中央有50多條、地方有170多條〉且對勞工保護嚴苛,都是對印度經濟和製造業發展的嚴重制約。(注41)

 

印度的產業結構比重呈現跛腳狀態,儘管莫迪總理積極要推動「印度製造」和「數位印度」,但是製造業在印度經濟結構所占比重很低,農業所占比重很高,迄今仍有70%人口直接依賴農業。所以印度經濟發展想從農業一下子大躍進到以軟體業和客服中心為核心的服務業,因為現階段有軟體、沒有硬體,加上基礎設施相當落後,目前每年只有3%的GDP被用於基礎設施建設,(注42)均制約了「印度製造」和「數位印度」更大程度的發展空間。譬如印度製造業成長趨勢在2012年至2014年間已出現停滯,其後續發展的潛在動能令人懷疑。

基本上,印度經濟為內需主導型,已連續2年保持了7%以上的經濟高成長,尤其在2015年度經濟成長率達到7.4%,大幅超過中國大陸的6.9%。檢視2015年印度GDP的構成方面,個人消費則占59.5%,政府和民間的設備投資占29.3%,政府消費占10.6%,其他〈含進出口〉占0.6%。但是在2016年第一季,印度的GDP構成已出現了負面跡象,在政府和民間的設備投資方面,同比成長率為 -1.9%,時隔8個季度轉為負成長,已顯示出投資活力仍然不足,這對印度經濟要持續維持8~9%的高成長率是一大挑戰。(注43)

近幾年印度的經濟高成長又與國際油價下跌有連動關係。日本經濟新聞社論即曾評述,原油和大宗物資的國際價格低迷,是印度經濟高成長的原動力之一,作為資源進口國的印度,資源價格便宜有助物價穩定和經常收支獲得改善,並可帶動消費和緩和金融壓力。(注44)客觀來看,印度的能源資源不足,是重要的能源進口大國,自2014年末以來國際油價跌跌不休,已讓印度從兩方面受益,一是國內通貨膨脹得以獲得抑制,二是提供了莫迪政府的公共財政改革比較有利的條件,譬如能夠在不必向消費者提高價格的情況下削減昂貴的政府燃料補貼。不過,最近國際油價又開始回升,相對地,印度經濟能否持續維持超成長態勢,仍值得進一步觀察。

另外,印度銀行部門持有超過4兆盧比的不良債權,其中鋼鐵和電力等營運不佳的產業占了不良債權的一半以上,遂導致其他企業難以獲得用於投資新項目的充裕資金,印度政府很擔心此一問題會導致經濟減速。特別是擁有印度銀行業界資產三分之二以上的國有銀行,其不良債權就占了85%,更存在著不可測的金融風險。(注45)目前為實現長遠的經濟成長目標,印度儲備銀行已給各家銀行設定了期限,要求在2017年3月處理完不良債權,從短期來看,此舉有可能帶來企業投資進一步收縮的風險。

除了經濟發展層面的問題,印度的族群矛盾和政黨派對立,始終都是社會不穩定的來源。尤其北方邦人口超過2億,是印度最大邦,也是印度教徒與伊斯蘭教徒衝突的火藥庫,嚴重影響印度的經濟環境。另外,目前在印度處於貧窮線以下的人口仍有3億多,大都居住在農村,尚未享受到印度經濟崛起的益處,貧富差距問題也不利於印度均衡和諧發展的障礙。

 

三、中國大陸對東協和印度的新南向政策

在蔡英文總統的新政府祭出新南向政策之際,其實中國大陸也早已開始推動對東協和印度的新南向政策,未來5年兩岸的新南向政策競合態勢將會如何發展,頗值得關注。2015年11月中國與東協簽署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談判成果文件後,將通過升級原產地規則和包括跨境電子商務合作的各種貿易便利化措施,俾進一步促進雙邊貨物貿易發展,爭取在2020年實現雙邊貿易額達到1兆美元的目標,並加快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注46)今年3月雙方還進一步簽署「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計劃在未來5年內加強和提升雙方的戰略夥伴關係、以及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

除深化與東協的戰略夥伴關係,中國大陸與印度雙方領導人也早在2015年5月簽署聯合聲明,將建構更加緊密發展夥伴關係的下一步規劃,並將為兩國及地區乃至世界經濟成長和繁榮注入動力。因此,雙方將採取必要措施來消除雙邊貿易和投資障礙,為兩國各自經濟成長和發展提供支持。特別是,中國企業將積極響應「印度製造」倡議,印度企業也將在中國拓展業務。(注47)最近中印雙方還邁出具體合作行動,簽署總額高達150億美元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項目。顯見,在外界總認為中印兩國政治外交關係有嚴重矛盾之際,中印雙方的夥伴關係仍然是在曲直向前發展。

〈一〉「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

在中國大陸與東協的關係緊密化方面,今年3月3日雙方曾簽署的「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將加強和提升在2016年至2020年間中國和東協戰略夥伴關係,以及睦鄰友好和互利合作,並為東協共同體的2025年願景作出貢獻。這項行動計劃涉及範圍相當多元,共包括政治安全、非傳統安全、經濟合作、電子商務、金融、能源、科技創新、海上合作、旅遊觀光、中小企業合作、教育和公共衛生、社會人文合作、糧食和農業及林業、海上合作、地方政府和民間交流、環境合作和減少貧窮等領域的合作。(注48)

 

近幾年因為南海諸島主權爭端,導致東協部分國家如菲律賓、越南等與中國大陸的政治外交關係緊張,但在「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裡,則明確指陳將通過定期舉行落實「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資深官員會議和工作組會議,以推進全面有效完整地落實上述宣言,維護地區和平穩定,增進在南海的互信、對話與合作。南海諸島主權爭端有解決軌道可遵循,就提供了中國大陸和東協深化經濟合作關係的有力支撐。

雙方根據上述宣言文件,中國大路和東協除要力爭到2020年雙方貿易額達1兆美元,還要促成雙向投資達1500億美元的目標。同時,積極落實貿易促進措施,應對非關稅障礙。雙方還將加強專門技能和經濟技術合作,以及開展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和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並支持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銀行〈亞投行〉與世銀、亞銀等多邊金融機構展開合作,促進地區互聯互通建設。另外,中國大陸還將與有興趣的東協國家間建立經貿合作區。(注49)

特別是,在中小企業和產業合作部分,中國大陸和東協將支持落實「東協中小企業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6--2025〉」,雙方將開展中小企業貿易投資、人員培訓、工業園區建設等方面合作,以及加強在貿易、農業、旅遊等傳統領域的中小企業合作。雙方還將加強生產設備升級合作,尤其是先進技術、綠色和創意產業等領域合作,提高生產力。另外,雙方也要加強互利產業部門的供應鏈聯繫,鼓勵形成產業群聚。(注50)

〈二〉中國和印度領導人聯合聲明啟動雙方經濟合作新關係

繼2014年9月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訪問印度後,應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的邀請,印度總理莫迪也於2015年5月出訪中國大陸,兩國領導人並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作為兩個全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最大新興經濟體和國際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中印雙方之間的建設性關係模式將為推進國與國關係、完善國際關係提供了新的基礎。外界普遍認為此一聯合聲明是有助於建構中印關係更緊密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有鑒於長期來中印雙邊貿易往來,印度對中國大陸都呈現大幅逆差情況,中印兩國領導人的聯合聲明裡特別表明將共同採取緩解雙邊貿易不平衡問題,並實現雙邊貿易永續發展。這些措施包括加強印度資訊技術企業與中國企業聯繫,促進旅遊、電影、醫療保健、資訊技術和物流等服務產業貿易。中印雙方還將在亞太貿易協定 (注51)的架構下,在互利合作的基礎上努力妥善解決降低印度有關產品的關稅問題。另外,中印雙方還將繼續努力在孟加拉-中國-印度-緬甸經濟走廊,〈BCIM〉架構下的進行合作發展。

事實上,在莫迪總理主政下的印度,推進市場開放、簡化投資審批程序,早已為中國大陸與印度產能合作帶來新機遇,並出現一個流行詞「中印製造」〈Made in Chindia〉,並跨越了「中國製造」和「印度製造」的競爭型態。「中印製造」的主要重點領域在基礎建設和製造業,合作重心在印度的地方邦,合作活力在企業。「中印製造」的典型例子是中國聯想集團在印度投資生產一種名叫「YOGA」的高端筆電,設計靈感來自印度瑜珈的幽雅和柔韌。(注52)

 

今年5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會見來北京進行國事訪問的印度總統穆克吉時指出,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主要經濟體走勢分化的背景下,中印兩國經濟都保持中高速成長,成長速度居世界前列,均在克難攻堅,推進改革,實現持續穩定向好。中方願同印方深挖互利合作潛力,推動「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同「印度製造」、「數位印度」等戰略對接,著力開展產能、鐵路等合作,並推進孟中印緬經濟走廊等大項目建設,尋求務實合作新的成長點,促進兩國貿易平衡發展。穆克吉總統也回應表示,印中互為重要鄰國,發展雙邊關係意義重大,兩國應進一步挖掘經貿、投資、製造業、資訊技術、智慧城市等領域合作潛力,著力加強人文交流,擴大共識,減少分歧,建構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注53)

從印度國家領導人總理和總統相繼出訪北京,即可看出中印雙方的發展夥伴關係持續在深化中。除了兩國高層的積極互動,中國大陸對印度的政策也口惠實至,今年5月中國企業大力前進印度參與當地的各種基礎建設投資項目,合作項目包括印度UFA那格浦爾〈Nagpur〉地鐵、垃圾發電、水處理技術及設備成套等,總金額超過150億美元。這些中印合作項目都是在兩國領導人聯合聲明中的「新的合作領域」架構下所推進的。由於印度正在推展「清潔的印度」運動和恒河治理計劃,預期未來中印雙方還會在環境產業有更多的合作機會。

 

四、結語與建議 

綜合上述,完全可以理解蔡英文總統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旨在推動台灣經濟發展多元化和台商全球佈局,把東協當成台灣內需市場的延伸,其政策焦點也並不侷限在東協國家,還包括南亞大國印度。客觀而言,現階段日商和韓商都因中國大陸經濟走入新常態、勞動成本上漲,以及對歐美市場出口的需求衰退,已紛紛轉向正扮演全球經濟新引擎的東協和印度市場,並形成激烈的競爭態勢,台灣係以對外貿易為主的經濟體,台商若不能適時加強經營東協和印度市場,將來在當地市場的份額和投資空間極可能遭受其他外商擠壓,甚至被邊緣化。

台商基於面對國際市場競爭的必要性,尤其東協的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汶萊都已加入下世代新貿易體系的TPP,而印度、印尼、泰國、菲律賓等國以可能成為TPP吸納新成員國第二輪談判對象國,加上東協10國和印度正在推進區域經濟整合,洽簽區域更廣泛經濟夥伴協定〈RCEP〉,所以台商即使不是在響應新政府的新南向政策號召,本身也都需要有一套與時俱進且可長遠發展的南進策略才對。

不過,台商在執行南進策略之前,恐怕也必須先提前定位清楚:東協和印度市場究竟是台灣的市場延伸,還只是人力資源的生產基地,或是資源採購的來源地而已,因為定位不同就會有不同的南進策略。尤其台商不能單憑感性來看東協和印度市場的潛在商機,更應理性地研析當地市場可能存在的風險與困難,以及未來的經濟發展動向。由於台商的企業經營態各有不同,如何南進東協和印度市場也就人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了。但不論如何,台商要投資東協和印度市場的未來,更需要能夠擺出事實,講出道理,並作好前進階段的工作準備。

有鑒於國內政府經貿部門和產業工協會,以及學界和相關智庫,長期來已對東協和印度市場和產業特性作出龐大的研究成果,因此,本文擬只針對未來台商要展開南進東協和印度市場行動,提出以下幾項較關鍵的策略性建議:

 

〈一〉台商新南向的基本原則必須有2個“in”和2個“r”

台商在搭新南向政策順風車時,面對東協和印度的經濟動能活躍、內需市場龐大,前進當地市場的基本原則是必須要有2個“in”和2個“r”。其中的2個“in”,一是insight〈眼光〉,二是input〈投入〉,有眼光才能看得準確、友投入才能抓到商機。但因前進正在經濟轉型和進行改革開放的東協和印度市場,商機與風險是並存的,就更需要注意風險與報酬了,所以又必須要有2個“r”,一是risk〈風險〉,二是reward〈報酬〉,台商唯有深度掌握資訊和變數,才能建立風險觀念,有效預測報酬,並選擇本身具優勢和競爭力做好重點布局,就能趨吉避凶,創造贏面。

〈二〉新南向也要儘量維持在中國大陸市場的現有優勢

台灣與中國大陸的經貿投資關係遠較東協國家和印度來得緊密。2015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658億美元,對東協國家貿易順差226億美元,台灣與印度的貿易總額只有48億美元,占台灣對外貿易總額不到1%;同年台灣對大陸投資約104億美元,對東協國家投資只有20.51億美,到印度投資的更少約10多億美。通常在市場遊戲規則裡,從未見有人為了擴展與賺錢較少的市場多元化關係,而刻意降低對賺錢最多的市場依賴之道理。所以,台商即使要南進東協和印度市場,至少也必須儘量維持在中國市場既有的優勢和成果,儘管經濟多元化發展是迎接全球化必要的途徑,過度仰賴單一貿易夥伴可能會把自己陷於競爭劣勢,但關鍵在於本身若能持續升級競爭力,就能在西向、南向的爭議中不著相。

〈三〉前進東南亞市場進行產業分工不能繞過中國大陸

台商的新南向不能繞過中國大陸市場,否則會迷航。因為在東協國家投資的台商、甚至韓商和日商,有許多關鍵零組件都必須仰賴大陸供給,這是現實的跨區域產業分工佈局和全球價值鏈安排的必要性。例如在越南北部的電子產業和紡織產業群聚,因地理位置與大陸華南地區相連,加上物流運輸系統條件好,上游原物料和關鍵零組件都向華南地區相關企業採購。唯有有效率地連結東協和大陸兩個市場,台商走出去才能兩腳走路,且才能走得更紮實更穩當。

〈四〉台商似可考慮兩岸新南向政策「交集」的商機

目前中國大陸正積極在推動更大規模更深度的新南向政策,除把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升級,未來5年還將落實中國-東協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的行動計劃。面對兩岸的新南向政策可能對撞情況下,台商的新南向恐有捲入兩岸新南向政策傾軋的風險中。誠如黃志芳所說,推動新南向政策與兩岸經貿並不衝突,而且還可相輔相成。台商基於兩岸和東南亞的產業分工需要和市場利益,以及本身的競爭優勢,似可考慮兩岸新南向政策「交集」領域的商機,如推動兩岸和東協國家在中小企業合作、資訊科技、電子商務、旅遊觀光、文創等方面的合作,才能創造機遇。

〈五〉台商可借道東協進入印度市場創造最大效益

印度長期來推動的「東看政策」,現在莫迪總理政府已把它發展成「東進政策」,甚至把與東協的經濟合作〈包括簽署自由貿易協定〉視為提升印度經濟發展的重要一步。特別是印度-緬甸-泰國的跨國高速公路建設成功後,印度與東協互聯互通即可擴大延伸到湄公河區域的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並把中國西南部納入,印度政府還有進一步發展「湄公河-印度經濟迴廊」的構想。所以台商的新南向政策,即可借道東協進入印度市場,甚至把印度-東協自由貿易區視為整體,進而來展開拓銷和規劃投資,並推動產業群聚、分工配套布局,俾創造最大效益。

〈六〉台日合作拓展東協和印度市場也是一種有利選項

雖然新政府執政後,已浮現新南向概念,並成為對外投資先顯學。在強勢政策的加持下,包括製鞋、紡織、鋼鐵、電子代工、電子商務、金融保險等產業已看好東協和印度市場的發展性。有鑒於日商經營東協和印度市場的豐富經驗和商業人脈網絡,目前擁有日本關係的台商,若是從純商業考量,則可借力使力,攜手日商南進東協和印度市場攫取新商機。由於歷史因素台日經貿關係緊密,新政府也積極要深化台日多元關係,策略上採取台日合作共同南進東協和印度市場,也是一種有利選項。

〈七〉把印度市場發展成面向第三國的生產基地和試場輻射軸心

台商前進印度市場,不宜只把貿易或投資鎖在印度當地,更必須把印度作為市場輻射南亞自由貿易區、西亞、中東,甚至非洲地區的軸心。由於日本與印度有許多相同的價值觀,日商在當地的經貿投資經驗相當務實又豐富,台商似可仿效日商把印度市場發展成面向第三國的生產基地,所生產的貨品出口到環印度洋周邊如部分東協國家、澳洲和非洲等地市場。尤其在非洲主要國家的印度裔族群很多,就像海外華僑一般,在當地掌握商業活動和經濟命脈,台商的新南向即可通過印度管道轉進更廣泛的非洲新興市場。

 


注1 參蔡英文於2015年9月22日在「民主進步黨29週年黨慶外交使節酒會」的致詞文稿。 注2 參蔡英文於2015年12月6日在「全國東南亞移民後援會成立」的致詞文稿。 注3   參新任總統蔡英文的就職演說內容。2016年5月20日。 注4  參蔡英文於2016年6月8日在出席海基會舉辦的大陸台商端午聯誼晚宴的致詞文稿。 注5  參黃志芳於2016年4月13日在民進黨中常會的專題報告「新南向政策─以人為本的台灣對外經濟新戰略」內容。 注6  參黃志芳於2016年5月17日應邀在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舉辦的「實踐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台灣全方位人才培育」論壇的發言稿內容。 注7 同注6。 注8 參行政院長林全於2016年6月7日在立法院院會施政總質詢時,答覆立委江啟臣有關新南向政策是否和戒急用忍有關的質詢之內容。 注9  參國發會主委陳添枝於2016年6月7日陪同行政院長林全在立法院院會施政總質詢時,在答覆立委有關新南向政策質詢時的補充說明。 注10  ASEAN經濟共同體〈AEC〉の形方─日中の狹間で搖れゐ6億人市場の歸趨」,三浦有史,《JRIレビュ─》,2016 Vol.3,No.33

注11  「“統一.東盟”的幻象」,《FT中文網》,2015-12-25。 注12 「東協主要5國2015年出口額時隔6年負成長」,《日經中文網》,2016/02/24。 注13 參東協企業諮詢理事會新加坡分部主任葉進國在第14屆東協-日本商業會議中的發言內容。 注14 「日中韓經營者アンケ―ト 『東南ア有望』日韓で6割」,《日本經濟新聞》,2016/01/07。 注15 「東盟市場概況」,香港貿發局的經貿研究,2016年3月17日。 注16 ASEAN統合下の商機を探る」,《ジェトロセンサ─》,20164月號。 注17 「東盟市場的限時機遇」,埃哲森戰略諮詢公司的研究報告,2015年版。 注18 同注7。 注19 ASEAN經濟共同體ガ始動『物流大動脈』夢つなぐ」,《日本經濟新聞》,201613注20 「東盟:『一帶一路』發展關鍵」,香港貿發局的經貿研究,2015年10月15日。

注21 「東協經濟共同體的虛與實」,《日本經濟新聞》,2015/11/24。 注22 AECのチヤンスとリスク」,石川幸一,《ジェトロセソサ─》,2015年11月。 注23 「東盟經濟展望:在內外角力中前進」,德勤〈Deloitte〉報告,2016博鰲亞洲論壇會前展望。 注24 「アジアで高まる人件費上昇懸念 對應を迫られる日本企業 」〈ASEAN〉,《日本經濟新》,2015.6.23注25 同注6注26 「アジア製造業 輸出不振 2月の日經PMI 6カ國‧地域で惡化」,日本經濟新聞,2016.3.4注27 「“印度製造”的優勢與劣勢」,《學習時報》,2016-03-14。 注28 「印度調整GDP計算方法 經濟增速超中國」,《國際財經》,2015年2月10日。 注29 「別對印度經濟過早喝采」,《FT中文網》,2015-12-08。 注30 同注5。

注31 尼爾森〈Nielsen〉係針對全球61個國家超過3萬名網路消費者所進行的消費信心調查。 注32 「日經調查:印度經濟成長將達7.7%」,日本經濟新聞,2016/04/19。 注33 「印度市場概況」,香港貿發局的經貿研究,2016年5月16日。 注34 「インドびつくり經濟」,《エコノミスト》,2015.10.27注35 「印度超過中國成外資頭號目的地」,中國駐印度大使館經貿處資料,2016-04-29。 注36「2016年全球經濟展望報告」〈Global Economic Prospects〉,World Bank,January 2016。 注37「2016年世界經濟展望報告」〈World Economic Outlook〉,IMF,April 2016。 注38「2016年營商環境排名」〈Doing Business 2016〉,World Bank,October 27,2015。 注39「2016年世界競爭力年鑑」〈The 2016 IMD COMPETITIVENESS SCOREBOARD〉,2015/05/30。 注40「印度將成為蘋果的下一個中國」,《印度之窗》,2016-04-25。

注41 「印度市場的商機與挑戰」研究報告,台北市進出口公會,2013年12月。 注42 在中國大陸,每年有約20%的GDP被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的基礎設施才能為製造業提供便捷的物流條件和充足的能源供應。印度每年只有3%的GDP被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將是印度經濟和製造業持續發展的硬傷。請參「印度經濟不如中國,他為何不服?」,《商業見地網》,2016-04-01。 注43「印度GDP增速趕超中國 內需穩健前景光明」,《日經中文網》,2016/06/01。 注44「インドは高成長の持續へ改革加速を」,《日本經濟新聞》,2016年6月4日注45「インドの不良債權が水面下で急增、國營銀行のリスク浮上」,《ダイヤモンド》,2016年5月14日注46 「中國大陸-東協自貿區升級版正式簽署」,經濟部國際貿易局,2015/11/23。 注47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聯合聲明」,2015年5月15日。 注48 「落實中國-東盟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宣言的行動計劃」〈2016-2020〉,2016-03-03。 注49 同注30。 注50 同注30。

注51 亞太貿易協定的前身是曼谷定,成員國包括印度、中國、孟加拉、斯里蘭卡、寮國、菲律賓、泰國和韓國等。它的全稱是「亞太經社會開發中成員國貿易談判第一協定」〈First Agreement on Trade Negotiations among Developing Member Countrie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Commission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注52 「中印產能合作面臨“天時、地利、人和”良機」,中國駐印度大使樂玉成在中印產能合作研討會上的講話。2015-06-11。 注53 「李克強會見印總統」,《人民日報》,2016-05-27。

 

 

 

 

http://www.tier.org.tw/achievements/pec3010.aspx?GUID=c38a28fb-685d-41fa-9ef8-7c47417f8984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k10089&aid=10833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