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化怎麼這麼難?
2021/03/21 21:28:14瀏覽2316|回應10|推薦104

台灣人的世界地圖

(引自http://mk.netgenes.org/archives/807)

「國際化」、「國際觀」這些名詞,三不五時,就冒出來,還甚囂塵上,搞得大家迷迷糊糊。許多人批評台灣人視野不夠廣闊,沒有國際觀。依我觀察,這是實情。大部份台灣人,只知道中、美、日三國,連菲律賓、越南等都不甚了解。若問:「中國大陸西邊鄰接那些國家?」可能半數以上的人會繳白卷。

有些人把英語與國際化、國際觀畫上等號,以為會了英語,就等於是國際化,有國際觀。這種奇異論調,不知由何而來?我們來看看美國的新聞節目。電視台每天報導三次新聞,早、午、晚。晚間新聞一個小時。前三十分鐘報導的是當地新聞,好比台北市就報與台北有關的新聞,新竹就報與新竹有關的新聞。再來三十分鐘是所謂的國際新聞。這三十分鐘包含美國的國內新聞,以及美國以外的新聞。易言之,報導真正國際新聞的時間,不到三十分鐘。這樣子會有國際觀嗎?有些美國人連新墨西哥州都搞不清楚,以為它屬於墨西哥。(按:這兩天有新聞,美國議員不知道關島乃美國領土。)

但不要因此而認為美國人無知。厲害的人,自然不少。讀一讀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The Atlantic Magazine、 Foreign Affairs等等雜誌,知識淵博的高手,還真不少。這些人以此為生,固不足為奇也。

我在美國待了多年,依那些提倡英語者之標準,應該很國際化、很有國際觀吧?真是如此乎?前不久,與德國友人及一瑞士人、一加拿大人同桌聊天。聊著聊著,話題忽然轉到英國脫離歐盟。我固然知道英國以些許票數之差,通過脫歐決定,但後續如何發展,則不甚了了。只見他們三人談論英國與愛爾蘭的邊界問題、英國提出何種脫歐方案、歐盟如何審之等等,我呆坐一旁,完全插不上嘴,只能嘆道:「國際化、國際觀怎麼如此困難?」

德國友人說她自小在格但斯克長大,以前格但斯克是個自由城市(free city)。我從未曾聽聞自由城市一詞,問道:「格但斯克不是波蘭的大城嗎?怎麼竟不屬於波蘭?」她說二戰之前,格但斯克即是格但斯克,既不屬於波蘭,也不屬於德國,但住了不少德國人。這有如古希臘的城邦一般,一城即為一邦。喔!原來古希臘的制度,並未隨古希臘而滅絕,還流傳到現在呀!

她又說這種自由城市,德國仍有不少。她說了數個城市,大多沒聽過,只聽過漢堡一市。我一直以為漢堡是德國大城,她說漢堡有自己的國會(parliament)。後來上網查,發現漢堡的正式(英文)名稱是Free and Hanseatic City of Hamburg。最近才發生槍擊案的法國城市Strasbourg,也是自由城。這種事,要讀破幾本書,才能知曉?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nk200&aid=116429033

 回應文章

Sir Norton 魯賓遜,救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9/06 13:21
美洲印第安人初見到白人,臺灣原住民初見到漢人,阿富汗人初見到英蘇美人,都會説:「我的媽呀,我不要國際化。」🤪👏👏👏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9-07 08:32 回覆:

國際化最顯而見之之處,在於經濟。其有利有弊,頗難斷論。

工資高的國家,將生產線轉移至工資低的國家,降低自身成本,工資低的國家卻也因收到買單而賺到了錢。有人批評說這是工資高的國家在剥削工資低的國家。這個因素很多,不能簡單驟下結論。

某次,英國衛報有篇文章提到,大陸到英國設廠,用「反國際化」一詞形容之。這記者以為只有他們到其他地方設廠才叫國際化,人家到他們國家就是反國際化,真是奇異腦袋。


田英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但澤
2021/04/27 17:19

我當年唸初中的時候,地理課本有講到但澤是一個自由港,我當時就問地理老師,什麼是自由港,他當時答不出來,後來才跟我說,是類似像香港一樣的無關稅港口。

但澤就是現今的格但斯克。今天看到老哥此文,才發現當時的地理老師說的不對。地理不與歷史結合,大約很難教得好。

當今資訊發達,個人覺得是否有國際觀這個題目太大,但是否能具備一定的國際知識,還是要看個人對這些國際事務是否有興趣。以老哥提出的例子而言,英國脫歐中北愛的角色,就牽扯出很多敏感問題;同樣的,雅美尼雅和雅塞拜然的戰爭,克里米亞半島之爭,白俄羅斯、緬甸的內爭,都相當複雜,一般人若沒有興趣,大概就不甚了了,畢竟這與日常生活太遙遠了。

田英奇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4-27 18:08 回覆:

你的頭腦太好了,初中之事,居然仍記得一清二楚。我完全不記得初中地理教了(或學了)些什麼。

Danzig就是Gdansk.依據維基的說法,前者是德語,後者是波蘭語。可是,真奇怪!我前一個房客是在Gdansk長大,德語為母語的波蘭人,她稱該城巿為Gdansk;而我後來的房客是波蘭人,不會德語,他們稱此城為Danzig.恰恰與維基所言相反。

是的。國際觀之有無,與個人興趣有關。會英語或許有助於國際觀,但不表示會英語就有國際觀。那些提倡英語者,宣稱會英語即可與世界接軌,有國際觀等等,有點搞錯對象。

川普的英語比那些提倡學英語可有國際觀者,好上十倍,可是川普就是沒有國際觀。否則,四年之內,怎會把美歐關係搞得那麼糟呢?


盹龜雞~ 五月24日 不來梅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4/14 19:14

國際化的開始 應該是能尊重每個人的立場,還能跨出自己的舒適圈 與不同立場的人交流,這才能接受全世界各有民情,各有道哩, 不能一人說了算 。

當然語言是很好的載體,最少可以深入語言國,多學一種語言,就多一分理解力。覺得文茜世界週報很能蒐集世界要聞分享給我們, 我從懵懂 慢慢聽出 原來世界各國都各有所謀 , 我們從小信賴有好感的美國,不是台灣的保護者 , 而是以美國的戰略需要 對待我們 , 更厲害的是,挾美國先進的金融知識,世界商品油品以美元計價的優勢,有財經節目以圖表 明示 美元怎麼吃全世界的豆腐,美國國內的負債累累,竟然就因此 由全世界大國分攤了 。

沒有經過 開導,哪知道有 這回事啊。

如果沒有被告知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4-15 14:21 回覆:

每個國家都以自己的利益出發,國際間沒什麼道義可言。

這兩天美國派陶德來台,當然也是為了美國的利益,不可能是為了台灣利益。


李安納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回應
2021/03/26 00:07

歐洲人的國際觀比較寬擴,由於是大陸塊,彼此接鄰,還有歷史上相互爭權爭地通婚的關係

我住巴黎,去鄰國旅遊的機會很多,發現歐洲人會說多國語言的人不少。法國東部阿爾薩斯省在歷史上曾屬於德國,現屬於法國。斯特拉斯堡這座東部大城講法語(官方語),也講阿爾薩斯語(接進德語的一種方言)。法國南部接壤西班牙,所以通法西兩語的也不少。

法國電視報導世界新聞,讓本國人知道國內外發生的事,也擴展了人民視野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6 17:06 回覆:

是的,許多歐洲人會多國語言。以前有一位義大利同事。我問他會幾種語言,他答道僅會義大利語及英言。我有點訝異。本以為他至少會三種語言。我的德國友人會德語、英語、波蘭語。有一天,她對我說道,她過兩天有個面試,除了要求會德、英、波蘭語之外,還要求會俄語及西班牙語。我問她道:「妳會俄語及西班牙語嗎?」她說會一點,不是很熟。

法國以前在非洲有不少殖民地。有些非洲新聞,要在France 24才見得到。


玉米蘋果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4 12:59

      我稍有不同的看法拍臉(清醒一下)

      其實,企求溶入與理解並不算難

      環境,當然是其中之一

      但可能更重要的是,純樸的帶動風氣

      價值信仰 優先順序,與 追求投入的深思與取捨唄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4 14:55 回覆:
對我而言,若僅欲暸解一、兩件事,甚至數件事,不算難。可是世界這麼大,各地每天都有事情發生,實在跟不上啊!

郁勝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17:37
讀軍校時有一門「國際政治」課程,教授把世界分成幾個區塊,全班同學以世界區塊來分組。
第一堂課,各組必須先就該區塊的形勢和政經情況提出看法。第二堂課才是教授的上課講授。
期末時,各組還須提出一份裝訂好的"國際形勢研究報告"文本,做為學生學期成績的部分積分計算。
那時還常與其他各大學的國際研究社交流,軍校尚且如此,因此早年中樞對國際形勢預判很準確。現在,很多大學生對此一問三不知。更甚者,只以為台灣有"護國神山"就可"天下無敵"了!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2 21:46 回覆:

這真是很好的課程。我覺得這課程修畢之後,應該每年再聚一次(直到畢業),就一年來國際情勢發展,研討一番。

前幾天聽一名嘴道,若台積電一倒,紐約股巿會整個崩潰。台灣的井底之蛙太多了,真正的騙死人不償命。


旭日初昇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12:17

很多人連自己的歷史文化都不清楚,

何能奢求國際化!?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2 16:15 回覆:

是的,這種無根的國際化,其實成了他國的代言人。

我理想的國際化是「立足中華文化,鳥瞰世界寰宇」。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09:19

英文是國際觀的基本,只因兩岸中文媒體多數偏頗,

精通英文當然不保證國際觀,需要有興趣加上時間研究,

這是國民教育的必要,自傲的國家往往缺乏,

加拿大國小歷史或地理教學,每一位同學都得自選一國上台報告,

自小教育自我學習自我挑戰,落後國家通常不肯,只教政治正確,

「偉大」國家都不偉大,大國愚民也是坐井觀天,沒辦法。

世上有幾人能知曉敘利亞和利比亞?知識就是力量。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2 16:11 回覆:
一些通英文者的國際觀,其實是美國觀,因為他們讀的文章,都是以美國為出發點,所以,不自覺地偏向美國。這是自願洗腦,成了美國的代言人。希望大家能警惕。

the flying kit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08:36
一樓Mimi 所言甚是。平民老百姓沒有那個位置,很難有那樣的視野;可嘆的是,很多居高位者即使有一點國際觀,也沒有宏觀的視野。
不管「國際化、國際觀」喊得如何震天價響,先得弄懂自己。以今日台灣而言,四、五年級生率皆有中華文化底子;亂七八糟幾次教改,再加上綠色去中國化,連中華文化都棄如敝屣,六年級以下文化層面可謂無根。這樣的公民即使懂多國語言,遊歷四海,可能有多宏觀的視野?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2 16:02 回覆:

自從不教論語孟子之後,台灣人似乎有質變,連個博愛座都能吵個好幾年。

有位台獨朋友的女兒說道,五千年文化是五千年垃圾。咦???


Chen Mimi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3/22 03:22

我的想法是這是人性。我們這些小老百姓對切身的身邊事務比較關心。能把自己打理好已經不容易了,沒有更多少精力再去關心國際大事了。更何況如今網路資訊滿天飛,啥子真的、假的、有偏見的、故意扭曲的、居心叵測的等等,讓人不知要相信誰。更何況知道了也不能怎樣,覺得力不從心、於事無補。也許人類有史以來都是這樣糊裡糊塗的走過來的。

【無★言】雲遊到世界的另一端(junk200) 於 2021-03-22 08:41 回覆:

是的。大家都是由卑而高,由邇至遐。

想說的是國際觀與英語並無太大關聯。就像是到了美國,不是張嘴英語就會如同自來水般,源源而來;會英文,並不是就能知曉世界大事;會用斧鑿,並不是就能刻出精美之雕像。還要看各人的興趣、才智等諸般因素。學海真是無涯呀!