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打通滇緬路》(二十二)
2022/01/01 22:31:30瀏覽1378|回應0|推薦39

保證進度的基本設備——柏油噴灑機一直沒有到貨。然而現在已經無關緊要了,因爲我們以土法發明創造:我們在錫製的煤油桶下面打幾個小洞,裝進柏油,然後人工噴灑柏油。

  石頭粉碎機又小又少,每台每小時只能生産2.5立方公尺的工分石。由於沒有篩子、也沒有開鑿機或者皮帶運輸機,這就需要60多人不停地把石頭倒進機器裏。這種方法最多只能被稱爲半機械化。機器的叉鉗經常損壞,因爲沒有多餘的零件,我們非常頭痛。

  我們僅有的進口空氣鑽孔機太大,需要特別高大强壯的人才能操作。如果是一般工人,則要兩個人來掌握鑽孔機。然而它的手柄太小,兩人無法一齊操作,只好一個人操作,另外一個人站在他的後面,雙手壓住他的雙肩,以增加重量,壓住鑽孔機。

  到美國後,我看到過一種鑽頭可前後位移的鑽孔機,可自動衝擊,操作者不必施加太大的力量。這種鑽孔機更適合用來修建公路、水壩和隧道。

  那時我們非常努力地尋找高質量的石灰石岩層,想要建立採石場,製作工分石。建築一條柏油路,需要大量的石頭,特別是用來鋪設路面的工分石。我們找遍了傣族地區的群山,在芒市50公里範圍內沒有發現令人滿意的石灰石岩層。每一輛派出去拉石頭的車都是無功而返,它們帶著從100公里遠的臘猛買來的準備用來裝石頭的竹籃子。爲了解决司機的膳宿,除了計算在芒市地區需要開銷的費用外,還要額外地付給他們適當的費用。但是我馬上發現這些司機們只要一離開停車場,就把竹籃子丟掉。因爲他們找到了比用這些竹籃子拉石頭更有利可圖的生意:用他們的水箱裝著剩餘的汽油去賣。和這個收入比較,政府付給他們的 「短途旅費」根本不足掛齒。

  一些印度和緬甸司機也變得狡猾起來了,剛開始時,他們堅持說他們必須拖曳另外兩部引擎損壞的拖斗卡車,這樣可以多拉一些石頭。起先這愚弄了我們的工作人員。不久這種詭計又被其他的司機如法炮製,後來我們發現許多卡車回來時都拉著其他兩部壞車。我們及時發現了其中的奧秘。這些車的油箱正好可以裝載倒賣的汽油。我們沒有權利讓他們做這樣的事,而且法律也不允許這樣。

  石頭越來越缺乏,我好像也無計可施。在絕望中,我把一些原本做其他工作的工人也派出去,步行搜尋可以開採石頭的採石場。爲了鼓勵他們,還宣布如果誰發現了最好的、最大的採石場可以得到獎賞。幾天之後,有一個人來到辦公室求賞。因爲他在靠近芒市的一個小村莊,發現了一個最好的黑色石灰石地區。那裏的石頭堅硬易碎(),距離公路不倒6.5公里。

  可以說,即使他發現的是一個金礦,我們都不會如此激動。我付給這位工人賞金。在3天之內就修建了一條通往這個採石場的毛路,隨即將四台石頭粉碎機和兩台空氣鑽孔機,以及一千多名精選的勞工送到那裏。2天之內他們的草屋也搭建起來了。

  在這個採石場面前有一條小溪,流向鄰近的傣族村寨,從老一輩人的迷信觀點看來,這可不是小事:凡是有流水、有濃霧或者雲的地方,就是龍的家。依照他們的信仰,龍是一種强大而威嚴的生物,它能影響鄰近每個人的命運,特別是農民。我推想這種迷信産生於河水、洪水或者突然的暴風雨有關聯的大災難。人們因之非常尊敬和恐懼龍。

  當傣族人聽到採石場的嘈雜聲,特別是氣動鑽孔機的機槍般的嘎嘎聲時,他們很恐慌。他們的龍在這裏平靜舒適地睡了數千年,而現在它似乎要被這個外面來的可憎噪音驚醒和激怒。如果龍生氣走了,那這個小溪將不再流水。他們將無法灌稻田的水,好運也將隨龍而去。

  這是一項嚴肅的課題,更不用說我們還僱用了許多傣族工人,因此我們一定不能擾亂這裏的平靜生活。我要求我們的工段長王先生,他是外交能手,去和當地的 「宣尉使」方先生協商。方先生善交際、聰明並受過良好教育。王先生向他解釋道我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從這個採石場採集石頭。爲了平息當地人的不滿,見多識廣的王先生告訴 「宣尉使」,我們將為村寨做一些公益事業,而且如果這條小溪發生了任何不測,我們將負全部責任,保證這個村寨仍然供水無虞。

  至於村寨需要我們做什麽樣的公益事業,他留給方先生去考慮。不過方先生還是認爲他的子民的想法比我們的更好。最後方先生終於同意我們開採石頭,但是要求我們要在露天,也就是在小溪附近蠻荒的岩石地舉行一系列的祭典。於是,我們在那裏搭建了一座神壇,點上高香和紅蠟燭,在神壇上供奉一些祭品:鶏、魚和烤猪等等。這些精美的祭品就在眼前,但大家碰都不能碰一下,我們的工程技術人員饞得直流口水。

  所有工程技術人員代表還必須表現他們對神龍的誠敬。凡是受過良好教育、接受過系統科學訓練的人,一般對這類活動是不以爲然的,但是現在却要他們綳著臉一本正經地對小溪裏的 「龍」祈求: 「尊貴的龍王,如果我們打擾了您,請寬恕我們。我們希望您知道我們有很緊急的工程要做,到這裏來僅僅只是要完成這些最緊急的事情。我們只會暫時停留於此。如果您可以忍受一時的嘈雜,往後就可以永遠在這裏享受清福。我們一完工馬上就離開。」

  傣族人完全相信,神龍忍受不了嘈雜會到其他地方去。我們向他們解釋,剛才的儀式可以使小溪永遠存在,而且現在的水流仍然像往常一樣在那裏流動。但是這無濟於事。他們堅持說龍已經遷居了,溪流將會枯竭。直到我們從小溪的上游水源處打來水給他們看時,他們才算是罷休。在那之後,我們就特別注意觀察流水,努力設法不讓它髒,這樣任何意外事件都沒有發生。

  採石場岩石的品質很脆,因此每一次爆破都碎石滿天飛,我們得跑到2公里或者更遠的地方去躲避。我要求一天最少要爆破500次,才能保證供應石頭供應無缺。他們就這樣幹,我每天都要到那裏數爆破的次數。

  一次, 我的腦袋差點被飛石砸開花。一般工人們都是在上午安裝炸藥,這樣可以在中午吃飯的時間爆破多次。有一天午餐時,我正在與一個工頭談話,一個炮眼熄滅了。因爲我們離採石場有一段距離,因而未加注意。過了一會兒,這個炮眼突然又爆炸了,碎石嗖嗖地從我右耳飛過狠狠地砸在工頭的身上,砸斷了他的右臂。

  這個事件給予我深刻的教訓,工人的安全應該放在第一位。

  岩石壓碎機很不好用,我們只得找一些小一點的石頭將就它打碎,——並把石頭放在高一點的地方使,得石頭可以從上面滾下來,然後通過一個長長的進口,自製的,只有2.5公分寛,滾進壓碎機裏。碎石再掉到一個傾斜的篩子上,這樣大一點的石頭就不能滾到壓碎機裏了。

  石頭壓碎機由柴油機通過 V型皮帶輸送動力。我敢肯定,生産商決未想到傣族人就在神龍的家旁邊使用他們的機器。

  一大堆大石料堆放在木製的操平臺上,有一個工人用鏟子把石料送進石頭壓碎機裏。其他人都在搬運石料。傣族女孩每隻手只能拿一塊小的石頭,並笑著爲她們的體弱表示道歉。强壯的男人背著笨重的籃筐,爬上樓梯到達操作平臺邊,卸下石頭,然後再從原路返回。男人們背著沉重的石頭,他們的頭總是低著,這樣就不能看著前面的路。而在這條路上又來來往往著許多人,難免相互衝撞。這常使他們大動肝火,停下來爭吵相互指責,浪費了很多時間。我注意到這個問題,規定了另外一條返回的路線,以避免相撞。

  我試著去和工人們說明,但是他們不聽,認爲我的想法是不合理的,因爲這樣就要使他們多走一倍的路程。不過,我最終說服了他們按照我的路線試一試。他們試著走了幾趟以後,發現它很簡單而且不再碰撞,他們很滿意。

  這個經驗我再一次告訴我,如果想讓落後的民族學習現代的、科學的方法需要時間和耐性,最重要的是,要有詳細和清楚的解釋。想要强迫他們是沒有用的:他們將很不願意地做這件事,並會努力證明他們是對的,而錯者是你。將心比心,是中國最古老的管理訓條,任何成功都基於這樣一條哲學原理: 「如果一個人甘心情願地爲你工作,那麽他會爲你盡力而為,而且永遠忠於你。」

  給石頭壓碎機送料的方法很講究:送料要慢慢地送,而且要站得很近,一次只能送一塊石頭。因此工人們形象地稱其爲 「餵料」,就像是餵猪或牛那樣。處於對機器本能的防衛心理,有些人就站在遠處把石料扔進去,這樣很容易損壞已經沒有備用零件的進料口。經過多次糾正,我們才教會他們正確地 「餵料」。

  我們教他們學著辨別機器發出的不同噪音。引擎就像是一個沒有得到適當治療而生病的人。如果機器的聲音很平穩,說明引擎並沒有抱怨什麽。但是,如果把石頭從很遠的地方扔進去,它就會喘氣、窒息和發出劈啪聲,然後就會損壞。

  我們有了石灰石,鋪設工作就加快了。我們不停地向前移動,每天完成一公里。1942131日的夜裏1130分,我們表準時通過了龍陵。

  我們的運氣很好,機器一直沒有損壞、也沒有遇上雨天。這是整個滇緬公路修築史上處理最合乎科學、最有效率以及最緊張的一段操作。不僅僅是鋪設柏油路面,改善每一處路基也都是如此。

  這些優秀的成就要歸功於助理總工程師, Cheng Fu - hwa(陳孚華 譯音)先生、李溫平博士和這一工段的工段長Wang Yu - hwa (王俞華 譯音)先生,以及許多助手,特別是那些沒日沒夜拚命工作的機械工程師。

  王俞華先生在這些日子裏過得很艱難。他很不幸有口吃,越激動口吃就越厲害。傣族女孩子們經常嘲笑耍弄他;勞工和技術人員也故意裝傻使他激動,然後就聽他說話來取樂。儘管如此,他仍然把工作安排地有條有理,並且令人信服地始終保持著他的領導地位。

  我們終於完成了最困難的部分,大家相互祝賀。回顧起來,我認爲還沒有發揮最高效率。因爲缺乏能幹的工人和管理者,最佳操作方式沒有在許多地點同時展開,而僅僅是在一個大組中進行。現在我們計劃擴大戰果,在各個路段全面同時推進最佳操作。

  當然,我們的努力也得到了預期的回報。柏油路面寬5公尺,小車現在可用高速檔爬陡坡;許多曲線急彎也改成了直道,司機常常以100公里的時速飛奔。粗糙的路面被改造後,很少再有卡車在路上拋錨了。因爲道路品質提高了,貨物的輸送量因之提高了三倍。

  如果整修公路全線並鋪上柏油,我估計重車從臘戌到昆明只要4天或者5天的時間,而空車在只需3天,在此之前則要1215天才能完成。

  我也有信心認爲,鋪設柏油後,我們可以在夜間運輸。事實上,夜間行駛要比晝間更安全。晚上開車司機會更警覺,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路面上,除了汽車大燈照到的地方外其他都看不見。許多地點白天開起來司機們會心驚肉跳,晚上則因為看不見,司機可以寬心平穩地駕駛。柏油路面形成了一條長長的黑帶,在大地上非常顯眼。我們開動著所有機械設備向東前進並且準備好繼續作業。我們訂購了許多很好的新設備、機器、彎道反射鏡等等,到貨後馬上開工。等到長達5個月的雨季來臨之後,無法施工,只能修理設施。

  然而就在此時,美國夏威夷島的珍珠港遭到日本海軍的攻擊,太平洋戰爭爆發。我們的柏油、柴油和汽油供應品全部被切斷,工作不得不停了下來。

  根據租借法案所訂的全部最好的設備也沒有到貨。後來我瞭解到,這些訂貨最後到達印度並一直就存放在那裏。如果有這些設備,鋪設柏油和今後的維護工作將會很容易。而現在我們要整修和鋪設其他路段可能是三四年以後的事了。繼續向前伸展,困難越來越多。

  雖然我們盡可能提供早期的預防和最好的治療,8,000多名工人中還是有400多名付出了他們的生命,許多人是死於瘧疾和痢疾,而有一些工人是被野蠻司機殺害的。他們只顧自己拚命開車,根本不顧路邊工作的人,視路標如無物,橫衝直撞。我們剛剛在一段路面完成了柏油鋪設工作後,就用空油桶將路的兩端封鎖起來,但是當我們睡熟時,他們開著車衝開油桶,壓壞了還沒有乾的新路面。我們馬上就把他們抓起來,問道: 「我們在這裏非常辛苦地工作,就是爲了要使你們更加舒適的開車。爲什麽我們已經做了標記你還要衝過來損壞路面?你到底安的什麽心?」司機們只是聳聳肩說: 「我們以爲柏油像水一樣很快就乾了。我們怎麽知道柏油在沒有乾之前有粘性?」(:空油桶大概僅擺放了一排,擺個五排十排,司機應會乖乖停車。

  也許他們真的沒有注意到這些做標記的空油桶,現在我們要讓他們知道如何尊重這些標記!我們每完成一段路,就在路的前端放一個裝滿水的油桶,掛上醒目的紅燈籠,如果司機們還要魯莽地亂衝,肯定自找麻煩。儘管如此,有天晚上還是有一個冒失鬼開車撞了上來,撞壞了前車護杆。

  修築滇緬公路同時也爲交通部現代公路局提供了一種範式。我們在重慶舉辦了一場展覽,介紹各種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那些實用的小發明和土辦法,吸引了許多參觀者。蔣委員長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觀這個展覽,他花了15分鐘觀看各種機械的示範表演。

  滇緬公路爲中國的未來提供了一個重要的模式。它的修建使中國人看到了一條真正的現代公路和他們已經習慣了的普通公路之間的差異。明天的中國將需要許多現代公路。鐵路在中國很不發達。最普通的貨運是內河航運。但是許多河流變得越來越淺,有些已經不能通航了。此外,航運太慢;僅僅適合運輸農産品,市場上急需的工業品用航運無法即時抵達目的地。

  在中國,大部分的貨物購買都是使用貸款。因此在貨物離開銷售者後就成了銀行的抵押。利息是很高的,每月1%。就是這個原因,能否快速運輸直接影響交易成本。

  在我們國家裏,許多地區都需要公路。我無法預測公路是否能够償還銀行的貸款。但我的看法是,如果汽車和石油工業能够幫助公路系統償還資金的話,那麽在公路上的投資比産品廣告更有利於銷售,回收要快得多。

  車主對廣告不感興趣,因爲他們認爲那是吹牛。車主都是非常精明的生意人。他們評論賣主的一句格言就很形象地說明了他們的觀點: 「老王賣瓜,自賣自誇。」他們對一個産品的所有要求就是——便宜,耐用,並且不再爲零配件付更多的錢。他們的這些特性,是我通過十多年的反覆觀察得來的。早在1927年,我在上海就擔任陸海運輸負責人。

  自從我有了修築公路的經驗以來,我相信中國未來的現代公路將用機械化修築。西方人似乎認爲,我們國家巨大廉價的人力資源更便宜。但是看一看這個理論的實踐就會發現這是錯誤的。訓練成千上萬名工人比訓練數百名駕駛各種機械的技工要艱難得多。同時大量的工人在一起又會有很多問題;要提供食物、住房、醫療等等。而且,由於中國農業人口最多,在耕作和工程之間有一個明顯鴻溝,所以我們的勞動者决不是合格的專業人才。坦率的說,中國人天生就具有機械才能,但是這需要時間和耐性來訓練他們。所以,現代公路的建設,——採用機械化就能提供一個自動的速度,運行起來不快也不慢。這樣的方法,是在不需要多少監督的情况下最好的結果。

  明天的現代公路當然是要鋪設柏油或者是混凝土的,而且後者更加具有吸引力,因爲那時中國的許多水泥廠可供應大量的水泥。

  如果外國人希望維護他們有利可圖的對華貿易的話,那麽他們應該檢查一下他們的銷售戰略。第一,公路已經有了。在這之後,要給予購買他們産品的人更多的賺取利潤的機會。戰時,賣主出售每一輛車輛,就好像這是最後一輛,因此他們沒有考慮産品的品質,而産品的品質關係著下一次生意。

  所有情况都可能變化。如果購買者沒有錢買第一輛車,那麽他們拿什麽來買汽油和備用零件,然後再買下一輛汽車?

  我們聽說許多卡車歸一個家庭,或者三四個合作者所有。他們用這樣的方法合股投資,從中賺錢。卡車變成了營生的手段。如果他們使用的公路是很好的,即使公路收費逐漸提高他們也願意交,買方將作爲消費者繼續存在。那將刺激産生更多的購買者。每一個購買者就意味著又有一二輛汽車要賣,所有零星購買者加起來,就意味著巨大的汽車銷售額。

  如果上述原理可以被接受,我們就將看到一個中國運輸新時代的黎明,以及農業、工業和國際貿易新時代的黎明。

( 時事評論國防軍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k200&aid=170406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