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研讀「成人牙周病 國人罹患率99.6%」-自由時報
2009/03/29 19:33:15瀏覽1121|回應0|推薦0

成人牙周病 國人罹患率99.6%


 摘自Yahoo新聞-自由時報,更新日期:2009/03/29 04:09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


國人牙齒健康狀況有多糟?根據一項調查顯示,18歲以上成人牙周病罹患率高達99.6%,牙齒與牙肉間的「牙周囊袋」大於4至5公釐者也有46%,也有接近一半的人出現「牙周附連喪失」;定期保養牙齒者不到兩成。


醫師提醒,多刷牙、定期檢查牙齒,才能避免牙周病困擾。


簡單來說,牙周病就是牙齒「地基」出了問題,從輕微的牙齦炎,到嚴重的牙周炎。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委託台灣篩檢學會調查北、中、南、東、離島(各挑選基隆市、台北縣、彰化縣、台南縣、台東縣、連江縣)共1746人,並由13名牙醫師檢查民眾的牙齒狀況。


調查結果顯示,有8.5%的人牙齦會流血,41.8%有牙結石,34.6%牙周囊袋在4至5公釐、14.7%大於或等於6公釐者,牙周囊袋罹患率隨著年齡增加而提高,且男性比女性嚴重。


以縣市別而言,除台南縣較低外,其他縣市的罹患率在5成4到7成5之間。如以牙肉與牙齒的附連組織來看,「牙周附連喪失」4至5公釐也有48.7%。


研究也進行問卷調查,有6成8受訪者每天刷牙兩次,近6成使用過牙線,其中又以牙線棒為主,5成2的人過去一年看過牙醫,但看牙的原因主要是填補蛀牙(28.5%)、止痛(27.9%),定期保養者只有兩成。


患者心肌梗塞中風機率高3倍


國泰醫院牙科主治醫師楊岳炤說,每天刷牙至少兩次,並使用牙線徹底清潔,同時半年檢查一次牙齒,就能避免牙周病。但國人看牙醫的習慣,仍停留在「會痛才看病」。因此很多牙周病患者就醫時,已相當嚴重,半數以上已是骨頭遭到破壞的末期牙周病,牙齒鬆脫、移位,治療困難。


楊岳炤解釋,刷牙時,牙齦會流血、牙齦紅腫或觸痛就是牙周病警訊,最好儘早就醫。如果不治療會形成牙周囊袋,若囊袋超過3公釐,刷牙就刷不到,裡面會滋生無數細菌,細菌除了破壞牙周外,甚至也會透過血管跑到身體其他部位,進一步造成心肌梗塞、中風等疾病。


根據統計,罹患牙周病的患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3倍。

【心得】

牙痛不是病,痛起來要人命

        就因為牙痛的經驗,莫名有對看牙醫的恐懼,往往要撐到了痛到不可以才去看牙醫,通常此時蛀牙已到無法挽回田地;自幼,補牙、拔牙、鑲牙…,想到磨牙的聲音及味道,心裡就起疙瘩,不願面對現實,逃避讓牙醫檢查。

        偶然機會,發現同事定期洗牙,去看牙醫很愉快,心裡不免疑惑,怎有人沒事喜歡讓人把牙齒鑽的酸酸的,或讓人挑剔你刷牙不乾淨?一個懶人又怕被批評的自尊心,造成數十年不願坐上牙科診療椅,也養了滿口爛牙。

        下定決心要把牙齒治療好,發現看牙醫沒那麼可怕,心理障礙沒了,比較能接受正確的口腔衛生觀念,報導所說「多刷牙、定期檢查牙齒,才能避免牙周病困擾」,基本上是對的,定期檢查時,醫師會教導正確之刷牙方式,應該許多人和我一樣,不只是早、晚刷牙,每頓餐後也刷牙,多刷牙但是刷不乾淨,醫師指導2顆2顆慢慢刷,刷毛以45°角輕輕刷牙齦與牙齒交接部,約刷個20~30下,再換下2顆,並且正確使用牙線及牙間刷…,要有健康的牙齒,真的不能當懶人!

【口腔保健的重要性】
摘自:http://pub.mlc.edu.tw/viewitem.jsp?itemid=000000000072022

牙齒的重要性,不用多說,你我都心知肚明,但忙碌之餘,我們常常忘了需要對它好好照顧。國軍台中總醫院中清分院牙科主任蔡榮發,將提醒你我如何做好口腔保健,再偷懶下去,你的牙可是會離你遠去喔!

* 美觀需求已成口腔保健新趨向

口腔保健的主要目的就是要維持口腔的正常功能,而口腔的主要功能有三:分別是咀嚼、發音、美觀。隨著時代演進、醫學進步,目前口腔的美觀功能已變成熱門項目,還發展出牙科美學,小至美白、牙齒矯正,大到骨頭的改變,如暴牙、戽斗的整型都含括在內,可見口腔保健的功能已不是停留在實用性而已。另外,由於現代人的飲食精緻化,食物除了容易塞住牙縫,纖維性也大幅減少,故蛀牙與牙周病的罹患率與日俱增,因此對口腔清潔度的要求將比以往更甚,這是大家值得注意的一件事。

* 不同時期的不同口腔照顧

談到口腔保健,其實隨著年齡的區分,側重點都有所不同,茲分述如下:

1.嬰兒時期:3歲前的嬰兒,特別要避免奶瓶性齲齒的產生。當嬰兒咬著奶瓶入睡時,由於唾液分泌會減少,舌頭又頂住前面的牙,牛奶在口中分解成乳酸,將讓乳牙蛀得非常厲害,很難治療。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父母應避免小孩在哭鬧時,以奶瓶作為安撫工具,但如果難在一時之間作改變,不妨先以果汁或稀釋的果汁來代替牛奶,然後逐漸改成清水,也盡量別讓小孩抱著奶瓶睡覺。另外,父母可使用棉籤、小牙刷來幫忙嬰兒做一些口腔清潔,並訓練嬰兒用水漱口,但最好是開水,以免嬰兒誤吞。

2.學齡兒╱幼童:指的是3歲後一直到初入小學就讀的小孩。這段期間,父母可開始教導小孩自行刷牙,最好是寓教於樂,在輕鬆的氣氛下學習,除了養成小孩正確的刷牙方法、習慣外,父母應讓小孩覺得刷牙是一件很好玩的事,千萬不要以處罰的方式來教導,以免形成小孩心中的陰影。後面臼齒難刷到的地方要特別留意,但怕牙刷刷頭太過刺激,易引起幼兒的嘔吐感,此時也可以使用牙線當輔助,順便清潔齒縫。

3.孕婦:懷孕婦女牙齦容易出血,發炎情況嚴重,容易有所謂的懷孕囊腫,這與一般腫瘤不同,起因是因為懷孕時體內荷爾蒙內分泌改變,導致牙齦腫大、出血,嚴重時,腫瘤甚至會腫脹到將整個牙齒包覆著。但孕婦只要持續保持口腔衛生即可,不用太擔心,生產結束後便會自然消失痊癒。

4.中、老年人:步入中年,最常見的牙齒問題首先就是齒縫變大,解決之道是除了一般牙刷以外,還要多準備輔助道具──牙間刷,藉此清除齒間殘渣。另外,年輕時不易見的牙周病在累積3、40年後,也將開始浮現。還有就是牙齒經過多年的使用後,咬合面難免出現磨損,而且,有9成的人牙齒在長年的牙刷刷洗下,牙頸部刷成深凹在此時清晰可見。至於老年人,會有掉牙、缺牙的情形,這時候不僅刷牙的方式要改變,觀念也要有所改變,最好請教牙醫師,對口腔進行特別的護理。

* 定期檢查,慎選牙膏、牙刷
蔡榮發主任說,一般而言,普通人應每半年作一次口腔保健,以便及早發現蛀牙、牙周病等問題。而要如何做好口腔保健,蔡榮發主任則始終相信「雙手萬能」,認為靠牙刷、牙線就夠了。他說漱口水雖然可稀釋口內細菌,但具有刺激功能,口腔有破口宜避免。而像電動牙刷,其原理和牙醫建議使用的貝氏刷牙法衝突,而且容易傷及牙齦,不見得比牙刷好。

但應如何挑選牙刷、牙膏呢?蔡榮發主任指出,其實牙刷、牙膏能達到清潔效果,是因為物理性的摩擦所致。牙刷刷毛應要求細緻、刷毛不能太硬,購買時不妨看看刷毛上每根纖維的尾端有沒有被處理過,如果呈圓形狀就是經過處理。另外,牙刷刷頭不能太大、略有角度,都比較方便刷到後頭的牙齒。握柄有止滑設計更好。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zer6699&aid=279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