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初夏逢一抹綠意,大溪濕地生態公園,水綠相融落羽松倒影之美
2024/05/26 10:16:15瀏覽391|回應0|推薦41

不知不覺,又到五月想尋一處荷花池,拍拍荷花,

 幾年前去過大溪的山豬窟那有不太一樣荷花池

沒想到那裡現已改成月眉濕地生態公園,沒有了荷花池,

卻成為了一座濕地,發現濕地上展示出綠色的美,

 樹木的翠綠、蕩漾的水綠,詩意的落羽松....

隨著季節傳遞著出最生動的自然顏色,

 今天就讓我們來一場視覺之旅,

 去看大溪月眉濕地生態公園的那抹初夏綠色和倒影之美。

三月下旬社區的湯友群組來到桃園大溪中庄調節池春遊健行,既適合陽光明媚的天氣來閒逛,中庄吊橋可串聯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及山豬湖生態親水園區,橋上可供人行與自行車往來使用,當時就決定擇期去濕地生態公園去逛逛!

此刻獨一無二濃郁的柔翠綠,想要領略這份翠綠大溪月眉濕地生態公園不容錯過。

濕地生態的落羽松,正盡情舒展整個湖水中,湖水樹木同碧,處處凝綠滴翠經,過春雨水洗刷後更加通透,也更加明亮。

走進濕地生態公園,滿目蒼翠超高的樹林覆蓋率,無時無刻都會被綠色包圍。

大溪月眉濕地生態公園的綠,在初夏有不同于春天復甦的那種綠不同,那是種柔翠美

來大溪月眉濕地生態公園時,少了人潮的喧囂,迎來了初夏的醉美時光,如果到了秋天,這片落羽松由綠至黃,再由黃到紅,呈現出它最絢麗的色彩,美得更會讓人心醉,屆時我一定不會缺席。

這座綠意悠然的濕地生態公園內有湖泊,在上午清新空氣中漫步其中,欣賞和感受到在桃園大溪悠閒的生活方式。

濕地生態公園環境優美,四週景物多樣以其水塘聞名,水面平靜如鏡,在陽光的照射下,落羽松在水面倒影,為整個景區增添了一抹生動的景致。

四週有著迷人的小徑和涼亭,供休息和觀賞景色之用,可以在涼亭中乘涼,欣賞著周圍的美景,或者沿著小徑漫步,感受自然的寧靜與和諧。

看到落羽松想必秋季會更美,月眉濕地四季常青、立體配置、綠意盈城,水綠相融,人在園中、滿目是景的景觀,讓綠色充滿了各個角落,獨具情韻的生態公園

一個綠意盎然的濕地生態公園,這裡提供了寧靜的環境和廣闊的綠地,在內散步欣賞到自然風景,感受大自然的寧靜氛圍,園內還有湖泊和瀉洪池,讓您欣賞到不同的景觀。

領略這份潭水之綠,倒映水波蕩漾,綠得濃郁又明亮像一幅畫,這美景想不拍下也難。

走在這樣的初夏裡,心情也隨之變得明媚起來。

濕地湖水兩側樹植蒼翠欲滴,一處溪潭清澈碧綠,落羽松與山水輝映,倒影在一潭碧水,鏡頭下這麼美,形成一個相當吸引眼球的景觀。

生態公園提供了一個寧靜愜意的環境,在漫步,欣賞美麗的自然風景,感受大自然的氛圍,步道規劃整齊,使得步行成為愉快的體驗。

濕地生態公園搭配四週的落羽松,怎麼拍都,一早來這裡拍美照,落雨松以其豐富的植物景觀,濃郁的自然風韻,使人流連忘返,樂在其中,也成為眾多攝影愛好者喜愛的拍攝之地。

這裡的園林空曠,提供了一個放鬆身心的選項之一,藍天和白雲和落羽松投射在池塘中,形成了一種迷人的景象,仿佛將整個天空的美麗都映入墨池之中,這樣的景色絕對值得多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

生態公園內有一個湖泊和水景區,增添了自然美感和寧靜氛圍,可以欣賞樹木的倒影和附近的水生植物,享受寧靜的湖畔風光。

這潭蕩漾的水綠在初夏中,行走於山水間滿眼都是抹不開的綠色,這份綠籠罩在水潭中也相映在水的碧影裡。

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草木香,那是大自然的呼吸,帶著一種不可言說的安寧與愜意。

濕地生態公園提供了一個自然美景和自然生態相結合的環境,想享受寧靜的自然,這個公園都是一個值得一遊和欣賞的目的地。

本想來這拍荷花沒拍成,唯獨遇到牽牛花,以其紫色花朵綻放,在一片綠中有一抹清新的紫色,牽牛花靜靜開放,也展示著它的初夏風情。

垂下的牽牛花,雖然看似柔弱,卻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在荒草叢生的野外,牽牛花都能紮根、生長、開花。

中庄吊橋串聯月眉人工濕地生態公園,橋上可供人行與自行車往來使用,桃園串聯大漢溪兩岸觀光景點的「中庄吊橋」,是目前全國最長的懸索式吊橋,吊橋結構造型優美景觀視野,吊橋也串接兩岸自行車道,喜歡自然生態可嚐試一趟低碳鐵馬輕旅行。

桃園大溪新景點,串聯大漢溪兩岸的中庄吊橋,全長約419公尺,可通行自行車及行人,是目前全台最長的懸索式吊橋,造型優美可以把大漢溪兩岸景點一起玩,吸引很多人造訪,可以從大溪河濱公園一路騎著自行車到中庄吊橋,月眉人工濕地,按排大溪一日遊。

欣賞遠方大溪美麗的田園風光,在韭菜花季節,可以欣賞美麗的九月雪,這裡遠離市區,空氣好噪音少,超適合約三五好友來旅遊漫步吹風放空!

人間最美是初夏,初夏的美在於景色,風景美如畫,

初夏的美在於感受,溫暖舒心安然就好。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yhhongteng&aid=18063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